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6 毫秒
1.
学术不端在科技界时有发生,而学术不端稿件在学术期刊编辑部的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由于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自身技术和算法结构的局限性,AMLC并不能真正地达到人工智能,所以编辑日常工作中不能完全依赖AMLC的检测结果。笔者根据《中医学报》部分新来稿件的检测结果对文献类型、重复文献类型、重复位置、基金类型、与作者自己比较、作者身份特征、作者单位信息及重复文献数量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并对高文字复制比的学位论文、基金项目资助论文、名医经验总结等类型稿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药学论文学术不端的表现及责任编辑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对《药学与临床研究》2011年全部来稿和拟用稿进行两次查重,分析药学论文学术不端的种种表现,指出药学期刊责任编辑在防治学术不端论文出版中采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已经发表的学术不端论文的特征,尽量避免漏检情况的发生。【方法】利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对《放射学实践》杂志2015年发表的301篇论文进行检测,并对认定为不端论文在发表之前的检测过程进行追踪、溯源。【结果】 6篇被认定为不端论文, 其中3篇论文的文字重合度≥40%;论文发表之前进行的两次检测中,6篇论文的文字重合度均<40%;5篇的发表时间与被抄袭文献的发表时间接近(不超过3个月); 4篇不端论文与被抄袭文献存在作者重合。【结论】 通过分析漏检不端论文的特征,做好以下三点:①检测者采取正确的检测策略,坚持在出刊前进行最后的检测;②AMLC及时更新对比数据库;③更多的期刊采用“稿件追踪”功能,AMLC对学术不端论文的漏检将大幅减少。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学术出版与学术不端行为之间的关系,指出如学术期刊管理不善,会对学术不端行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反之,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泛滥.<农业工程学报>在防范和处理论文中学术不端行为的实践证明:学术期刊办刊人在学术出版活动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在出版环节有效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出现问题的处理和曝光对违规学者具有很大威慑力.最后提出:在期刊出版过程中,涉及学术不端行为的稿件的认定和处理工作极其复杂,亟待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学术期刊编辑部及审稿专家要严格审选稿件,将核查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作为审稿的重要内容之一:编辑部要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规范出版行为;学术出版界携手并肩,共同防范和抵制学术期刊出版违规论文,形成规范的学术出版的大环境,断绝不端学术论文出版传播的渠道,为建立良好的学术生态作出期刊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1992-2020年核心期刊论文,梳理学术不端问题研究进展,分析研究热点和趋势.研究隐形学术不端行为及其特征;对学术不端及其边缘行为需采取差异化的处理措施;要辩证看待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既要继续开发使用,又要加强监管、合理参考检测结果;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需要加强体系化、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学术不端文献产生的原因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学术不端文献的界定和分类的基础上,阐述了学术不端文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科学道德的缺失;科学精神的缺乏;期刊未能尽职尽责做好编辑出版工作;具体科研单位缺少有关学术不端行为处罚规定。并就此提出了学术不端文献具体防范措施:加强科学道德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期刊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鉴别能力;具体科研单位制定有关学术不端行为处罚规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抵制学术不端,期刊编辑责无旁贷,为促进学术生态环境净化,提出基于互联网的深度挖掘隐性学术不端的编辑策略。【方法】论述网络时代学术不端行为特征和发展趋势,以中国知网AMLC5.0为例,在总结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结果】结合网络时代学术不端行为的演变,提出以AMLC为主,辅助多种检测手段,对存疑论文进行基于网络和论文本身信息的学术不端深度挖掘;根据期刊编辑出版特点增加检测次数;构建“以人为本”“人机合一”的学术不端鉴别体系。【结论】可在学术不端末端出口处筑起一道拦截网,对期刊抵制学术不端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近10年来学术不端防范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学术不端防范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方法】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统计源,检索2007—2016年学术不端防范研究的相关文献,对检索结果的发表年份、来源分布、作者分布、被索引情况、主要内容、研究理论方法、提出的观点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我国学术不端防范的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研究的深度有待进一步挖掘,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和期刊出版机构,论文发表和检测也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结论】 学术不端防范研究应当关注高校这一研究阵地,加强对学术期刊的管理,加强对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研究,不断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9.
对“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审稿功能探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研制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依托强大的数据库,能将编辑提供的稿件与库中已发表的文章进行快速全文对比,并给出比对结果。使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进行来稿初审,有助于学术期刊编辑判断来稿是否存在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但其检测功能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影响了该系统的查准率和查全率,检测结果也不具法律效应。因此,编辑在审稿时要利用该系统的查重功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依照《著作权法》对稿件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断,正确区分“合理引用”、“侵权”与“抄袭剽窃”。  相似文献   

10.
利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在线抽查检测了<中国水产科学>2009年1~12月投稿科技论文151篇,以及已出版的稿件137篇.被检测的文章中,绝大多数作者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仅有2篇文章的文字相似率很高,为98%,且为同一作者投稿.文字相似率最低的为5%,无相似率的文章97篇.结果显示,文章中相似率多集中在5%~30%.科技论文容易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的位置为:①前言和讨论;②材料方法与结果分析;③参考文献;④署名.出现学术不端问题的表现形式有6种:①作者将一个成果以多篇相似或者相近的文章投给不同的科技期刊,文章的主体内容重复或雷同;②作者在文章中将他人文献中的内容以段落或者句子的形式在文章中使用,但不标注文献来源.③作者的同一篇文章以改换关键词的方式向不同科技期刊投稿.④作者为赚取稿费或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将同一篇文章向众多科技期刊投稿.⑤作者以群发邮件的方式投稿.⑥参考文献引用不当引发的文章中学术不端现象.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学术出版与学术不端行为之间的关系,指出如学术期刊管理不善,会对学术不端行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反之,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泛滥。《农业工程学报》在防范和处理论文中学术不端行为的实践证明:学术期刊办刊人在学术出版活动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在出版环节有效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出现问题的处理和曝光对违规学者具有很大威慑力。最后提出:在期刊出版过程中,涉及学术不端行为的稿件的认定和处理工作极其复杂,亟待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学术期刊编辑部及审稿专家要严格审选稿件,将核查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作为审稿的重要内容之一;编辑部要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规范出版行为;学术出版界携手并肩,共同防范和抵制学术期刊出版违规论文,形成规范的学术出版的大环境,断绝不端学术论文出版传播的渠道,为建立良好的学术生态作出期刊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科技论文中学术不端行为的编辑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论文抄袭"为主的学术不端行为在近几年愈演愈烈,科技期刊是发布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平台,自然成为学术不端行为及其控制工作的焦点.作为科技成果传播活动"守门人"的科技期刊编辑,在规范学术道德方面有义不各辞的责任.加强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单位的工作管理、提高编辑自律意识、帮助作者准确界定抄袭行为、严格执行专家审稿制度、参考使用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是科技期刊编辑在学术不端行为控制实践操作层面上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梳理国内外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特点、局限性及存在争议,提出针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启示与建议。【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与归纳总结,剖析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现状及问题;结合国内外资料调研及编辑工作实践,得出启示与建议。【结果】 国外研发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时间较早,2009年国内成功研发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并将其投入使用后,抄袭与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被有效遏制;但对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局限性认识不足、过度依赖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设置的文字复制比阈值太低,引起新的学术不端问题,不利于引导学术研究和学术继承性、创造性发展。【结论】 (1)科技期刊编辑部应理性使用检测系统、设置合理阈值、科学界定学术不端行为,为规范学术研究、保证研究质量和及时准确发布研究成果建立正确导向;(2)科技期刊编辑部应与相关机构联合,建立统一的引用规范,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和论文类型等采用不同的阈值,实行“人机”结合、精准检测;(3)建立学术不端审核机制,规范审核流程,提升编辑把关能力,形成以编辑为主、多方联合的多元防治体系;(4)应用新技术不断提升检测系统查准率,提供更多服务功能,满足不同学科及新型出版方式的多样化需求;(5)建立学术不端法治体系,建立终身信誉制度或荣誉准则制度,开展科研诚信终身化与常态化教育,相关单位将学术道德纳入人才评价体系,促进学术生态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编辑部对于学术不端文献的辨别能力,端正学风,维护作者权益,《医学信息学杂志》已正式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来稿进行逐篇检查。该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  相似文献   

15.
期刊主体人员防范深度学术不端行为的职责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学术论文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软件的检测可能还会存在深度学术不端行为。通过对深度学术不端行为的原理及其演变和利益驱动下的作者行为进行分析,提出期刊出版主体人员(编辑、审稿专家、编委、主编)在期刊出版前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不同主要职责。力图发现并控制论文中的深度学术不端行为,将存在深度学术不端行为的论文阻止在出版前,防止带有学术不端行为的论文进一步传播。防范学术不端行为任重道远,只有依赖期刊的不同责任主体人员共同协作,各尽职责,层层把关,才可以把学术不端行为最小化。  相似文献   

16.
防范学术不端论文出版的立体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了更有效地防范学术不端论文的出版,提出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立体策略。【方法】 利用逻辑推理法、举例法及综合分析法,分析学术期刊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从作者、责任编辑、审稿专家、主编四个维度分析不端文献出版的原因。【结果】 构建了立体防范学术不端论文出版的策略:初审前把关作者提供的基本信息;审稿时严格把关学术不端行为;加强主编监督机制;出版后建立问责制度;重视总结经验教训。【结论】 立体防范策略能够更全面地防范学术不端论文的出版。  相似文献   

17.
从CNKI数据库中选取2019-2023年学术不端研究领域的243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的发文作者、机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近5年学术不端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趋势。研究表明:在学术不端研究领域,小规模的核心作者合作团队已初步形成,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和《编辑学报》是文献的主要期刊来源,高被引文献与发表时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学术不端行为、学术不端检测、学术不端防范措施3个方面;研究趋势从对“重复发表”等不端行为的研究转向对“撤稿”“撤销论文”等深层次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董鹏学术不端事件为个案,分析相关期刊在发现该学术不端后对其论文撤销的情况,以期为我国学术期刊的撤销论文规范提供参考。【方法】 以新闻报道中董鹏发表的论文为样本,对相关期刊撤销其学术不端论文后,中国知网中还剩下的论文及相应的撤销声明进行检索,分析相关期刊撤销论文的行为。【结果】 董鹏学术不端事件于2016年被报道,截至2018年1月2日,其66.02%的论文仍原样保留在中国知网中,0.12%的论文被相关期刊从数据库中撤销并刊登了撤销声明,33.86%的论文被相关期刊从数据库直接撤销。【结论】 受我国目前暂无完善的撤销论文制度及撤销论文意识不强等因素影响,学术不端论文未撤销和撤销论文未刊登撤销声明的现象较为严重,需要政府与学术团体、作者机构、数据库机构、期刊、读者和作者采取适当措施,共同净化我国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平台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如何防范学术不端的问题在党和国家科教兴国的全局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问题之一.文章研究了国内各种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平台的形式和方式,调查了国际上的各种类型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平台,并进行了一定的比较。结果表明,通过互联网组织和强大数据库后台支持运行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平台,在实际应用上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20.
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误检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精心设计测试样本,对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进行多方面实验测试,分析检测结果,发现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仅要求文后参考文献著录项中的题名(包括副标题)必须精确,题名中漏字、错字、多字、英文字母大小写状态错误、中英文字符切换状态错误等都会导致误检,其他的著录项如主要责任者、文献类型标志、出版物题名以及页码等录入错误将不会导致误检;另外,文后参考文献著录项前必须单独另起一行,并用“参考文献”标明,否则也会产生误检。研究结果说明:由于检测系统的误检而导致误检率极高,要求期刊编辑在检测文章时,必须对文后参考文献的格式和文章题名加以重视,尽量避免误检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