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素质教育博览》2010,(11):43-43
“墨”字是个上下结构的会意字,上面是“黑”,下面是“土”。大家都知道,“土”表示地上。“黑”字在金文和小篆中也是个上下结构的会意字,上面的图案是古时的窗子。  相似文献   

2.
释"器"     
文章分析了"器"字的金文形体,其形体为犬从的会意字,表示犬吠之义."器"一词在造字时采用了和本义相关的事件来表现.因为是有价值的器物,所以器物拥有者便养犬来看守,如遇外面生人接近或图谋不轨,则家犬就会狂吠.<说文>对"器"的形体分析不确.  相似文献   

3.
有的教师教《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时,解释“碉”字说:“硼堡是军事上防守的建筑物,它的周围是用石头砌的,所以‘碉’字是石字旁加一个‘周’字。”显然,这是把“碉”字当作会意字来教了。“碉”字究竟是不是会意字呢?这不能想当然。“碉”字的确与石头有关,左边的石旁,就是表示意义范围的,是个形符。但右边的“周”字却  相似文献   

4.
甲骨文的“爽”字是个会意字,它像一个人双手拿着火把,表示明亮的意思。金文的“爽”寄是个“大”字——也就是“人”字形,腋下有两个火球状的图形。  相似文献   

5.
掌握好“六书”造字法 ,特别是掌握指事、会意字和形声字法 ,并了解彼此间的异同点 ,正确区别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 ,对提高学生掌握汉字和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如何区别“指事字”和“会意字”、“会意字”和“形声字” ,谈一点体会。在教学实践中 ,学生往往把“旦、引、刃”这一类指事字和会意字混淆起来 ,错误地把这类“指事字”说成是“会意字” ,究其根源 ,是他们对“指事字”和“会意字”的概念没弄清楚的缘故。“指事字”是用象征性的符号 ,或在象形字上加上符号来表示某个词义的字 ,它能使人们“视而可识 ,察而见意”。如“一…  相似文献   

6.
<正>小篆的"想"字,是个上下结构的形声兼会意字。"心"为形符,表示与心理活动有关。"相"为声符,兼表义。古代的"相"字是个会意字,左边为"木",右边为"目",表示用眼睛观察树木,看能做什么料子,派什么用场。其本义指"观察、仔细  相似文献   

7.
文字是不断从简单到复杂演变的。前面说到的象形字和指事字都是独体字,无法再拆分了。而到了会意字,就更加复杂一点了,它是由多个象形字组合起来表达意思的造字方式。既然是组合,那么它就是合体字,能够被拆分开来,这是会意字的第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8.
<正>世人对"说"字的解释有好几种。有人认为,古代的"说"字是个会意字。由"讠"(言)和"兑"两部分组成。"言"字表示言语,指所说的话。"兑"表示读音读duì,表义。因为"兑"有喜悦的意思,所以"说"的本义指喜。由"喜悦",引申义指谈论、陈述、叙述。也有人认为,"说"字是个会意兼形声字。以"言"字和"兑"字作形符,"兑"字作声符兼表义。"言"字表与言语有关。"兑"  相似文献   

9.
<正>简写的"听"字,在小篆中是个左右结构的形声字。左边"口",右边"斤",本义是张口笑的样子。现在这个字已消失了,真正的作用是表示用耳朵听取声音。它是由繁体字"聽"字同音假借简化而来的。所以我们讲"听"字,必须从甲骨文的"听"字讲起,重点讲"聽"字。甲骨文的"听"字是个会意字。一只大耳朵,上下两个"口",这些都是象形字。"耳",是人的听觉器官。"口",是人的发音器官,两者  相似文献   

10.
由“位”字说开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汉字尤其是会意字,用心琢磨一下,真是耐人寻味。如“信”字,由“人”字和“言”字合成, “人言为信”,表示人说的话有信用。再如“位”字,由“人”字和“立”字合成,“人立为位”,表示人站着所占的地方,即位置。  相似文献   

11.
释“德”     
德字,是指人的道德品行。当然,这种意义不是今天才产生的。《周礼·地官·师史》中说:“敏德以为行本。”郑玄注:“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意思是说:德是人品行表现的内在依据,行是人内心道德的外在体现。从造字结构上说,德是个会意字,它含有更为具体而深刻的意义。甲骨文中的德字,左面是表示行动的彳(音chì),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要根据“汉字本身的规律,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在汉字中有不少会意字,我们在教学生识字时就要根据会意字本身的规律进行教学。所谓会意字,就是会合两个以上的意义表示一种新意义的合体字。如“明”,由日、月两个象形字合成,日、月都是发光的东西,会合成光明的意思。“杲”,由日、木二字合成,是说日升树梢之上,天已大亮,表示明亮的意思。会意字从结构上分,有异体会意和同体会意两种。异体会意字是由两个以上的不同形体构成的。如“休”,由人、木构成,一  相似文献   

13.
所谓形声字,是由表示字义类属的偏旁(形旁、意符)和表示字音的偏旁(声旁、声符)组成的合体字。如:“洋” (yáng),形旁氵表示海洋有水,声旁羊(yáng),表示读音。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不知如何去分析和掌握形声字。因此有必要探讨分析形声字的难点和关键,以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 分析形声字,就要认真细致地去辨析它与会意字的区别,辨析它的形符(意符)和声符。这是分析形声字的两个难点和关键。 首先,认真辨析形声字和会意字的区别。从理论上讲,区别形声字和会意字是比较容易的。因为会意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表意的象  相似文献   

14.
甲骨文和小篆的"企"字,是个上下结构的会意字——(?)。它的上半部是个"人"字,下半部是个"止"字。古人用"止"表示脚。在"企"字中,这个人踮起脚后跟,伸长脖子在观望、等待着,所以"企"的本义就是踮着脚看,现在引申为"盼望"。如:企及(盼望达到,  相似文献   

15.
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容易感到枯燥无味。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教学设计如果注意到激发学习兴趣,是可以有助于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的。下面就举几个例子,说说我的做法: 一、从分析“突”字入手,讲述会意字的结构特点。教学会意字的结构特点之前,首先板书“突然”的“突”,然后说明“突”字是“穴”字头,下边是“犬”,意义是一条狗从洞里猛窜出来,是由洞和狗两个意义合成的新的意义。写“突”字时,如果“犬”字丢掉一点的话,就错了。接着,继续板书三五个会  相似文献   

16.
“即”字在甲骨文中 ,左边表示的是一个盛食物的器皿 ,右边是一个正面对着它跪坐的人 ,表示正准备吃东西。“即”是一个会意字 ,本义是靠近去吃东西。后来 ,逐渐引申出“靠近”、“当前”、“就是”、“即使”等意义。“既”字左边的偏旁与“即”字的完全相同 ,也是表示食具 ;右边则是一个背向食器张着大口的人 ,表示吃的动作已完成 ,将要离去。“既”也是会意字 ,本义是“已经吃完” ,后来 ,逐渐引申出“尽”、“已经”等意义。从本义上看 ,“即”和“既”正好是去向相反的两个字。在现代汉语复句的关联词语中 ,有一对表示假设关系 (有的教…  相似文献   

17.
说“德”     
德字,是指人的道德品行。当然,这种意义不是今天才产生的。《周礼·地官·师史》中说:“敏德以为行本。”郑玄注:“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意思是说:德是人品行表现的内在依据,行是人内心道德的外在体现。从造字结构上说,德是个会意字,它含有更为具体而深刻的意义。甲骨文中的德字,左面是表示行动的彳(音chi),右面是一只眼睛(后来讹变为四),上眼皮上有一条垂线,表示目光直视。显然,德所表示的意义是行为端正,目不斜视。金文则进  相似文献   

18.
<正>小篆的"量"字是个上下结构的会意字。它的上面是个"曰"字,读yuē,与"日"字音不同,意也不同,俗称扁日字。古文字的"曰",下面是"口"字,中间一横表示说话时从口中呼出来的气,本义是说话的意思,在古典小说中常有某某人"曰",就是说的意思。在"量"字中,这个"曰"字像个盛米的方形斗,且斗中有米,下  相似文献   

19.
<正>甲骨文的"幽"字是个上下结构的会意字。上面是两束丝,下面是火。火烧丝,不像烧木柴那样火光熊熊,而是亮光微弱,所以"幽"的本义指"昏暗"。小篆的"幽"字是个内外结构的会意兼形声字。外面的"山"表示这个字与山有关。里面表示读音。"幽"与"山"有什么关系呢?不难想象,在深山老林里,一片幽静,光线暗淡,所以也符合"昏暗"这一本义。  相似文献   

20.
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形式.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符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