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校曾作过一次调查,有23%的孩子几乎从不和家长沟通,有17%的孩子觉得父母不辛苦,只有5%的孩子自己洗袜子,有近两成的孩子没考虑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人,有41%的孩子从来不对父母说感激的话,只有19%的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日。这表明,当今的孩子缺乏感恩意识,只知道关心自己、爱护自己,缺乏"关心他人"应有的热情和责任。对此,我校把"感恩教育"作为学生行为素质教育的基点,以活动让学生的心热起来、积极行动起来,做关心他人的阳光小天使。  相似文献   

2.
做父母的,孩子的生日记得最清。记得小时候,每当我过生日,妈妈总是要做打卤面,也叫长寿面。那面香喷喷的,有鸡蛋、蘑菇、黄花菜、木耳……长大了,有时忙起来,便忘了自己的生日,而妈妈总也不忘。做好了面,捎信让我去吃。妈妈看我吃得狼吞虎咽的样子。总是欣慰地说“看你吃饭就是香!”小时候,我很奇怪:妈妈的记性怎么那么好?对孩子的生日记得那么清?  相似文献   

3.
正尊重师长、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父母尽力为孩子祝贺生日,孩子却从不过问父母的生日。凡此种种,值得深思。为此,设计了一次主题为"爸爸妈妈我爱您"的综合实践活动。一、发现爱孩子对父母了解关心甚少不是孩子们的错,是父母过于  相似文献   

4.
你是否会给孩子过一个简朴的集体生日,你是否想到孩子对自己生目的要求是什么?近日,上海浦东新区某小学三年级的100多位学生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生日,所有的小朋友和他们的家长都被邀请到上海大世界,给孩提时的生日换了一种过法。学校的老师说,现在的孩子过生日不愁宴会和物质获得,缺的是如何让生日更有意义,集体生日就是试图让学生与父母、老师及同学真情沟通的机会,明白成长的真谛。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专家、赵忠心教授主张:应淡化给孩子过生日的意识,要强化子女给父母过生日的意识;让孩子首先学会爱父母,他才育可能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比较教育学博士魏贤超副教授从教育角度出发,认为给孩子过生日,不应只限于吃吃喝喝、快快乐乐、热热闹闹为目的,而应让孩于体会到“我又长大一岁了”,以促进孩子的进一步成长与发展为目的。中国少年报副总编、“知心姐姐”栏目主持人卢勤认为:年轻的父母应利用过生日这个机会,与孩子沟通、互献爱心;让孩子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并建议年轻父母:一要善待自己的父母,二要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日,三要理智地对待孩子的生日。  相似文献   

6.
《可贵的沉默》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上课时老师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并向孩子祝贺,然而知道爸妈生日的孩子却只有几个,且没有一个孩子为自己的爸妈祝贺生日的。最后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孩子们懂得了去爱自己的父母。教学这课的目的是要使学生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做一个既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又能关爱父母和关爱别人的人。  相似文献   

7.
试错就是对!     
袁军辉 《生活教育》2011,(21):56-58
记得报纸上曾刊登过一位中国孩子到日本上学,这个孩子的日语不好,但上课发言却非常积极,孩子的父母问他怎么不怕出错,孩子回答说:"不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说得不错!因为孩子  相似文献   

8.
我校曾作过一次调查,有22%的孩子几乎从不和家长沟通,有19%的孩子觉得父母不辛苦,只有5%的孩子自己洗袜子,有近两成的孩子没考虑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人,有41%的孩子从来不对父母说感激的话,只有19%的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日。这表明,当今的孩子缺乏感恩意识,只知道关心自己、爱护自己,缺乏“关心他人”应有的热情和责任。对此,我校把“感恩教育”作为学生行为素质教育的基点,以活动让学生的心热起来、积极行动起来,做关心他人的阳光小天使。一、引导感悟教育的真谛在于能启发自觉。我校在开展感恩教育时首先让学生收集一些与感恩教育有关的传统故事…  相似文献   

9.
我几乎不记得童年时代有谁给我祝贺过生日,那是战乱的年代;即使在和平年代,因为生活水平低,也没条件过生日。但我记得我的孩子过生日的情景。他会在一个月以前就  相似文献   

10.
你一定记得自己的生日,或许也记得好友的生日,甚至可能你还记得某位歌星、影星的生日。可是, 你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吗?你曾经在他们生日的时候送上过最真心的祝福吗?  相似文献   

11.
康乃馨     
最近,学校召开了关于“感恩”的主题会。在会上,校长提出了这样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同学们,你们有谁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吗?”结果,只有30%的同学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更让我感到惭愧的是,我竟然也不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随后,校长一句句推心置腹的话让我们明白了父母生养我们是多么不易,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父母。晚上放学回到家,我怀着歉疚的心,偷偷地从外祖母那里打听到了妈妈的生日。  相似文献   

12.
于凤丽是莱阳市实验小学的一名普通语文教师,但她在城区,尤其是在学生家长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认识不认识她的人,都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她的班级,让她来教。于凤丽老师对待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把心血全部倾注在了学生的身上。她记得全班60多名学生的生日,背得出他们父母的名字、工作单位,背得出他们家里的电话号码,说得出哪个学生住在哪条街哪栋楼。每个学期,她总要挤出时间,到每个学生家里走访一两次,了解一下学生的家庭情况、在家  相似文献   

13.
周秀 《西藏教育》2009,(4):27-27
教材简介:《可贵的沉默》一文主要讲的是一位老师上课时,了解到孩子们的爸爸妈妈都记得孩子们的生日,可孩子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位老师抓住孩子们“热闹”与“沉默”的这一契机,巧妙地引导孩子们懂得了要关心父母,并学会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相似文献   

14.
眼下,家长一般都很重视孩子过生日。这本是一次向孩子传递他们又长了一岁,鼓励孩子在新的一年中学习、品德诸方面能更上一层楼的好机会。但是许多家长爱子心切,对孩子的生日大操大办。给孩子买名牌时装,送贵重礼物、玩具,大吃大喝,好不热闹。这样给孩子过生日有些父母觉得脸上有光,有些父母则是无奈的心情。然而,如此为孩子过生日,无形中却助长了孩子对礼物、吃喝、金钱、排场的追求与攀比心理,使孩子物欲和虚荣心膨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非但无利,反而有害。家长有没有想过,该怎么给孩子过生日才更有意义?一个什么样的生日,才能让孩子难以忘…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父母都会对自己的孩子倍加呵护,尽可能多地给予关爱,但必要时我们要学会说"不"。记得第一次对母亲说"不"是在读小学时。那天和同学打闹,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一块玻璃。当时也许是想维持自己在老师眼中的形象吧,总之是说了谎。  相似文献   

16.
一个真心爱妈妈的人才会真正爱自己。孩子感受父母的爱,也会更爱父母。为妈妈过生日,是孩子感受爱和奉献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7.
一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问":今天是什么日子?"我想了半天没想出来。母亲说":今天是你的生日啊。"三十几年了,母亲不怎么看日历,儿子的生日却一次不落地记得。儿时,日子再怎么艰难,母亲到了这时总会给我煮两个鸡蛋。儿子回家了,我问儿子,今天是什么日子,儿子说,今天是星期五,明天不用上学了。妻子回家时我问她,妻子说,今天18号,好像是星期五,有《同一首歌》。连我自己都不记得,他们还会记得?儿子的生日只有母亲记得,因为几十年前的那个不寻常的日子,一个生命的诞生,对其他人无足轻重,而对一位母亲  相似文献   

18.
试错就是对!     
袁军辉 《生活教育》2011,(11):56-58
记得报纸上曾刊登过一位中国孩子到日本上学,这个孩子的日语不好,但上课发言却非常积极,孩子的父母问他怎么不怕出错,孩子回答说:"不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说得不错!因为孩子  相似文献   

19.
生日礼物     
人都有生日。小时候,整日忙得怕是除了记得自己是共产党员,连自己姓甚名谁都忘了的父母,对我们的冷暖饥饱都很少关心,更不用说生日这种小事了。外婆偶而会记得某一天是我的生日,给下一碗面条什么的。可她记的是农历,在公历上总是飘忽不定,所以我很长时间没有并明白,究竟哪一天是我的生日。等到自己有了儿子,过生日已经成了时尚。虽不敢奢侈,也要买个蛋糕弄两个菜,全家人不中不西地庆祝一下,加上弟弟们送的玩具、我买的儿童读物、长辈给的压岁钱,儿子的生日还挺象回事。自己的生日却仍是常常忘记。记得44岁生日,是午饭时突然想起的。家中无人自己下了碗面  相似文献   

20.
现在,做父母的一般都很重视给孩子过生日。父母给未成年的子女过生日,祝贺他们长了一岁,借此机会,鼓励孩子不断争取进步,在思想品德和学业上更上一层楼,对他们进行教育,应当说这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但是,现在的发展趋势令人担忧,给孩子过生日出现了大操大办的倾向,又是赠送贵重礼物,又是大吃大喝,好不隆重。给孩子过生日花点儿钱倒是小事,问题是像目前这样过生日,就把对孩子的教育给淹没了,孩子得不到应有的鼓励和教育,而是在无形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