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就影响农村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络越轨行为的对策与调控方法进行研究,主要以偏远的农村地区为例,通过参考大量的二手文献,结合自己大学期间做过关于农村地区生活消费的调查所总结的经验,并参考部分一手资料,综合研究影响农村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络越轨行为的对策与调控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6,(12):51-54
网络村庄是中国农村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当前我们的网络村庄官办色彩浓重,旨在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强调参与意识的"网络村庄"应是青少年实用空间、草根自下而上的试验田、网络村庄筹划创建者、青少年社交空间、草根表达空间和精神家园、舆论阵地和文化传承基地。青少年于其中的参与角色分别为:实用信息收集、编辑及发布者;网络社交达人;社会观察者与网络表达达人;舆论参与者、引导者与意见领袖;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者。  相似文献   

3.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青少年网络主体影响很大。处在成长阶段的青少年网络主体,如果缺乏道德教育,就有可能在虚拟世界中迷失方向、心灵扭曲,产生价值冲突、责任感弱化、网络犯罪等严重的道德问题。一、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及原因分析道德识别意识缺失,抵制不良信息诱惑能力不足。网络产生于西方国家,西方国家在输出网络技术的同时,也把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输入进来。网络信息的超地域特征,打破了原有国家、地域之间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约束,不同文化与意识形态相互交汇、激荡,使人们在网上交换信…  相似文献   

4.
宋高祥 《大观周刊》2012,(28):66-67
亚文化是一种与主流文化相对应的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而犯罪亚文化是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犯罪亚文化对青少年有着天然的影响性和倾斜性。导致青少年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和越轨行为.对犯罪亚文化产生的原因和其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了解.对青少年犯罪予以有效地预防和遏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越轨行为,自古有之,指违反某个群体或社会的重要规范行为,一般包括犯罪、违法、违纪、违德和违俗等几种类型。社会学家涂尔干曾指出:"越轨行为是任何健康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越轨行为由社会创造出来,又反作用于社会。而对社会的影响初露锋芒是在19世纪上半叶大众化报纸兴起以来,这一时期在新闻史上被称为"黄色新闻时期",犯罪、违法违纪、违德、违俗,各种各样具有新闻价值的越轨行为被媒体广泛传播,造成了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媒体就像一个放大镜,让越轨行为传之远,传之广。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3,(23):61-65
通过对广西区青少年媒介素养及道德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发现,青少年日常中接触媒体的比例很高,对新媒体的使用频率普遍大于传统媒体。青少年对媒介使用的目的多集中在娱乐、消遣、获取信息、辅助学习上。青少年的价值观念、道德状况容易受到媒介影响,政府和高校、家庭、社会应该联合改进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4,(16):73-76
本研究选取城市、乡村作为变量,比较分析广西城乡地区青少年之间的媒介素养与价值观念差异。通过大型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广西城乡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差异主要集中在媒介接触上,在媒介认知、价值观念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是总体趋势相同。综合比较发现,由于地区差异所导致的媒介环境差异对广西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和价值观念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微公益是指以公益精神为核心,从微小的社会需求入手,注重积少成多的公益事件.与传统的公益活动相比,微公益呈现出传播速度快、参与门槛低、交互性强等诸多特点.借助网络平台,微公益传播更符合当下青少年身心发展及行为特点,青少年群体也成为网络微公益活动的重要参与力量.结合微公益网络传播特征,具体分析青少年网络微公益的参与形式、参与原因,以及网络微公益对青少年自身发展的积极影响,并对完善和引导青少年参与网络微公益活动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一、青少年网络活动社会管理的内涵、主体与对象 社会管理是指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行,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①青少年网络活动的社会管理,则是指政府和社会组织各部门,对青少年网络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是要化解网络带给青少年不利的风险,解决青少年网络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保证青少年网络活动的健康进行。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时代,虚拟世界的一粒“小石子”就可能引起现实社会的一场“海啸”.拿“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事件来看,截至2月24日,其原帖及衍生的话题、文章的点击量达1.1亿次,形成一种负面舆论.网络舆论的影响越来越大,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尤为重要. 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 春节期间,一系列城乡话题报道引发网络舆论大战,但其中不少是假新闻.新闻虽假,却引起了一些网民关于身份认同、价值观念和社会地位的争议,显现出网络舆论复杂的生态.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对青少年网络阅读心理特性进行分析后发现:青少年网络阅读具有求知欲望心理特性、猎奇心理特性、娱乐心理特性、崇尚个性心理特性和网络成瘾心理特性等几种.青少年网络阅读也会产生心理负效应,主要表现在网络学习心理依赖对青少年学习主动性产生的影响,以及网络阅读对青少年网络阅读效率的、人际关系、心理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产生的影响.必须从社会、家长和学校三方面出发,加强青少年网络阅读管理,建立超越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网络搜索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建立青少年网络搜索行为影响因素的结构体系,提出从社会和个人两个视角来揭示青少年网络搜索行为的影响关系,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这一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的搜索动机、自我效能、感知搜索能力、学历及知识经验对搜索行为有明显影响,而感知收益、感知成本和性别对搜索行为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偶像崇拜作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偶像崇拜一方面促进了青少年各种技能的习得并满足了情感方面的需求,一方面也使青少年思想道德异化,从而导致网络犯罪事件的发生甚至个人社会角色失败.为了强化偶像崇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积极影响,减少消极影响,需要从政府、社会、家庭及...  相似文献   

14.
李颖然 《图书馆论坛》2007,27(5):58-60,85
网络是当代高科技的产物,是为人类的交流服务的,网络阅读对青少年是利是弊,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根据青少年网络阅读的现状,分析网络阅读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提出少儿图书馆加强青少年网络阅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顾斌 《当代传播》2007,(5):61-63
青少年的需要、价值观及生活阅历等决定着他们对网络社会化途径的认知和选择,从而导致青少年特定网络行为的产生,表现在上网的目的、上网的时间与地点、上网的迷恋程度以及上网不良信息的阅读.网络社会化途径对青少年实际发生影响的过程就是青少年对网络社会化途径认知和把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脑和网络在中国家庭的普及,青少年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日益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从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水平两个维度出发,以青少年网络生活规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的方法进行探究,剖析家庭对于青少年网络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先知 《现代传播》2017,(11):162-163
作为组织化实践模式的互联网,正在重新定义我们社会的各个结构维度(1)。网络已经嵌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并对人类的日常生活、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及社会关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然而,互联网带来的去中心化和中心化之间存在明显张力,而两者的结构性意涵及其对网络行为的影响则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8.
刘郁 《传媒》2021,(20)
随着互联网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海量信息充斥着网民的视野,这极易混淆网民视线,影响网民对社会事件的真实判断.青少年在网民中的所占比例较大,是网络信息传播负面影响的直接承受者,网上不良信息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必须把握网络信息传播机制,聚焦青少年心理发展,提升青少年网络信息素养,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由李志专所著的《网络信息传播与青少年心理发展》一书从以上问题入手,探讨了网络信息传播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了网络信息传播的不利影响,提供了青少年健康心理维护的有效举措,对青少年心理促进工作有重要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波  冯晓娜 《东南传播》2021,(4):106-109
网络暴力主体低龄化趋势逐年上升,已然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当前对青少年网络暴力的研究局限于成因与对策方面,对青少年网络暴力行为模式及不同行为模式下青少年网络暴力的成因、应对措施的深入探究相对不足.通过大量案例推衍出青少年网络暴力行为发展模式,对网络暴力主体低龄化现象的内外诱因进行分析,从青少年个人、家庭、学校、媒体、政府等五个方面提出具体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网络社会与网络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已使人类进入网络时代,网络开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同时更为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内心精神世界。它带给人们兴奋、惊喜之余,也给社会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带来众多挑战。一些传统的伦理道德原则和评价标准受到质疑,但新的网络伦理和网络价值观念究竟如何,目前尚不得而知。从学理的高度审视网络时代的社会物质与精神变革,是对现实的网络社会给予实践把握的前提。本文拟从这一角度对网络时代的特征及引发的问题,略述自己一孔之见,求教于大方。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