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偶然翻开我的刊稿登记本,其中,大部分是关于“三农”问题的稿件。粗略地估计,我写的稿件有三分之二是农业题材,其中,新闻稿件90%是农业报道。农村、农业、农民才是我写新闻取之不尽的源泉。农村通讯员写稿,要走出农村、农业、农民题材没啥可写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我以“沙里迈”的笔名,在省市报刊上发表杂文、杂谈等言论稿二十余篇。有人问我“哪来这么多的言论题目”,我的体会是“体察生活写言论,生活多彩感奋多。”我写的言论稿,涉猎的范围较广,其中有一半是写农村生活的。这是因为,我家祖居农村,我是农民的儿子,对农村的情况比较了解。1984年前,我家还承包六亩多地。我既在机关爬稿纸上的“格子”,又要早晚在田间的阡陌上爬那绿色田“格子”。这样,我对广大农民的心理、愿望和要求就相当熟悉。  相似文献   

3.
学会坚韧     
洪武 《新闻界》2003,(1):64-64
我在学校读书时就爱好写作,参加工作后便一直业余为报社写稿。这中间,有辛苦,有烦恼,几度欲“洗笔不干”。每每于此,我便想起一位老编辑的“看准了就坚韧不拔地干下去”这一句良言,又振作精神,苦其心志,磨炼坚韧,奋笔如初。44年过去了,一万六千多天哪。我手中的笔,从青年握到老年,可算从未中断,越写越有劲。坚韧,虽然使我熬了许多夜,抽了许多烟,耗了我许多纸,受了许多冤,但它更给我几多欢乐,几多欣慰。如今,我这个当年仅有中专文化又从未经过新闻专业培训的“门外汉”,不仅能写新闻,还会写散文、杂文等多种文体,每…  相似文献   

4.
有一些新闻同行和基层通讯员向我追问上稿率高的“秘诀”,我能回答的仅仅‘勤”字!在我近10年的写常 个 一 是稿生涯中,至今已被各种报纸、杂志刊用稿件上千余篇,但没人知道,我所投出的稿件数t起码是见报稿的五倍以上。因此说,我谈不上“命中率高”。但俗话说得好:“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勤奋是成功的阶梯。”因为我热爱新闻事业,因此我勤奋创作,我的见报稿数量多,离不开一个“勤”字。 勤读。新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一方面,既要注重平时的理论学习,又应多向有经验的同志请教,日积月累,才会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另一方面,还要多注意收集资…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省、市、自治区党报总编辑新闻工作研讨班上讲话中提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方针。我认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一方针,新闻工作者必须时刻注意防止新闻的“个人行为”。 所谓个人行为,笔者是指在写稿编稿中,以个人认识代替党的政策、党的立场,随心所欲,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发什么就发什么,想怎么发就怎么发的行为。 由于前些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近几年新闻商品化浊流的影响,以及一些同志对党报性质缺乏深刻的认识,新闻的“个人行为”时而  相似文献   

6.
《吃不完的“人情饭”》(见附稿),报道的事既有新闻价值,又有宣传价值;刊出的稿件却有不小的缺陷。可以说,作者抓住的活鱼又给丢了。在村组招待费过高而加重了农民负担已成一个重要农村问题的今天,金洞乡却已连续五年没有村组招待费开支,对农村读者这已经是新闻。那里的干部下乡还有吃不完的“人情饭”,更加是新闻。金洞乡干部下乡吃不完“人情饭”,并不是那里的干部占不完村组和农民的便宜,而是村组和农民心甘情愿并争着请他们吃饭。是乡干部与农民有深情在。原因是乡干部驻村入户,爬山钻洞,用脑、出力还出钱,去为农民“办好…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三、四年中,笔者主要是担负《常德日报》“三农”工作报道,对如何做好农村报道有了一些粗浅体会。2009年本报为庆祝建国60周年,组织了“沅澧流域行”大型采访活动,在领导和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先后到石门、安乡农村采访,从中又学到了不少经验和知识。我认为,要把农村报道写得出彩,让农民喜欢读我们的报纸,在报道中应该要做到“三化”:即典型本土化,新闻故事化,语言个性化。  相似文献   

8.
说起来很惭愧,自己写了近3年的新闻稿件,还没有上过头条,也没有几篇“重头稿”。恩来想去悟出了一点道理,其中最深的一点体会就是:看好“路”才能写好稿。看好“路”,无论对于初学新闻者还是“老新闻’”都至关重要。这“路”指的是“新闻宣传动向”、“两头”精神,如果把握不住这条“路”就很难出好稿。报纸是党和国家的喉舌耳目,是宣传国家大政方针的主要舆论阵地和窗口,所以吃透“两头”精神,掌握动向,看好“路”是每个通讯员最基本的素质。记得我初学新闻时,因上稿心切,自己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埋头写稿上,很少看“…  相似文献   

9.
看着我桌上依次摆放着自己亲手装订在一起的四大本《新闻与成才》,再看看自己几年来上百篇见稿的剪贴本,心中不禁涌现出一种感激之情。这装订在一起的四大本《新闻与成才》,就仿佛是一层层楼梯,扶我入门,使我进步,激我前行!1993年7月,我军校毕业后分配到中原某部的一个连队担任排长。习惯了军校生活的我突然来到战士中间,工作训练之余总觉得无聊,好像缺少些什么。于是我就试着拿起笔来写些自认为是“新闻”的稿子寄往报社,本想自己有大专文化作根基,在报纸上登几篇文章还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然而,寄出去几十篇稿…  相似文献   

10.
我写的言论稿,涉猎的范围较广,其中有一半是写农村生活的.这是因为,我对农村的情况比较了解.像《莫冷落本地“和 尚”》、《传统技艺莫失传》等杂谈都源自农村生活,有的还是农民朋友跟我拉呱拉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石增海 《新闻知识》2001,(10):51-52
我是一家县级电视台的编辑,除了组编本台记者的稿子,组编全县15个乡镇40多名通讯员的稿子也是我的一项重要工作。七年来的编稿体验,使我认识到,农村通讯员生活工作在最基层,他们情况熟,感觉广,占有得天独厚的报道优势,农村新闻主要依靠他们得到及时准确的反映。但由于农村通讯员没受过专业训练,在文化水平、新闻敏感性和政策理论水平等方面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现状,表现在写稿方面,写基层成绩的“表扬稿”多,报道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的活动多,报道会议多,而反映普通群众的创造与贡献、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乡土风味…  相似文献   

12.
我自1974年在海南某国营农场当新闻干事起,就与新闻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江门日报》创刊那年,我又调到了报社工作,成了新闻队伍真正一员。二十多个春秋寒暑,我在新闻的田野上默默耕耘,播种希望。这期间,既让我感受到劳作的艰辛,又品尝到收获的喜悦:1998年,我被评为“全国报业先进经营管  相似文献   

13.
我认为,上稿率的高与低决定于一个通讯员的新闻敏感和自身素质。其所以有些通讯员上稿率高,就是他们心里有把尺,什么是新闻,什么素材有“价值”,看得清楚,写得准确,投稿也对路,因此他们的“产品”适销对路,命中率也自然很高啦。我是个农民通讯员,  相似文献   

14.
农副业科技知识本身很具体.有的还很复杂.一是一.二是二.来不得半点含糊。通过广播把这些知识直接介绍给广大农民很方便。但是.广播全靠“听”.它和报纸的“看”以及电视的又”听”又“看”很不~样的。广播一听就过去了.如果听错.生产上还会受到损失。这个问题在农村科技广播宣传中格外突出.也是科技编辑遇到的最大难题。同时.农村科技广播宣传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对农业科研成果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农民是农业科研成果的实践和应用主体.其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2000年我国农村文盲半文盲占农村总人口的809%.小学文化程度占3222%.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而高中和中专程度分别占931%和183%.大专及以上仅占048%。这样的科技文化素质结构,直接制约了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吸纳能力。并且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许多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使留在农业的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更低.从而使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更加困难。据江苏省苏州市在全市35个农业现代化试点村的统计.全部3992个常年务农劳动力中,文盲和半文盲的比重竞达到91%。0这样低智能的劳力结构.对农村科技广播宣传通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的科技编辑要下苦功改变编稿方法.变“写文”为“写话”.写农民的话.写农民听得懂的话。  相似文献   

15.
去年,我先后有三篇新闻稿件在省、市新闻单位获得好稿奖。体会是:只有“身入”、“深入”、“心入”才能写出好稿来。 一、“身人”是写好稿的前题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人民武装工作,而武装工作与拥军优属工作有着内在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我在做好人民武装工作的同时十分注重抓好拥军  相似文献   

16.
找好结合点     
端木夏 《新闻界》2001,(4):58-58
新闻与宣传,各自遵循的规律不一样,不是同一的事物。新闻与宣传又相通,新闻可作宣传;宣传能用新闻。没有宣传性的新闻是有,但在国家没有消亡,阶级依然存在的世界,不用新闻作宣传的新闻媒体却没有。给报纸特别是给党报写新闻,既要遵循新闻规律,又要担负宣传的任务。这便是新闻写作的一大难处。说难,并不是说两者是不可兼得的“鱼与熊掌”,而是难在找好二者的结合点。请读一读《高科技逼高水村办大学》(见附稿),就不失为一篇“鱼与熊掌”兼得的新闻;既有新闻价值,又具宣传意义。农民变成了市民;一个农业村变成了一个集团公司…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个农民,喜欢写稿。乡里人对我这样的“土记者”是很欢迎的,总是热心提供线索,介绍事情的来龙去脉。所以,我就真正成了农民的代言人。在我的剪报本中,大都是农村见闻、农民呼声、农村随笔。有几篇农村来信刊出后,还受到了江山市领导的重视。象《农村劳力盲目外流应引起重视》一  相似文献   

18.
感谢父亲     
每当翻开自己的剪报本,看到剪贴在首页的《上官镇农民体育活动好活跃》这篇消息稿时,我不免会想起我的父亲,正是父亲的引导,自己才走上了新闻报道这条路,而自己也没想到这篇处女作竟然“首发命中”。2001年初冬的一个周末,我第一次为“爬格子”而“开夜车”,写了又改,改了又写。终于比猫画虎写出了自己平生的第一首息引也为又一篇消息。然而,我的“大作”并未得到父亲的夸奖。只说了一句“再好好揣摩,好好修改一下”。当我再次把稿子拿给父亲时,他告诉我,新闻讲究精悍,要多修改,不怕修改,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稿子。最后…  相似文献   

19.
(一)1993年10月,一位初学报道工作的战士小张,找到我抱怨说:“不认识编辑就是上不了稿,真没办法,要是像你认识那么多编辑就好啦。”我问他“因何发这样的感慨?”他说“7月初,我团战士柳青在长途汽车上抓住了七个掏包歹徒,这么好的新闻,我邮给了六家报纸,居然一家都没用,你说这不是因为没关系么?”原来,小张是在8月初投的稿,他只是简单地写了一下抓歹徒的过程和结果。我给他解释说,别怨天尤人,你这篇稿子写作质量还有待提高,本来抓歹徒的事迹就经常见诸报端,你又把它变成了“旧闻”,当然见报的可能性就小了。并不是编辑…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不断地有一批一批的“新战士”,加入到新闻工作者的队伍中来,我便是其中之一。我文化程度不高(只念过一年高中),没有受过专门的新闻工作训练,来报社前只和另一个同志合作写过两篇杂文,做新闻工作只有三年多时间,近两年来才学着写评论。所以写这篇文章,只能是汇报学习情况,和新战友们交流一点学习体会我做报纸工作,开始是担任一般理论宣传的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