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物体所处的物理状态发生变化时会存在一个状态过渡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成为临界点,此时物体所处的状态称为临界状态,分析此临界状态的问题称为临界问题.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是高考的热门考点,现对相关问题进行归类分析,供大家参考.一、水平面圆周运动1.水平转台水平转台类问题一般为与摩擦力有关的临界问题,即物体所受静摩擦力随圆周角...  相似文献   

2.
物体的动态平衡是指物体在运动中的平衡.它是通过控制某一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在此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一系列的动态平衡状态.这类问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求解的灵活性,可以充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实例对这类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物体的动态平衡是指物体在运动中的平衡.它是通过控制某一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在此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一系列的动态平衡状态.这类问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求解的灵活性,可以充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实例对这类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浮力是力学的重点,因而也是考试的热点.解浮力综合性问题一般要对物体所处状态作受力分析,再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列方程.但在这过程中未知量人为地增加,加大了解题难度.本文提出另一种思路,将物体所处的各个状态连成整体,从物体所受浮力变化情况着手,可简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朱琴  赵诗华 《物理教师》2011,(10):68-69
有些物理问题,在分析物理过程中有一种特殊状态,即两物体共速的状态.这往往是连接前后两个分过程的临界状态,需要分析物体或系统在此共速状态下的受力情况,相应的加速度等等.对这类问题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6.
平衡问题是力学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解决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F=0来求解.而动态平衡问题是指通过控制某些物理量的变化,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缓慢"指物体的速度很小,可认为速度为零,即物体在变化过程中处于  相似文献   

7.
陈超众 《中学理科》2007,(12):36-38
电磁感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在处理电磁感应的问题时,往往需要分析清楚能量的转化方式及方向,然后利用功能关系或能量守恒定律求解.这样就使得理清物体运动过程的初末状态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大多数题目中物体的初状态一般都是已知,我们只需要分析物体运动的收尾状态便可.在分析物体运动的收尾状态时,一般需要分析物体的受力特点及变化情况,在此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安培力的变化情况以及物体加速度的变化特点.下面通过几个实例来分析物体运动的几种收尾状态.1如.收图尾1状所态示是,金静属止棒的a情b形放置在光滑的水平导轨上,磁感…  相似文献   

8.
卞望来 《物理教师》2011,(10):28-30
若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状态缓慢变化,其过程可近似认为是平衡过程,其中每一个状态均为平衡状态,这时可用平衡条件来处理,这就是动态平衡问题.力学动态平衡问题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高考中的一个热点.它涉及到物体受力分析、物体受力处理、解题方法选择等多方面的过程,其中物体受力处理主要是采用力的合成与力的  相似文献   

9.
“状态待定”是指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处的状态未知,有待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此类问题的研究对象一般是自然浸入液体里的物体(无悬线拉力等外力作用),解法是: 先将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分成两类:  相似文献   

10.
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及产生这种运动的原因——特体的受力状态。求解动力学问题大致可分为两大类:1.已知物体的运动求作用力。2.已知物体受力求物体的运动。较复杂的动力学问题是这两类问题的交叉,多为已知主  相似文献   

11.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大于 (或小于 )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情况称之为超重 (或失重 ) .理论计算表明 ,当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a>0时 ,物体将处于超重状态 ,物体对支持物的作用力大小比重力大ma(通常称之为超重ma) .同理当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 ,物体将处于失重状态 ,物体对支持物的作用力大小比其重力小ma(通常称为失重ma) .超重、失重概念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概念 ,如果我们能够对它加以巧妙地利用 ,将能使有些问题的解决变得简单、快速 .例 1 如图 1所示装置 ,两球质量都是m ,且绕竖直轴做同样的圆锥摆运动 ,木块质量…  相似文献   

12.
物体平衡是力学的基础,它往往涉及力的概念、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多方面的物理知识和方法,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三类平衡问题:动态平衡问题、临界问题、极值问题.本文以实例对这三类平衡问题进行讨论.1.动态平衡在有关物体平衡问题中,存在着大量的动态平衡问题,所谓动态平衡是指物体在运动中的平衡,它是通过控制某一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在此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一系列的动态平衡状态.这类问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求解的灵活性,可以充分考查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1 问题的提出 当教到圆周运动这部分内容时,有个学生问笔者一个问题:高一上学期老师在进行超、失重教学时,教给我们这样一个方法:判断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就是看物体在竖直方向的加速度(或加速度的分量)的方向,与物体运动速度的方向无关.当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当加速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当加速度向下且a=g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相似文献   

14.
1.区别(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从宏观上讲,温度是对物体冷热的感觉.从微观的分子动理论的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含统计意义.温度是表示某一时刻物体所处状态的状态量.对温度只能说"是多少"、"升高多少"、"降低多少".  相似文献   

15.
一、说明 浮力是力学的重要内容,只要掌握了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定义、产生原因以及方向)、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浮力的大小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便可轻松应对各种与浮力有关的问题.在解决浮力问题时要清楚物体的状态,根据物体状态选择与之相适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关于这一问题的是与否,自我上初中时起就常听同学们在讨论、争执,部分人基于“质量是物体的属性,是不随物体的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的理论而倾向于能称.但是,实际上天平在太空中(指完全失重状态下)是称不出物体质量的.因为,把一个质量为m的  相似文献   

17.
超重和失重是两个重要的物理现象.在实际应用中,如果能灵活地运用超重和失重的相关知识处理有关问题,可使一些问题得到简化.一、研究对象为个体在近地面处,如果物体向上做加速运动或向下做减速运动,即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或向上的加速度分量,设为a上,此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物体的“视重”G'=m(g+a上);如果物体向下做加速运动或向上做减速运动,即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或向下的加速度分量,设为a下,此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物体的“视重”G'=m(g-a下).二、研究对象为整体对整个体系而言,如果整体的一部分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其他部分既不处于超…  相似文献   

18.
牛顿第二定律将力和运动联系在了一起.在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时,既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又要对物体的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其中变力作用是一个难点.在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当从一种物理现象转化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时,其转折状态被称为临界状态.  相似文献   

19.
受力分析是初中物理力学板块的基础,也是学好力学的必备技能.对物体所处状态的正确认识必须依靠科学的受力分析作理论依据,同时科学的受力分析是以题设中所呈现的物体状态为前提.显然,对物体所处运动状态的定性描述与受力分析技能两者相辅相成,受力分析为定量求解与定性分析提供了具体的解决途径,该过程中始终以牛顿第一定律为方法论指导,为正确认识物理的受力状况提供了具体的理论原则,本文从典型实例出发,阐述了复杂问题中惯性定律对物体受力分析的指导作用,供广大学子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电磁感应相关问题是高中物理十分常见的一类题型,是学生必须熟悉和掌握的一类问题.由于电磁感应中运动的物体一般都会受到变化的安培力作用,通常会以非匀速运动,直接对运动物体分析速度、加速度和位移比较复杂,应结合动量定理对问题进行分析.根据电磁感应现象中物体的始末状态和动量定理进行分析,能使问题的解答更加简单,继而对问题进行顺利解答.本文主要对两种电磁感应模型进行分析,具体介绍动量定理解答这些问题的应用过程,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动量定理,进而提高解题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