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有三道中考几何题出得很好,特介绍给同学们. 例1 如图1,四边形ABCD内接于O,延长DA、CB交于点E,EF∥DC交AB的延长线于点F,粥切O于点G.求证:EF=FG. (2001年北京丰台区中考) 证明在△EBF和△AEF中.因为EF//DC,所以∠1=∠2.因为对于圆内接四边形ABCD有∠3=∠2,  相似文献   

2.
谈一道好题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几何》第二册尸二,有这样一题: 题1梯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腰AB、CD上,EF声AD,AE:EB一m:n,求证:(m n)EF二mBC十nAD. 本文研究题1的多证、引伸及引伸题的应用,从中不难看出此题的教学价值。 一多种证法 证法1连结BD,交EF于G(如图l)丫八D// EF// BC,AEEB EG n GF 万万~石不不’丽-.’.(m n)EG一nAD.(m n)GF二mBC.又.:EF一G尸十EG:’(m n)EF=mBCAD 刀之一—, n 刀忍m十n nAD,AD ,,C F(一H一‘七G曰习 E之 B Fe一\一一图 E递 B 证法2作AG// DC,交BC、EF分别于GH(如图2)…  相似文献   

3.
基本图形 如图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过对角线AC上任一点O作EF//BC,GH//AB,分别交AB,CD,AD,BC于点E,F,G,H,则S四边形EBHO=S四边形GOFD。  相似文献   

4.
例1 如图1,正方形ABCD和四边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CE⊥AC,EF//AC,AB=√2,CE=EF=1.  相似文献   

5.
例1、如图,已知AB//CD,求证∠BAE+∠AEC+∠ECD=360°证明:过E作EF//AB∵AB//CD∴EF//CD从而,∠A+∠1=180·∠2+∠C=180·  相似文献   

6.
一、题中有中位线直接用  例 1 .已知 :如右图 ,梯形ABCD中 ,AB∥ CD,EF是中位线 ,EF交 BD、AC于 G、H,DC=1 0 ,EF=6,求 GH的长。分析 :由题设知 ,EF是梯形 ABCD的中位线 ,由此可以求出 AB=2 ,由 EF∥ AB∥ CD,E是 AD的中点 ,易知 EG、EH分别是△ ABD和△ ACD的中位线 ,故 EG=1 ,EH=5,从而 GH=EH- EG=4。二、梯形不完善补形用例 2 .已知△ ABC中 ,BD、CE为角平分线 ,EM⊥ AC于 M,DN⊥ AB于 N,P是 DE的中点 ,PQ⊥BC于 Q。求证 :PQ=12 (EM DN)。  分析 :由于 BD、CE分别为角平分线。作 EM′⊥BC…  相似文献   

7.
高二下B第九章第五节是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学生是在平面向量的基础上学习空间向量的 ,初学时总感到比较困难 ,现举例说明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的解题方法 .【例 1】 空间四边形ABCD中 ,E为AD中点 ,F为BC的中点 ,求证 :EF→ =12 (AB→ +DC→) .解法一 :找出EF→ 与有关向量的等量关系 ,再对相关向量进行变换 ,达到解题要求 .EF→ =ED→ +DC→ +CF→ ,EF→ =EA→ +AB→ +BF→ ,∴ 2EF→ =ED→ +EA→ +CF→ +BF→ +DC→ +AB→ ,∵E ,F分别为AD ,BC中点 ,∴ED→ 与EA→ 为相反向量 ,ED→ +EA→ =O→,同理 ,CF→ +BF→ …  相似文献   

8.
梯彤的面积S=1/2(上底+下底)×高,是大家都知道的,本文介绍另几种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它的应用,供读者参考. 定理1 已知ABCD是梯形,AB//CD,E是BC中点,EF ⊥DA,F是垂足,则梯形ABCD的面积S=AD·EF. 证明:如图1所示,经过C作CG//DA交AB于G,交EF于H,连结EG,则AGCD是平行四边形,CG=DA,其面积S1=AD.FH.因为E是BC中点,所以△CBG的高是△CEG的高的2倍,而它们共底CG,所以S△BcG=2S△EGc,故梯形ABCD的面积S=S1+ S△BCG=AD· FH+2S△EGC=AD·FH+CG· HE=AD· FH+AD· HE=AD(FH+HE)=AD.EF.  相似文献   

9.
性质1 梯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G,过G点作底边的平行线交两腰AB、CD于E、F.求证:1/(AD) 1/(BC)=2/(EF) 证明:如图1,AD//EG// BC,△BEG  相似文献   

10.
1990年中国数学竞赛,出现了筝形蝴蝶定理的命题. 【命题1】如图1,在筝形ABCD中,AB=AD,BC=DC,过AC、BD的交点O引直线EF、GH分别交AB、CD于E、F及交DA、BC于G、H.EH、GF分别交BD于P、Q,则OP=0Q.  相似文献   

11.
一、选题要由易到难 ,有已知到未知 ,由简单到复杂。1.已知 :梯形 ABCD中 ,对角线 AC和 BD相交与点 P,过点 P作 AB的平行线 EF分别交 AD、BC与点 E、F。求证 :EP=PF(如图 1)。2 .已知 :△ ABC中 ,E为 AB上任一点 ,EF∥BC交 AC与点 F,BF和 CE交于点 G,连结 AG并延长交 BC于点 D,交 EF于点 H(如图 2 )。求证 :(1) DC∶ BD=EH∶ HF;(2 ) BD=DC。3.根据第 2题的条件 ,求证 :S△ AEG=S△ AFG。以上这组题目是由易到难、逐步引伸的。这样有目的地采取梯度式题组训练 ,不仅有助于学生集中精力 ,重点解决一二个问题 ,而…  相似文献   

12.
三角形、梯形中位线定理是平面几何中两个很重要的定理,它们都具有两个方面的特性:其一是在位置上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梯形中位线平行于上、下底;其二是在数量上三角形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梯形中位线等于上、下底之和的一半.因此,它在几何计算或证明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举例说明.一、进行与中位线和底边有关的计算例1如图1,梯形ABCD中,AB/CD,EF是中位线,EF交BD于G,交AC于H,DC=10,EF=6,求GH的长.分析由题设知EF是梯形ABCD的中位线,因而EF=1/2(AB+CD),由此可求出AB=2.由于EF/AB/CD,E…  相似文献   

13.
<正>一、平移全等模型例1如图1,点A,B,D,E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C//DF,BC//EF.求证:△ABC≌△DEF.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利用“ASA”即可证出△ABC≌△DEF.∵AC//DF,∴∠CAB=∠FDE.∵BC//EF,∴∠CBA=∠FED.∵∠CAB=∠FDE,AB=DE,∠CBA=∠FED,∴△ABC≌△DEF(ASA).反思:可将图1看作是△ABC沿AB方向平移AD的长度得到的全等三角形模型.常见的平移全等三角形模型的呈现形式有图1、图2两种.  相似文献   

14.
题已知梯形ABCD中,AD//BC,DE=EC,EF⊥AB于F,如图1,求证:S_(梯形ABCD)=AB·EF.一、将图形割补成平行四边形. 简证1 如图2,过E作GH//BA,交BC于H,  相似文献   

15.
题如图1,AC是矩形ABCD的一条对角线,线段EF垂直平分AC,交BC于E,交AD于F.已知AB=9,AD=12,AC与EF交于点G,求EF的值.思路1 用相似三角形在Rt△ABC中,运用勾股定理可得AC=15,因为EG上AC,AB上BC,∠ACB为公共角,  相似文献   

16.
【题目】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3,AD=2,点EF分别在AB、DC上,AE=DF=2.现把一块直径为2的量角器(圆心为O)放置在图形上,使其0°线MN与EF重合;若将量角器0°线上的端点N固定在点F上,再把量角器绕  相似文献   

17.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中垂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在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举例说明,供同学们参考.一、用于求线段长例1如图1,在△ABC中,AB=AC,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D、E.若AB=14,△BCD的周长为22,求BC的长.分析:由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得DA=DC.则BD+DC=BD+DA=AB=14.又BC+BD+DC=22,故BC=22-(BD+DC)=22-14=8.(具体证明过程请读者自行完成,下同)二、用于求角的度数例2如图2,AB⊥CD于B,AD的垂直平分线CF分别交AB、AD于E、F,EB=EF,求∠A的度数.分析:由CF是AD的垂直平分线想到连结DE,则AE=DE,故∠A=∠1…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两正数a、b ,有平均数关系 :a2 +b22 ≥ a +b2 ≥ab≥ 21 /a +1 /b(a=b时等号成立 )①1 961年 ,E·贝肯巴赫和R·贝尔曼[1] 给出①的梯图 1形表示 :如图 1 ,在梯形ABCD中 ,过两对角线交点O作平行于底的线段EF及中位线GH ,并作梯形ABIJ∽梯形IJDC的线段IJ,再作梯形ABLK的面积 =梯形LKDC的面积的线段KL。若设AB =a ,CD =b,则有EF =21 /a +1 /b,GH =a +b2 ,IJ=ab ,KL =a2 +b22 ,于是 ,①的几何表示为 :AB≤EF≤IJ≤GH≤KL≤DC(AB =DC时等号成立 )②图 2今再给出①的一个梯形表示。如图 2 ,在梯形ABCD中 ,AB∥DC…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目: 如图1,在梯形ABCD中,AD∥BC,∠B=90°,∠C=45°,AD=1,BC=4,E为AB中点,EF∥DC交BC于点F,求EF的长.  相似文献   

20.
一、坟空题1.如图l,AB// DC,则__二___;AD// Bc,则_二. 2.如图2,已知AB// CD,乙l=乙2,乙E二500,则乙F= 3.把一个对边平行的纸条按如图3折叠,如果乙l=1200,则乙2二4.有4条直线2.、12、l,、14,如果l:上12,12//l,,13土14,…则1.______l;,11 12彻. 5.女口l到4,已知AB// CD,则乙1 乙2 乙3 乙4=仁。EF C、号阳B二。立一即6.如图5,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也就是拐弯前后的两条路互相平行,第一次拐的乙B是142“,第二次拐的乙c是型!:兰鱼7.如图6,AD是[肌c的平分线,AD∥Bc,[日=30。,则[肌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