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补短与扬长     
课间午后,经常会有一些孩子站在教师办公桌前,或补做作业,或订正练习。我曾多次与这些孩子在门口相遇,见他们一脸疲倦,目光呆滞,多数时候连我们都懒得看上一眼。  相似文献   

2.
某日,在一所培训学校,家长领着一个要求插班的小孩,向学校老师介绍说,这孩子基础太差,成绩不好,还特别贪玩,请老师多多费心。事后,老师向家长指出,不论孩子现有基础如何,原来表现怎样,当着孩子的面是不该那样介绍的,那样做很可能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我们应多鼓励少责备,从小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是最重要的。在一旁的我暗自敬服这位老师。许多家长常常慨叹他的孩子缺乏学习主动性,做事或马马虎虎,或畏畏缩缩,学习兴趣低落,成绩往往不理想。他们把这种现象归咎于孩子本身,认为孩子学习热忱不够,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我一直对…  相似文献   

3.
惩罚的艺术     
现在的教育强调以正面引导为主,强调要重视或赞扬孩子,这就是我们提倡并日益得以重视的赏识教育。那么今天我们的教育还要不要惩罚呢?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帮助孩子获得知识,我们学习和孩子共同生活中,当孩子的学习比我们预料的要容易、要快或者更好,取得惊人的进步时,做父母的或做老师的往往是快心遂意、喜上眉梢。孩子希望成长和更加独立,这正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学习的动力。而父母和老师希望孩子成长、学习进步,这正是  相似文献   

5.
孩子处于成长阶段,免不了犯这毛病那错误。如果我们把孩子的犯错看作是正常现象,也就不会对孩子有过多的责备和打骂。而往往我们做父母的爱心多于激情,甚至有的爱已成为孩子的累赘、负担,压抑得孩子喘不过气。孩子是脆弱的,我们稍不留神,就会使孩子在身心方面受到折磨。当孩子受伤  相似文献   

6.
批评,是孩子做错事时成人教育孩子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毕竟忠言逆耳。我们许多 成人在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时,由于没有注意方式方法,没有引导孩子 正确对待批评,结果,幼儿在家挨了批评就哭闹或赌气拒绝进食;在幼儿园受了教师的批评 就不愿去幼儿园。可见,成人在使用“批评”这个“武器”时,不但要使孩子明白自己错在 什么地方,怎样做才对,还要培养孩子对待批评的正确态度。  一、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缺点,这些缺点别人很容易发现,而自己却不知道。一次 在上课前,我故意在脸上抹了一道灰,到了班上,一名…  相似文献   

7.
案例1、美国孩子画苹果,老师拎来一篮鲜果,由孩子们任拿一个去照着画;日本孩子画苹果,先由老师拿苹果让大家观察一番,再让学生照着画;我们中国孩子画苹果,则是由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苹果,然后规定先画左、后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结果,只有中国孩子画得最像苹果,而日本孩子画得则像鸭梨,美国孩子画得或如南瓜,或如葫芦。  相似文献   

8.
张梅叶 《早期教育》2009,(12):50-51
众所周知,要尊重孩子.教师必须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但有些时候。我们的教师在认识上或口头上做到了,却在教育实践中忘却了。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当我们生气、恐惧或悲伤时。这种不愉快的情绪。会使我们感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身体聚集了大量的能量。只有把它释放出来.我们才能恢复到平静状态。其实我们的孩子也一样。“您真讨厌!”孩子大声喊叫,喊完之后,“讨厌”引起的不悦就减少了许多。如果我们压抑孩子表达不愉快的情绪,就会迫使孩子去找不正常的渠道宣泄他们的情绪。他们不是把情绪发泄到别人身上,就是发泄到自己身上。  相似文献   

10.
王晓燕 《家庭教育》2004,(4B):32-33
每个孩子都会有生病或受伤的经历。生病的时候,父母的关爱和怜惜是难免的,但控制不好分寸,就会转化为对孩子的娇惯和宠爱,使孩子变得特别娇气和任性。若父母因孩子生病而表现出惊惶失措的样子,更是一种影响孩子心灵的负面情绪。其实,孩子生病或受伤的时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说某集家孩子4岁能说英语,某某家孩子5岁识字过千,某某家孩子7岁钢琴通过十级……我们在为这些孩子某一方面才能所获得发展而欣喜的同时,不得不思考,这些孩子在某一方面的发展是以什么作代价换来的。  相似文献   

12.
当小小的生命尚在母腹中孕育时,那伟大的母爱已如一泓湖水,柔波荡漾,浩浩淼淼;当等待第一声婴儿啼哭的焦虑之时,深沉的父爱已如苍茫草原,广阔无垠,郁郁葱葱。亲情之爱,本是源自天然。子女对父母的爱更是与生俱来,来自父母给予的血肉之躯和附于躯体上的那颗心。如果我们说,还要学会爱孩子和教会孩子爱父母,人们不免不以为然。但实际生活中的不少场面又明明确确地告诉我们,这缘于天然的爱也需要学习。教会孩子爱首先要给予孩子爱,这爱渗透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在为孩子哺乳时,在给孩子洗尿布时,在同孩子垒积木时,在聆听孩子朗…  相似文献   

13.
我们每天都有一些时间花在路途中;接了孩子匆匆往家赶、带孩子乘车去商场或公园、牵着孩子的手悠闲地散步……这些时间无论是长是短,是急是缓,只要有心引导,短短的5分钟,就可以利用路上的所见所闻、所谈所问使孩子得到有效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当今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幼儿教育也毫无例外地提出了要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引发幼儿自主学习的新观念。幼儿教育的实施者也渐渐明白,苦口婆心的训诫并不能达到开启幼儿心智的目的,而一些鼓励赞美之辞却能帮助幼儿发挥自我优势,树立起乐观自信的品格。赞美其实是一种教育艺术的体现,教育者要想演绎好这门艺术,首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许多家长和教师习惯于用审视或挑剔的眼光注视孩子,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我们看到的多是孩子的缺点和不足,而当我们换一种心态,改用信任、欣赏的目光关注孩子的行为时…  相似文献   

15.
于晓琳 《山东教育》2005,(15):37-37
根据幼儿的活动主题,将孩子对主题的了解,由幼儿口述相关的内容,家长进行记录;或通过绘画、报纸摘抄、剪报、摄影、网上下载等形式反映该主题的,由孩子、家长共同完成的,我们称之为《主题亲子报》。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2005,(1):14-19
怎样帮助孩子正确对待“不公平” 山西运城市家长:我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比较调皮,常常因纪律问题或同学问一些淘气的事,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我们很感谢老师为孩子付出的辛苦。最近儿子说,老师对他的批评“不公平”,而且非常生气,多次提到这件事。我们想,可能是老师因为忙,没有做详细的调查所致。但儿子的情绪也让我们想到,是否平时在教育孩子时,太强调公平原则,以致让儿子产生这样强烈的反应。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孩子面对一些不太公平的事情呢?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活动中,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差异,我们的个性化教育便失去了根基。个性化的教育要求我们依据孩子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而不是不平等的教育,更不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不同的孩子,或简单粗糙地给孩子贴上不同的标签。  相似文献   

18.
成长中的孩子不可能不犯错误,当孩子犯了错误后。我们不可能一味地用赏识、宽容、奖励的方法。也应该相机灵活运用批评的手段。批评可以让孩子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起到一般的教育方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因此,在如今的校园里,我们还是能看到这样的情景:  相似文献   

19.
步云 《中国德育》2005,(2):77-77
为什么现在我们的社会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然而我们的孩子却生活和学习得更沉重乃至更痛苦了?为什么有那多孩子要去自杀,去犯罪?为什么我们的许多孩子会变得冷漠、自私、偏激和消极?原因是我们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孩子方面普遍带有功利性和盲目性,在于我们的思想和教育行为已经违背了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但当孩子犯错误或行为偏差需要纠正的时候“赏识”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甚至略显虚伪。其实,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选择逃避责任。回想我们自己长大的过程,一定有一些惩罚是让自己终生难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