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励 ,顾名思义 ,就是激发和鼓励。在心理学中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人只有在受到激发和鼓励的情况下 ,才能发挥最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才能产生最高的工作效率。近百年来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和管理科学的发展 ,对激励理论已有很多研究 ,譬如 ,需要理论、期望理论、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工作内容丰富化理论等等。综合这些激励理论的主要理想 ,可以概括为 :调动人的积极性正是激励理论所要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其基本线索就是研究需要 ,设置目标 ,激发动机 ,从而更有效地调动积极性。下面就需要理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做一…  相似文献   

2.
管理心理学认为,调动教师积极性是教师管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教师积极性的调动需要有效地运用激励手段。激励理论认为,了解教师的需要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基础,激发动机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关键,制订目标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诱因,机制激励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举措。教师的积极性直接关涉到教师工作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激励理论与教学目标管理湖北大学黄兆龙激励理论,就是激发人的行为动机,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以实现目标的理论。心理学家认为,激励的基本心理过程是: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引起行为,行为又指向一定的目标。需要、动机、行为、目标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连锁过程...  相似文献   

4.
袁晓杰 《文教资料》2008,(35):171-172
所谓激励,系指激发人的动机和内驱力.朝着期望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旨在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教书育人中实行激励具有客观必要性,本文主要阐述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常用的激励方法.  相似文献   

5.
激励方式是指根据人的需要,科学地运用一定的外部刺激手段来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以实现目标。该概念包含三个要素:一是激励手段必须符合人的需要;二是激励手段是一定的外部刺激,运用它去激发人的动机,使之朝向一定目标进行;三是激励方式包括从需要、动机到目标  相似文献   

6.
教育管理中的激励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励方式是指根据人的需要,科学地运用一定的外部刺激手段来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以实现目标。该概念包含三个要素:一是激励手段必须符合人的需要;二是激励手段是一定的外部刺激,运用它去激发人的动机,使之朝向一定目标进行;三是激励方式包括从需要、动机到目标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论教育管理的“全面激励”策略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调动积极性的学术名称叫激励。管理心理学将其规范为引起需要激发动机指导行为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由此可见,作为一个系统,激励至少包含这样一些因素:一是人,即激励主体与客体。也就是说,何人激励和激励何人是激励理...  相似文献   

8.
高校管理改革要深化,关键是如何调动和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技术与才能。在此,探求一下“激励理论”与高校的管理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一、关于“激励”的一般概念 “激励”一词,顾名思意,含有激发与鼓励的意思。作为心理学的术语,则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若将“激励”运用于管理,则是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问题。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行动为是由动机所推动,动机是由需要所引起的。人自身的  相似文献   

9.
激励 ,就是激发鼓励 ,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管理中的激励 ,是指领导者根据教职工的需要、动机、目的和行为 ,选择相应的激励物 ,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 ,激发和鼓励教职工发挥最大的工作效能的一种方法和艺术。激励的方法多种多样 ,我在此谈谈工作激励。工作激励 ,是指工作本身直接含有激发行为动机的激励因素。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种激励主要用于满足人的高级需要 ,例如荣誉和成就的需要 ,承认和尊重的需要 ,发展、成才、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从教师心理的角度讲 ,教师很在乎别人对自己工作的评价、肯定 ,被人尊重…  相似文献   

10.
激励简单说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心理学上激励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即通过外在或内在的刺激使人维持兴奋的积极状态。管理学中,激励指通过各种外部或内部的刺激,激发人的工作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开发  相似文献   

11.
人的工作积极性是直接影响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是学校管理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激励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所谓激励,是指持续地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  相似文献   

12.
激励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励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吴运友,王文祥激励理论是激发和控制人的良好工作行为的理论。学校管理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激励能有效地调动教师积极性。激励理论,主要包括需要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强化理论。近年来,激励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已引起广大学...  相似文献   

13.
高师规模不论大小都有两大系统:人——物系统;人——人系统.前者表现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后者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两大系统中,人——人系统是管理的重点,其核心是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问题.积极性,指的是人的行为的心理动力问题.心理推动力大积极性就高,小则积极性就低,不同的积极性产生不同的工作绩效.那么,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呢?激励——是一个重要方法.所谓激励,就是激发人的行为动机,以调动人  相似文献   

14.
所谓激励,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目标而努力的活动,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行为。与成人一样,婴幼儿的积极性也是建立在需要之上的。这种需要既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激励的根本作用在于促使他们产生需要,形成动机并将动机付诸行动,最终实现激励目标。  相似文献   

15.
所谓激励就是让人对某一事物产生积极性的手段,而激励的过程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需要,然后人们再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按照一定的目标行为去行动,以实现自己预期效果的过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激励理论,势必会激发、调动大学生学习和工作的热情,提高大学生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也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用性.由此可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研究激励理论的研究和运用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激励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是可以杂乱无章的,还是要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起效果的呢?那么激励的原则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徐飞 《河北教育》2009,(4):26-26
激励,是以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内在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简言之,激励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在学校管理中,激励是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管理者们,特别是校长普遍意识到了激励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校长要合理运用以下几种激励手段:  相似文献   

17.
调动人的积极性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激励"。激励是指人的需要和动机受到某种因素的激发,进而产生行为动力的心理活动过程。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策划者、执行者,只有不断激励、调动和强化,才能将他们的智慧与热情、探索与创造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下面结合学校的工作,笔者谈谈激励机制在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教育激励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励是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其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心理学上讲,激励是指激发人的需要和动机,使之产生一股内在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近些年来,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激励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形成了诸多教育激励模式,本文试图从教育激励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探究几种教育激励模式。 一、教育的目标激励模式 目标激励是指教育者设计具体目标,从而调动受教育者积极性的一种方法和手段。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人的行动具有目的性,一种目标一旦确立,即能成为人的行动的巨大激发力量,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佛隆(V·H·Vroom)的期望理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和达到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反过来对于激发一个人的动机具有一定的影响,而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效价)和期望概率(期望值)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激发力量=效价×期望  相似文献   

19.
激励,就是思想教育中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心理学和行为学告诉我们:激励主要是指用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其产生一种内驱力,推动人做出指向目标的行为。所以,激励的核心问题是看其动机是不是被激发了,被激发的动机越强烈,激励水平越高,完成目标的努力程度也越高,预定目标完成得越好,取得的成绩也会越大。动机来源于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一、激励和需要、动机的关系 在我们所用的《学校管理心理学》教材中,分章讲述了激励的理论、需要和动机,这可以让学员分别获得这些方面的知识。但由于这些内容是单独设章讲授的。所以,学员往往无法将其横向联系起来认识,即把握不住激励、需要、动机的内在联系。 所谓激励,是指有着未满足的需要与欲望的人,在受到一定刺激(内外诱因)后,就会激发起行为动机,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和行为过程。简言之,激励就是针对人的未满足的需要,采用各种手段,激发起行为动机,调动其活动积极性的过程,它是和动机与需要密不可分的。其关系可以这样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