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饮酒的风气,汉、魏、晋相沿。生活于晋宋易代的陶渊明,“性乐酒德”(颜延之《陶徵士诔》序),嗜酒成癖。而古代文人学士的饮酒与写诗,往往是紧紧相连的。所谓觞咏,就是饮酒作诗。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写作者与谢安、孙绰等41位文人学士在兰亭集会,饮酒赋诗。渊明的20首《饮酒》组诗,则是同一年秋夜醉后所作。而古代文人每每在诗中提到酒。象“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古诗十九首其八)“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相似文献   

2.
我国历史上的文人,似乎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隐居时饮酒,求仕时饮酒;得意时饮酒,失意时饮酒;宾朋相聚时饮酒,独自一人时饮酒;有钱时饮酒,无钱时典当什物还要饮酒。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似乎就喝得越多,诗做得就越多。杜甫也是豪饮“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自居易也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且饮。”无论“建安七子”还是“竹林七贤”无不嗜酒,却也是个个才气纵横。诗与酒几乎在所有文人的生活中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人与酒之关系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人与酒之关系,是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饶有意味又内蕴丰富的课题。酒之于古代文人,一个普遍的、重要的作用就是浇愁、销愁,化解胸中块垒;与此同时,酒也激发了他们的豪情、豪性;由于特殊的时代社会原因,历史上饮酒最甚的是魏晋文人与元代文人;而最得酒中真趣的是陶渊明和苏轼。另外,酒之醉境与艺术创造和虚静状态有某种相通或相似之处,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4.
饮酒是许多文人的嗜好,也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庄周、曹植、陶潜、李白、杜甫、王维等人不但爱酒且留下了大量与饮酒有关的诗文和传说故事。这其中的李白不但饮酒有名,他的饮酒诗也是有口皆啤的,不仅数量多且质量高,作于天宝十一年(752)的《将进酒》是李白饮酒诗的代表作,这首诗在艺术上无疑是第一流的,但它的思想内容则是十分复杂和矛盾的。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的一生,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不仅在生活中,有酒相伴,与酒为邻。他还写了大量的诗文来咏酒,尤其是《饮酒》二十首。然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些饮酒诗意在托酒言志,以示人生醒醉。  相似文献   

6.
自酒出现以来,人类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将士出征,文人赋诗,家庭喜庆,师朋聚会,都离不开酒。直至今天,饮酒仍然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我国古  相似文献   

7.
饮酒是许多文人的嗜好,也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庄周、曹植、陶潜、李白、杜甫、王维等人不但爱酒且留下了大量与饮酒有关的诗文和传说故事。这其中的李白不但饮酒有名,他的饮酒诗也是有  相似文献   

8.
酒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饮酒是生活中一种难得的享受。但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酒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愈加深广,到殷商时代,酒已成为社会物质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甚至影响到了国家的兴亡。从《尚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西周初年周公旦为限制饮酒而颁布的《酒诰》,可见饮酒丧德助长了殷人的腐败堕落之风,加速了国家的灭亡。  相似文献   

9.
《将进酒》是李白著名的饮酒诗之一,作为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该诗借助“酒”之意象,采用多元的修辞手法,迸发出独特的文人情怀和个人魅力,成为我国诗歌历史上无人超越的经典,也给我们当前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对《将进酒》文本的全面解读,可以更好地领会李白的飘逸与洒脱,领悟李白诗歌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谈陶渊明饮酒诗的“乐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诗集中共有饮酒诗60余首,《陶渊明集序》中,萧统第一次提示了陶渊明饮酒诗的内涵,“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解释了陶渊明饮酒诗的深意。古人云:杯中之物堪以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酒"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文人墨客钟情吟咏的意象。"酒"给文人带来了创作灵感,也成了文人之间交流感情的桥梁。在词的兴盛上,酒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作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巾帼不让须眉,对酒的喜爱之情丝毫不逊色于男子,她的词常常以"酒"意象来抒情遣怀。李清照词中曾多处写到饮酒,有的淡饮,有的浓醉,有的乘兴而为,有的含恨而作。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李清照词中所表达的愁情意绪都离不开"酒"这个意象。酒赋予李清照无限的创作灵感,而词则为李清照的饮酒增添了高雅的情趣。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酒"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文人墨客钟情吟咏的意象。"酒"给文人带来了创作灵感,也成了文人之间交流感情的桥梁。在词的兴盛上,酒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作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巾帼不让须眉,对酒的喜爱之情丝毫不逊色于男子,她的词常常以"酒"意象来抒情遣怀。李清照词中曾多处写到饮酒,有的淡饮,有的浓醉,有的乘兴而为,有的含恨而作。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李清照词中所表达的愁情意绪都离不开"酒"这个意象。酒赋予李清照无限的创作灵感,而词则为李清照的饮酒增添了高雅的情趣。  相似文献   

13.
九江陶渊明醉石:在江西省庐山南麓虎爪合下。晋代文人陶渊明回旧九江故里粟里村,每天与酒为伴,醉后常卧在村东南一块1.2丈高而光滑平坦的巨石上。久之,大量诗作和《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就在醉石旁问世。现在石上刻有“归去来馆”四个大字及宋、元文人手迹。据《南史》记载:”先生弃官去,的来往庐江山中,醉辄卧石。”黄山李白醉石:在皖南著名风景区黄山圣泉峰下,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唐天宝十三年踏上黄山来到圣泉峰下,见一玲珑剔透的巨石,就坐下饮酒观泉,酒酣之际,绕召狂歌,最后卧睡在石上。石上有明嘉靖所刻”醉石”两字。…  相似文献   

14.
元杂剧《好酒赵元遇上皇》中,作者在情节的设置上具有矛盾性,从中可以窥见元代文人所特有的对于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态。本文试图从《好酒赵元遇上皇》这部具体的作品着手,来具体分析这一时代赋予元文人的特殊心态。  相似文献   

15.
李白写饮酒和关涉到酒的诗,占了他现存全部诗作约1/4,酒成了他诗歌创作的题材和人生的组成部分,并且饮酒和写诗相得益彰。李白一生为什么对酒十分喜爱,在《月下独酌》诗里阐明了他的理由和观点。  相似文献   

16.
千里长淮酒飘香,淮河流域不仅盛产酒,也有不少记载酒文化的典籍。《淮南子》描写了一些以酒祭祀、献酒、举行酒宴等活动,体现了酒的礼仪文化;其中也涉及到一些酿酒和酒器文化;同时关注到耽于饮酒,将会造成严重危害,提倡适宜饮酒原则。其中“清醠之美,始于耒耜”的观点弥足珍贵。探析《淮南子》中的酒文化资料,对认识该书在酒文化史上的地位、推进酒文化研究,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17.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绽放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盘点中学语文教材尤其是诗词中所蕴涵的丰富的酒文化,足以让我们为历代文人的诗酒情结所感动和陶醉。台湾诗人洛夫曾说:“要是拿了唐诗去压榨,起码还会榨出半斤酒来。”陶潜写《饮酒》诗20首,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李白,新停浊酒杯的诗圣杜甫,把酒问青天的文豪苏轼,沉醉不知归路的才女李清照,他们的人品才情让后人敬仰,他们的诗酒佳句浸润着中学语文教材,形成语文教材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8.
<正> 唐朝时,池州有一个杏花村酒店。有一天,一位文人来店里饮酒,卖酒姑娘问他的姓名,那位文人便出了一副对联,说:“我的姓名是:‘半边林靠半边坡,一头牛同一卷文’。”聪明的卖酒姑娘听了以后,想了片刻,猜出他  相似文献   

19.
文人与酒     
酒似通俗文艺,爱之者甚众,而“酒有别肠,唯文者近”,要论酒的真正知音,还应首推文人。诗人朱湘说:“我知道酒的个性,我知道酒由上游流经下游的清洌悦耳的过程。”除了文人,谁还会说这种话?国人善饮,饮者千姿百态,但也只有文人的酒态是最值得怜爱和称赞的。《世说新语·任诞》中  相似文献   

20.
文人风骨在古代士大夫中一直受到推崇,陶渊明著名的《饮酒》(其五)一诗中有充分体现。体会《饮酒》中的“真意”能让人得到醍醐灌顶式的心灵涤荡,受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