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艳 《大观周刊》2012,(38):308-308
小学生在整个小学教育过程中,语文课程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相关的语文老师应该尽可能的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本文通过三个角度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动式教学”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及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讲解以及阐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语文老师对小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2.
李淑平 《大观周刊》2012,(19):214-215
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3.
黄斯兰 《大观周刊》2012,(4):242-242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习惯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李雪梅 《大观周刊》2012,(34):321-321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来,我对这个科目有了很深的感情,也总结出了一些规律,但语文教学中还有好多值得我们进不得地方。面对如此现状,不得不引起我深深的思考,习作教学的症结究竟何在?写作教学如何才能行之有效?从习作教学的客观过程看,我认为当前的习作教学有以下几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田晓丹 《大观周刊》2011,(37):229-229
语文教学难,高一语文教学更难,文科成绩提高慢,而语文成绩提高尤其慢,这是我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切身体会。《语文新课标》指出:“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其中的前提就是语文基础,如果没有“基础”这个前提,那么“提高”便成为空中楼阁,要搞好高一语文教学,就必须做好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面临着课程结构变化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生理上、心理上的转折和变化的挑战,其间是平稳顺畅过渡,这就是高中教师应把握的“切入点”问题。正确把握高一语文教学的切入点,是学好高中语文乃至其它学科的“金钥匙”。怎样把握初中学断向高中学断顺利过渡的“切入点”呢?  相似文献   

6.
正《跟大师学语文》丛书收录了《文章作法》《文话七十二讲》《文章讲话》《怎样写作》《语文随笔》《略读指导举隅》《精读指导举隅》等7部关于语文学习的指导性专著。其作者就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大师夏丏尊、叶圣陶和朱自清。三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家,他们把毕生精力投入祖国的新文化建设和教育事业之中。其中,叶圣陶先生终生致力于建立新的语文教学体系,提高国民的语文素质。下面选录的是叶圣陶等关于语文学习的几段精彩论述。  相似文献   

7.
冯春红 《大观周刊》2011,(52):121-121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熏陶学生美好的思想情操,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但构成语文教学基本内容的.主要是阅读课与写作课。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应用就是指教会学生怎样用语言去表达形成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赵书真 《大观周刊》2012,(14):221-221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盛行使得汉语文教学只重功利,没有灵魂,使得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汉语文的兴趣,所以实行素质教育,改革汉语文教学,必须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汉语文课的吸引力,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吕叔湘先生指出:“汉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研究汉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艺术性.是提高汉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教学艺术的涵盖十分丰富,我仅从挖掘教材中的人性美、营造扣人心弦的心境美、激发学生的创造美三方面来浅谈我在汉语文教学艺术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3年前,张良田从语文教学领域步入汉语言文字学领域,在语言学家吴启主先生门下潜心研习篇章语言学。3年后,他终于写成了博士学位论文《语篇交际原理与语文教学》这一应用语言学的理论专著。作者在书中  相似文献   

10.
蒋仕伦 《大观周刊》2011,(22):270-270
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最方便的办法就是利用语文教材本身了。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教学是通过例子教给学生方法。”语文教师如何通过“例子”指导学生写作呢?  相似文献   

11.
王冲 《大观周刊》2012,(8):237-237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大后方有三种语文(时称国文)刊物。这就是在昆明创刊的《国文月刊》和在成都、桂林两地先后创刊的同名《国文杂志》。引人注目的是这三种刊物都和语文教师出身的作家、编辑家叶圣陶先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国文月刊》在编辑方面有一个战略性的特点,就是推崇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业已形成的以朱自清、夏尊、叶圣陶、罗庸、余冠英、吕叔湘等为代表的中学语文教育家群体,注意和发展他们为构建中学语文教育体系而作出的学术研究成果。叶圣陶作为这个群体的杰出代表,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和对语文教学研究的成果,理所当然地在刊物中得到了体…  相似文献   

13.
黄列贞 《大观周刊》2012,(43):308-308
语文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语文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且可以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目前中职教育的语文教学虽然是文化基础课,但是在许多原因的影响下,其语文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中职教育的教学效果和人才的培养。因此本文以浅谈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为主题,在分析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4.
罗统学 《大观周刊》2011,(35):97-97
我在一所乡镇中学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这个地方,属于丘陵地区,远离城市。小镇人口300,仅有几家卖副食的小店和几个镇上的办公机构,信息闭塞,文化资源贫乏,给语文教学带来很多不便。  相似文献   

15.
杨海东 《大观周刊》2013,(7):159-159
语文科是一门工具性、应用性和教育性特强的社会学科。因此,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在社会中开拓语文学习、巩固的大后方,把知识建筑在这个广阔的“智力背景”上,构建起“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吴静 《大观周刊》2012,(18):226-226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在逐步进行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面临着教学方式的改革问题。笔者在认真研究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上,联系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张国平 《大观周刊》2012,(12):193-19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谈作文就害怕。要解决学生怕写作文这个问题,必须针对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能使作文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如何才能使高中作文教学走出举步维艰的尴尬局面,本人有几点不成熟的想法,谨供各位同仁参考研究。  相似文献   

18.
罗七仁 《大观周刊》2012,(2):149-149,129
阅读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面对升学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教师讲授有余而学生感悟不深,先生分析有余而学子品味不力,教师布置作业有余而学生联想不远,老师的指导有余而学生的创新不足。语文教学变成了教师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灌输给学生的过程。新课标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接受和积累语文知识,重视语言的感悟和熏陶,着眼于语文阅读能力的整体提高。笔者认为:感知、品味、联想、创新是学生语文阅读质量升华的"四力"。语文教师如果能提升这“四力”,再加之潜意识的训练,则能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杨世雪 《大观周刊》2013,(10):190-190
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理想追求,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新境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存在着一些问题,要从教学的观念、教学的模式、教育对象的把握、社会制度的影响、教育的手段运用等几个方面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1987年,我到河南省教委教研室任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员,曾祥芹先生正在省教委主编<高教园地>.对语文教育的共同关注,使我们走到一起,长我六岁的曾先生,在语文教育学、阅读学、文章学诸领域著述丰硕,卓有建树,我也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