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明花 《大观周刊》2011,(14):119-119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不仅要是每个学生在识字不多的情况下,通过拼音扩大学生阅读量,更重要的是要他们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为以后的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课标》在“基本理念”,中强调阅读教学要努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要求阅读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2.
解娟 《大观周刊》2012,(8):177-177
“有效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因此通过优化阅读课堂并给学生以方法的引导,获得更好的阅读课堂效果,使学生有更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3.
“双减”背景下,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应充分运用“场域”理论构建并激发适合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教室场域”,使学生在“教室场域”的影响下,得法课内,化乎课外,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老”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一直是令我颇感头疼的难题。我向来坚持认为作文的关键在阅读。我对我的学生强调得最多的就是“阅读”,读名著也要读范文,因此也特别关注作文阅读类的出版物。这些年我国的出版业的确是繁荣了,市场上图书品种越来越丰富,但质量也是良莠不齐,学生们在选择的时候往往感到无所适从,结果反而是放心买作文书的少了,认真读作文书的更少了.  相似文献   

5.
调查昆明市3所小学在“双减”政策实施后开展课后托管阅读服务与引导学生进行家庭阅读的情况,梳理学校、家长、学生对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下阅读氛围转变的反馈意见,分析评价目前“双减”政策下学生课后阅读存在的问题,从强化政策理解、引入校外第三方介入、评估阅读绩效、鼓励家庭阅读、增强学校图书馆建设等层面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杨艳涛 《大观周刊》2011,(27):192-19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7.
大学图书馆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如何充分发掘其教育功能及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生阅读心理需求的了解和把握。本文旨在对学生阅读心理方面略做分析,并就图书馆相关服务工作的取向及改进策略做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8.
构建高等职业学院学生课外阅读导向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导高职学生课外阅读是高职图书馆服务和研究的新课题,高职学生阅读成效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高职学生尚未领悟到“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他的阅读史”(朱永新语)。调查表明,高职学生课外阅读不尽如人意,存在诸多问题,但尚未引起学校和业界的足够重视,尚未出现专门引导高职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成果与成功范例。因此,构建高职学生课外阅读导向机制,积极引领阅读方向,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孙玮 《新闻记者》2005,(10):64-67
近两年,新闻传播书籍成为出版业的一个热点,但与此同时,我们却常常听到新闻工作者和新闻专业学生乃至教师无书读、不读书的议论,甚至衍生出一种新的“新闻无学论”来。为此,我们开设这个“新闻传播学名著阅读札记”专栏,刊登专家学者阅读新闻传播学经典著作中的所获、所思、所感,以求开拓广大读者的阅读视野、激发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0.
汪召莲 《大观周刊》2012,(30):226-22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笔者以为个性化阅读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阅读。教师要力所能及的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的质量。同时尽可能地促进受教育者的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素质自主、和谐、能动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海波 《大观周刊》2011,(46):93-93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啊,有乐趣才会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字阅读时代到来,“Z世代”对数字阅读和文化社交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文章立足于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研究现状,根据“Z世代”群体特点,通过长沙图书馆开展面向“Z世代”的阅读空间营造实践,提出公共图书馆面向“Z世代”的阅读空间创意营造策略:打造面向“Z世代”的阅读空间品牌IP,营造“Z世代”阅读社交生态圈,弘扬优秀地方文化,构建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联盟。  相似文献   

13.
大学图书馆的阅读引导活动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阅读引导的集体备课、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延伸等教学的整个过程,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阅读兴趣、实现大学生由“浅阅读”向“深阅读”的转化,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好地营造校园阅读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4.
喻莲 《大观周刊》2013,(2):80-80
我们都听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说法,可见阅读对学生理解力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如何让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前苏联教育家苏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浓厚的阅读兴趣,不仅能开拓视野,增知启智,还能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薛书锐 《大观周刊》2012,(50):259-259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语文知识综合素养的基本途径.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渠道。因此.无论足“教”还是“学”.阅读都是极为重要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有必要以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发挥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工作,切实采取各了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解决学生阅读理解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6.
“微时代”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体验式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体验,能够适应高校不同专业、性别、年级的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文章对“微时代”下高校图书馆体验式阅读的特点以及运行方式进行了探讨,旨在更加全面地推广体验式阅读模式,为其他图书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向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一直以来它被“肢体解剖”式的课文讲解所代替,远远没有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本人在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时发现,74.5%的人认为,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最有效的方式。调查显示,课外阅读是学生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阅读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同样相等。语文教学要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单靠课内是不行的,须课内课外两手抓。学生往往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有…  相似文献   

18.
华侨港澳台学生是高校中的细分学生群体,面向该群体开展阅读推广很有必要。暨南大学图书馆以精准阅读推广理论为指导,立足“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依托“华侨华人文化周”“海外华文作家讲座”两大品牌,构建面向华侨港澳台学生的阅读推广体系,推广了华侨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提升了华侨港澳台大学生的文化素养。面向华侨港澳台学生的精准阅读推广,应做好项目设计、精准定位读者、依托特藏空间、重视多元合作等工作。  相似文献   

19.
4月23日是世界阅读日,为了鼓励儿童从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香港教育局、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和香港教育城响应推动阅读文化,举行“阅读荟萃2009”,第一部分包括两节专题演讲,请来大学教授向学生讲解阅读的重要性,并在各大中小学举办超过40个分组活动,学生将就“跨课程阅渎”、  相似文献   

20.
陈金婵 《大观周刊》2012,(31):241-24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甚至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初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都飞速发展的特殊时期,精力充沛,求知欲望强。但人生阅历、经验不足,在阅读范围的选择、阅读方法的把握上,还需要老师在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方法等方面采取系列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