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邱丽英 《大观周刊》2012,(12):200-200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经常练习写作,可以巩固和发展听说能力,还可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写作能促使学生勤复习、多思考。通过对一词一句反复推敲,有助于提高使用语言的准确性。学习用英语写作是培养英语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有了一定的英语思维能力,英语学习就能产生一个相应的飞跃。因此,在高中阶段指导、培养学生写英语作文是不容等闲视之的。那么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梁福华 《大观周刊》2011,(23):219-220
写作是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是综合性很强的语言运用形式,进行英文写作能够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笔头交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写作的同时词汇、语法、句型、课文都会自然得到复习和巩固。还能帮助我们提高使用英语的准确性,我们写一个句子,就得力求句法、用词、拼法、大写、标点等等完全正确,写的越多,语言就会越准确。经常进行写作,  相似文献   

3.
吴勇 《大观周刊》2013,(5):214-214
《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但是初中学生在英语写作这一方面却是学生比较头疼的问题,也是困扰教师们的难题。本文从“以说带写”在初中英语写作课程中的应用以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为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4.
绸亚静 《大观周刊》2011,(39):138-138
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是打开写作之门的一把钥匙,是培养儿童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最具体的表现方法。看图写话能力的形成要有一定的过程,要靠长期地积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内外都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性指导,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途径,帮他们入门,提高他们看图写话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王世蓉  唐双全 《大观周刊》2012,(35):329-329
本文通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客观分析高中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存在的认识问题和老师在写作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引导和操作问题,倡导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和提高写作能力紧密结合,通过不断运用全面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来达到培养学生听说读和写并举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赵翠萍 《大观周刊》2012,(29):258-258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写作,作为压轴题,我们这里近两年的中考题型,书面表达题也体现了对写作的重视:两篇写作,共25分(满分120分)。而有的学生对写作谈虎色变,望洋兴叹,不知所措,写的语无伦次,支离破碎,甚至略去不写。汉语式的英语句子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7.
秀英 《大观周刊》2013,(11):321-321
英语写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的语言学习规律,写永远被排在最后,于是忽视英语写作的现象出现了,高中生应多加强英语写作,利用写作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为以后工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外语基础。这样久而久之,必定会由英语写作带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必定会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成绩,行成良性循环,有利于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8.
戴红 《大观周刊》2012,(49):268-268
英语写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的语言学习规律,写永远被排在最后,于是忽视英语写作的现象出现了,高中生应多加强英语写作,利用写作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为以后工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外语基础。这样久而久之,必定会由英语写作带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必定会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成绩,行成良性循环,有利于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9.
田初 《大观周刊》2010,(37):80-80
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由于偏远山区小学信息闭塞,思路狭窄,尤其是一些教师对学生的作文缺乏积极的指导,学生一听作文心理就害怕。我们只有借图画启发联想,练词造句;组织活动,实地观察,练说学写;结合课文,指导仿写,培养学生初步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朱志德 《大观周刊》2012,(27):223-223,219
中小学生的作文多数是老师布置题目让学生写,这有背于写作规律。真正的写作是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老师不布置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学生想写什么题就写什么题,想写什么内容就写什么内容,我手写我心。  相似文献   

11.
张文军 《大观周刊》2013,(2):165-165
学生英语写作起步于初中.但真正意义上的英语写作始于高中。所以,对高一、二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尤为重要。这个阶段教师应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从规范漂亮的书写到准确得体的语言使用都要严格要求。当然.对于基础年级的学生,训练他们的写作绝非仅限于多写几篇文章.而应将写作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贯穿教学的始终.将其融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相似文献   

12.
赵莉敬 《大观周刊》2012,(12):286-286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识字是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基础。只有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同时又是低年级段教学的重点。我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努力从探索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提高识字效率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教学,特别是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自主探究去识字,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了识字教学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钱盈 《大观周刊》2012,(31):251-25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关键。农村学生视野窄、见闻少,写作文时往往找不到可写的材料,不知从何处下笔才好。在材料方面。除了写放牛还是放牛,再也找不到新颖的材料可写。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首先,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写作技能的教学,最根本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其次,要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主动写、爱写、会写。  相似文献   

14.
曾理 《大观周刊》2011,(48):121-122
针对学生怕作文,难于下笔的问题,几十年来,我通过各种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获取写作素材,产生说的冲动、写的欲望。在这个基础上,我再进行写作指导,然后把活动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从而减少学生写作心理压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爱护了他们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  相似文献   

15.
张艳芳 《大观周刊》2012,(14):213-213
学生作文是听说读写中相对较难的一种技能。从单词拼写到语法结构.从遣词造句到整篇布局。无一不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英语的最佳阶段,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之余,应注重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相似文献   

16.
黄海容 《大观周刊》2012,(14):226-226
小学的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小学生口头氧达和书面表达的作文能力的重要阶段,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恰当引入现代教育技术,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本文谈到了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号,激情促写;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写作的观察能力: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作文写作的思维能力;如何运用现代教有技术培养学生的写作的表达能力;以及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作文的评改等等内容从。从而为在现代教育技术下如何开展小学作文教学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闻标题的写作,要力求准确、鲜明、生动。标题是新闻的核心,是作者对稿件的提炼和总结,它体现了作者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写好新闻标题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愿望。以下,是我在新闻写作中就如何写好新闻标题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贾云静 《大观周刊》2011,(51):201-201
对学生培养初步写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本文通过对初中学生在英语写作素材的积累及运用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探索其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韩永光 《大观周刊》2012,(23):158-158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核心之一是“人文素养”。“读”和“写”是学生丰富情感、陶冶精神、净化心灵的平台,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沃土。而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输出,二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很好地告诉我们“读”与“写” 的关系。本文借个人经验的总结、反思,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王东 《大观周刊》2011,(18):223-223,222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学生作文在写作、批改之后学生会有许多写作的经验和感受,要想使这种经验和感受成为日后的写作能力和写作动力,就必须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往往注重作文的评改,而忽略了这一重要的“善后工作”,让学生写“写后感”就是弥补作文训练这一不足的好方法,是一种分析总结写作经验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