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这就要求广大教师不断适应课改的需要,努力创新自己的教学工作。在新课程标准下,原先的备课理念受到了挑战,一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全新备课方法,理应在教师富有创造的劳动过程中生成。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贱,认为新课标的政治备课应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一、变关注知识为关注学生新课标将政治学科定位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统一。备课前应突破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贱,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的不良做法,要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有些政治教师将备课视同于写写教案而已,设…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全面贯彻实施《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科教兴国,教育先行”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改革陈旧教学观,改进落后于时代的一些教学方式方法,才能迎接时代的挑战,为社会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改革的最佳切入点首推教师的备课,改革的关键点也当仍在教师的备课。  相似文献   

3.
备课是教师日常教学的基本工作,备课管理则是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备课管理如何从只重“形式”转向关注“实效”,是管理者感到比较困惑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课”察“案”、重“质”轻“形”、抓“研”促“教”等策略,突出“课堂现场”的备课理念,倡导轻负高质的备课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革新教师备课。针对广大教师备课“重形式轻实效;重教法轻学法;教案格式千人一面,整齐划一,缺乏个性;有效的备课资源相对匮乏;重课前备课轻课后反思”的局面,重庆市教科院创新学习研究中心的创新学习课题组开展了大量的调查和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基本精神的指引下,广大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通过问卷调查,95%的教师在儿童观、教师观、课程观、人才观等方面发生了令人满意的转变.但是,在实践工作中.却发现大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还仅停留在思想认识上,没有转化为相应的教育行为,如重智大因素轻人格因素培养,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教师的主导地位轻幼儿积极主动性的发挥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是贯彻《规程》的重点,也是当前深化幼教改革,进一步落实《规程》精神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 ,政治课上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五分钟 ,学生被动地“学”四十五分钟。具体地说 ,是老师辛辛苦苦地备课 ,讲解 ,希望能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没有参与和思考的主动性 ,属于盲动地“接收”知识 ,“收”而不能“知”、不能“用” ,有效输入信息量甚少 ,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际上存在着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 ;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 ;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 ;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 ;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等诸多弊端。为了彻底根除以上弊端 ,…  相似文献   

7.
<正>教师评价事关教师质量和教师队伍的发展方向。改革教师评价理应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教师治理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不久前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坚决破除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从根本上解决教师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师评价观,成为新时代教师评价改革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素质化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保证,备课又是课堂教学的前提与关键,深化备课改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针对当前小学数学备课中普遍存在的重教材轻学生、重经验轻创新的现象和问题,我们思考并推行了“三栏式”的备课模式。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教育》2002年第8期发表袁建老师题为《备课》的文章。“备课”,也同我在该刊同期议论的“复习”一样,并无深文大义,而正是这种每个教师几乎每天在日常工作中都会遇到的问题,才是平凡的教育研究者(有别于专家和行政长官)最该关注的问题。《备课》一文表明,时至今日,就连“备课”的观念也在变化中,而日常教育工作中观念的变化,同有关“更新教育观念”的高头讲章不同。它是一般教师都能感触得到、把握得住的变化。《备课》一文的开头,就对习以为常的“备课”观念提出质疑:“在教育管理者眼中,教师的备课反映在书面上…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探索大学生评价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对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促进高校立德树人机制不断完善,促使社会选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学具有重要意义。当下大学生评价存在重“评教”轻“评学”、重“定量”轻“定性”、重“外在”轻“内在”、重“选拔”轻“发展”等诸多现实困境。因此,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大学生评价改革应从更新评价观念、信息技术赋能、转变评价策略、融通价值理性方面探索突破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