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曲怀志 《班主任》2012,(6):71-71
2012年,适逢李镇西从教30周年。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李镇西教育思想,探索优秀班主任成长的途径和方式,班主任杂志社、北京市教育学会班主任工作研究会、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于4月12日在京举办大型公益活动"探索优秀班主任成长途径与方式——李镇西从教30年教育思想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2.
唐云增 《班主任》2008,(6):10-12
(四)李镇西班级教育法则——带好班、上好课、育好己 各行各业都有与自己职业相对应的法则,班级教育的法则是什么?李镇西的教育经历告诉我们,班级教育的法则是带好班、上好课、育好己。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我参加了全国知名的班主任、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从教30年的座谈会,深有感触。我认为,李镇西之所以成为李镇西,就在于他的童心、爱心和用心。  相似文献   

4.
马新功 《辅导员》2009,(23):58-59
在我国基础教育界,像魏书生、李镇西这样取得辉煌成就,作出突出贡献的“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楷模、教学的专家”的一线教师往往会被人们称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那些促进了全体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使广大教师实现了快速专业化成长、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期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质班主任队伍、提高班主任整体水平,如何成为一名富有智慧和魅力的优秀班主任,一直是广大校长和班主任极为热衷、极为关注的话题。为此,本刊编辑于3月29日来到四川成都武侯实验中学,走进李镇西的学校、李镇西的“班”。编辑们通过听课、采访、座谈、讨论等形式与李镇西校长和他的同事们近距离接触,不仅重新认识了作为班主任的李镇西,更认识了作为校长的李镇西,而且体验、感受了李镇西与他的同事们的快乐、幸福与成长。本刊将分期刊发相关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特级教师李镇西的"民主教育"的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他形成了具有个性的"共享性"教学模式。李镇西的写作教学也同样体现了他的语文教育思想,通过对他的写作教学的基本原则的梳理,可以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语文名师独"特"在何处?有没有一般的规律可循,我们能否从名师成长的轨迹中得到一些借鉴?带着这个想法,笔者查阅了许多名师的发展资料,如钱梦龙、于漪、李吉林、于永正、赵谦翔、程翔、胡明道、李镇西等,发现这些名师在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上有着很大的一致性。他们的独特不在于上天的特别眷顾或者天生的奇异才能,而在于他们有崇高的职业理想,真诚的爱心,对事业的执着,善于反思,善于实践,不断探索,提高自我。  相似文献   

8.
正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12卷本《李镇西教育作品》,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国基础教育名家李镇西是如何"炼成的"。其中既有李镇西未来班的教育实验,也有李镇西生活化的课堂求索;既有李镇西的演讲录、阅读史,也有李镇西的精神发育史与思想发展史。这套书,较为完整地回答了我们为什么需要李镇西;阅读这套图书,究竟能给各类教师带来什么?一、为新教师发展提供指南针读李镇西班主任工作案例,给人的感觉就是他在手把手地教导你。他的教育案例,涵盖了  相似文献   

9.
正前不久,我参加了全国知名的班主任、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从教30年的座谈会,深有感触。我认为,李镇西之所以成为李镇西,就在于他的童心、爱心和用心。首先看他的童心。李镇西曾经写过一篇《保持童心》的文章。他认为,人不可能永远处于儿童时代,但却可以永远拥有一颗童心。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人民的善良之心,就是保持对邪恶的愤  相似文献   

10.
"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个性、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而"个性形成"和"自主发展"的关键,是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解决和心理潜能的有效开发。 最大化开发生命潜能、全面奠基素质人生,四川省华阳中学从落实"人本关爱"教育思想出发,全力构建人本教育的"育心"文化,发掘、培育和释放了生命成长的本质力量,趟出了一条力行素质教育的"育心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新路。 探索终极关怀生命成长的人本教育"育心"文化,既找到了开启生命潜能的钥匙,更筑起了照亮生命星空的精神之塔。  相似文献   

11.
罗先德 《中国教师》2012,(16):64-66
<正>李镇西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教师之一,许多中小学教师对他仰慕有加,他的追随者更是立志要做"第二个李镇西"!李镇西说:"如果他们真的以为李镇西是那么的好学,以为只要努力就可以成为所谓‘第二个李镇西’,那我不得不同  相似文献   

12.
最近看了李镇西的《李镇西你是学不会的》一文,我被李老师赤诚、清醒的认识感染。当前的教师培训与学习中,许多教师真的在用心倾听、思考一些专家的成功心得,但往往出现一个误区,自己不主动去思考,而是全部拿来,为己所用。  相似文献   

13.
最近看了李镇西的《李镇西你是学不会的》一文,我被李老师赤诚、清醒的认识感染。当前的教师培训与学习中,许多教师真的在用心倾听、思考一些专家的成功心得,但往往出现一个误区,自己不主动去思考,而是全部拿来,为己所用。  相似文献   

14.
教学语文的过程,就是语文教师和他的学生塑造自己灵魂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的情感就是生命的美,语文的智慧就是生命的智,语文的深度就是生命的深度。这,是我读完大夏书系中李镇西的《听李镇西老师讲课》、魏志渊的《语文课》和王开东的《深度语文》之后的感受。教育类的书籍常常是枯燥而乏味的,但是读《听李镇西老师讲课》《语文课》《深度语文》,我感受到的是崇高情感的熏陶,是人类智慧的洗礼,是生命的深度挖掘。  相似文献   

15.
唐云增 《班主任》2008,(3):15-16
一、我是怎样走进李镇西教育思想中去的 学习李镇西,就要学习他的教育思想;学习李镇西教育思想,就要理解他的教育思想;要理解他的教育思想,就要走进他的教育思想中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中小学名师霍懋征、魏书生、李镇西和王金战的成长足迹,从教师职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认同四个方面建构教师专业素质结构。教师职业理念涉及爱生如子情怀、科学的育人观和开放的课程观;专业知识涉及教学性知识、背景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专业技能涉及教育教学能力、良好的交往能力、较高的研究能力和及时反思能力;专业认同涉及良好的专业判断和严守专业规范。  相似文献   

17.
教育改革进入了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需要学校整体优化教育过程,落实综合育人,全面育人,实现“五育”并举。而当前中小学一方面没有做到从体系上全面育人,教育工具理性欠缺;另一方面没有做到从效果上全面发展人,教育价值理性欠优。学校可基于整体性、系统性、生态性,通过“全领—全纳—全通”三大环节建构育人价值生态链、育人要素生态...  相似文献   

18.
博客,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被大量网民运用于生活的时代产物,语文教师如果能养出一个具有时代与专业特色的博客,必然向专业成长迈出了一大步。我们所熟悉的魏书生、李镇西、窦桂梅、张丽钧、王君等教育名家,他们都有自己的博客。语文教师养博,如爱花者养花,父母育孩子,需要付出,需要思考和坚持。  相似文献   

19.
书架     
《教育》2009,(6)
爱心与教育作者:李镇西出版:漓江出版社本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李镇西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  相似文献   

20.
"做最好的自己!"李镇西老师这样对学生说。"做最好的教师!"李镇西老师这样对自己说。他说到了,也做到了。他用自己25年的教育教学经历,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也成就自己,成为了一名著名的教育家。李老师的成长经历,带给我巨大的震撼,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