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作文课上老师也总会强调写出你的真情实感,挖掘你生活中最能打动你的素材。可是往往有些学生搜肠刮肚也找不到一点可写的,就只能去"借"别人的。由此可见,观察生活绝非是在作文课堂上说说就能做到的。必须要使之成为一种习惯。那么养成这种习惯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坚持写日记。日记,架起写作与生活的桥梁。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相似文献   

2.
找回自信     
一、无可奈何花落去哑默的黄昏。你蜷缩在那棵老梧桐下,涂抹自己无言的感伤。几只昏鸦在你头上“呱呱”地盘旋。哦,你是一个孤独而敏感的孩子!而一年前的你却又是那么的活泼自信,正如一位安琪儿,走到哪里,就把快乐与欢笑带到哪里。自从你父母双下岗后,你就开始郁闷,上课注意力难集中,学习自然一落千丈。从此你开始自卑。  相似文献   

3.
曾经看到过网友的留言:"什么时候老师感到快乐了,教育就有希望了。"当你快乐时,给孩子一个笑容、一句鼓励,也许就会改变他的一生;而不快乐时,一声怒骂、一脸愁绪就会给孩子留下阴影。所以肩负教书育人职责的教师要始终面带微笑,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学生,还是对同事,都笑得那么自然,那么亲切,这样你便是一位阳光与幸福的教师,这里便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校园。其实快乐是一种态度,快乐是一种智慧。快乐的人对着杯子中的半杯水会  相似文献   

4.
王栋 《考试周刊》2013,(99):98-98
在新课改背景下,怎样上好初中英语第一课?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这堂课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富有创新。经过多年研究。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心得,以飨读者。初中英语教师上好初一年级的第一堂英语课非常重要。这堂课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第一课,所以它不仅关系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留下的印象,而且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学生如果对老师上的第一课一“听”钟情.那么他们肯定就会喜欢你.对你以后上的英语课也会感兴趣。这样的话.他们就有可能学好英语。反之,他们就不会喜欢你,对你以后上的英语课自然也不会感兴趣,对自己可能也会自暴自弃。那么.英语教师怎样上好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第一课呢?笔者就此课题进行了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5.
自信的重建是那么艰难,又是那么容易。生活中,心理的障碍往往由谁设置?有时竟大如磐石,沉重地压在心头。而一个美丽的错误恰如一只轻灵的手, 在不经意之时将它取走。此时,你也会看见"她"的眼中从此"闪烁的自信"!读完此篇,你会看见你自己在学习道路上不断超越障碍的身影。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信服"的解释是"信任、佩服"。如果学生信任你,他们就会对你敞开心扉,无话不说,你就知道他们想要什么;如果学生认为你做的对,认同你的观点和行为,他们就会佩服你,继而听从你的教诲,那么我们的工作就会事半功倍。现在笔者正努力做一个让学生信服的班主任,以下是笔者工作的一些心得。  相似文献   

7.
学生是有情感的,只要你对他们真情的投入,让他们体会到你对他的爱,他自然会以相同的情感投入回应你的教学,那么学生的进步也是必然的,你也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相似文献   

8.
汉字逗趣     
正1.睡对垂说:只是因为多看了你一眼,从此我就萎靡不振,天天打盹儿。垂对睡说:我有那么难看吗?小心我拿手捶你!2.盲对亡说:只是因为多看了你一眼,从此我只能拄着拐杖探路。亡对盲说:怎么那么不小心?不过你还算幸运,没有在人间消失。3.眩对玄说:只是因为多看了你一眼,从此老眼昏花摸不着边际。玄对眩说:姐有那么大的杀伤力吗?你说得太玄了。  相似文献   

9.
"如果你看到的学生都像恶魔,那么你就天天生活在地狱;相反,如果你眼中的学生都像天使,那么你就天天生活在天堂!" 以我近20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觉得事实正是这样:做班主任可以很幸福,也可以很痛苦,全看你自己持什么态度.  相似文献   

10.
班级都稳定了,学校也就办好了.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上去了,学校的品牌也就打造出来了.要实现这样的基本目标,就需要班主任具备让学生"服"的功力.那么,如何修炼这项"不世神功"呢?让学生"服",班主任必须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所谓的第一印象就是第一次在全体学生面前亮相就要打动学生的心,让他们感觉到"跟着你有盼头".你是正直的化身,你是班级这"地盘"的主儿.你可以没有俊靓的外表,但你应具有敏捷的思维、渊博的学识、风趣的谈吐,使孩子们有进一步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有的文章是"白读型",看完了也就完了,而有的文章读了之后总会让人回味不止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我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你的文章有没有丰厚的意蕴。如果你以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展示了自己丰厚的文化底蕴,让人看到你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独到的见解,那么带给读者醇而有味的享受也就不难理了。我们怎么在有限的篇幅里尽显意蕴"亮点"呢?  相似文献   

12.
分层评价能够扬长补缺,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达到全体学生跨上一步、递进一层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中,我经常会对学生说一些:"你的口语真流利,要是发音再标准一点就更好了";"你看,只要你努力,你也能学得更好!"或者只是摸一摸学生的头都能让他们感到莫大的鼓舞,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也在很大  相似文献   

13.
低年级大量的识字本身是很枯燥的,教师应从趣味入手,不断改革识字教学方法,使识字生动有趣。字谜、看图猜字是一种好方法,可大力推广,让学生自己编字谜,在诙谐幽默中享受乐趣,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达到牢固识字的教学目的。如:"力"对"办"说:"几天不见,你拄上双拐啦!""外"对"处"说:"你把脚伸那么长干嘛?"如此生动诙谐,让人忍俊不禁,使学生在欢笑中将形近字牢记心中。对词语的理解也应灵活处理。如《乌鸦喝水》一课中:"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相似文献   

14.
开心巧克力     
《科学启蒙》2008,(4):56-56
热带肥人老师:"无论何物一热就膨胀。"学生:"那么老师,住在热带地区的人,也是一热就膨胀吗?"杂文老师:"作文贵在主题鲜明,条理清楚,可你那篇作文东拉西扯,真可谓杂乱无章啊!"学生:"老师,我写的是杂文。"  相似文献   

15.
<正>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的付出?做好一个爱学生,让学生喜欢的班主任呢?一、每天把微笑带给学生有的班主任,为了在学生面前树立威性,每天都板着脸走进教室,学生们遇到这样的班主任,都敬而远之,有什么事都不敢跟他说,甚至在背后起一些难听的绰号。这样的班主任,学生能喜欢吗?记得有位哲人说过,笑是人与人之间最短的距离。也有人这样说过:"微笑会传染,当某个人在微笑,会使整个房间气氛变得轻松,其他人的心情也就随之改变,使事情变得更加快乐。微笑的人把快乐随身携带,微笑多点,那么更多的人将向你靠近。"生活告诉我们,学生是一面镜子,你对他们笑,他们也对你笑。人在笑声中学习,带着笑容交流思想,比板着脸孔要自然,要快乐,要有效,这是心理学教给我们的智慧。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教育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那么班级管理工作更是如此。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评价班主任工作:"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劳心劳力。而中途接班,更是一件让人深感棘手而头痛的差使,亦是一件不尴不尬的事。因为中途接班意味着你要开始做"后妈"了。而"后妈"这个词自古以来都与"毒"、"恶"相连,所以学生一开始总会以一种挑剔、甚至是抵触的心理来看待你,不会发自内  相似文献   

17.
黄怡然 《小火炬》2013,(Z1):78-79
春节快到了,"吃货"们大吃大喝的时候也快到了。"吃货"这个词是对特别能吃、特别爱吃一族的褒扬哦。既然你已经跻身吃货之列,那么你身上必有一处萌点,这道理跟只要是金子就会发光一样。当然,每个吃货的萌点都不尽相同,不信你就想一想《哆啦A梦》里哆啦A梦对铜锣烧的陶醉,《海贼王》里路飞的无肉不欢,《银魂》里夜兔神乐有事没事都嚼着的醋昆布……你知道自己的吃货萌点属于哪一种吗?你知道自己在对美食的追求中透露了什么个性特点吗?快来测一测吧!  相似文献   

18.
开心驿站     
《考试》2005,(1)
某学校两个学生在吵架。甲说:"你...你再叫啊,我打个电话就可以找人来!"乙说:"你....你打啊!我就不信...."然后甲真的跑去打电话了,回来的时候放了一句狠话:"30分钟后你就知道怎么死了!!!"这时候乙紧张的不得了,但也没办法,30分钟后,学校广播:"乙某某同学,你有访客,请到学务处。"哇咧!"乙虽然很害怕,但想想是在学务处,应该不会有事。于是他到了学务处,一个头发染成金色的青少年走向他:"你是乙某某吗?"乙:"我就是...".."抱歉让你久等了,这是你叫的10份夏威夷pizza加淋淋鸡,5300元"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实施多年,让我们受益非浅,但同时我们也存在一些困惑:有的体育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那么体育课就不要讲什么循规蹈矩,干脆"放羊"算了,这样学生愿意,教师轻松。另外,我们许多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总是一味模仿或机械照搬一些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尤其是在教学语言上。记得有一次去听课,在学生练习时,我发现我们教师有时并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具体练习情况,但他总是说"你真棒""你真好"等,当然,一定的表扬和鼓励是需要的,但要注意时机,如果滥用或把它当作一种模式就有点适得其反了,时间一长,学生对你的赞美就表示怀疑,也就不当回事了。总之,一切经验和模式都需要我们审慎地去探究、摸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机械照搬,否则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目标。  相似文献   

20.
有时学生在学校犯了错误,诸如 一些与同学打架、上课做小动作、作 业不认真以及成绩不好等等此类情况 时,往往有些老师采取的方法就是要 学生"带家长"。这好像是一种延续了 多年的老办法。那么,学生"带家长" 是不是就能够彻底地解决问题,是不 是解决问题的惟一途径呢?经常"带家 长"的学生是不是就从此不再犯类似 的错误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