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的尊严伦理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尊严是人的生命形式所享有的、区别于物和其他生命形式的一种特殊的尊贵和庄严,指人的生命尊严、人性尊严、人格尊严等应受到最起码的尊重,是自尊与他尊、尊己与尊人的有机统一。尊严具有丰富的伦理内涵和理论渊源。维护人的尊严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体现,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的深情话语。尊严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只要是人,就有作为人而高于物、高于其他生命形式的价值和道德地位。教育,作为最富有生命力的事业,理所当然就应具备教育尊严。而语文教学就是以呵护心灵、养护生命为主要目的,我们语文教师就更有责任、义务构建有尊严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3.
"有尊严的生活"命题的提出和强调,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为提高个人幸福指数、创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导向。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无一不和人民群众的尊严密切相关。在制约人的尊严实现的诸多因素中,提高人口素质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缩小贫富差距、化解社会老龄化问题分别构成人的尊严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当务之急和社会前提,这也是人的尊严在当代中国实践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毕淑敏小说有着独特的生命阐释,向我们呈现了具有多重意蕴的生命意象:一、生命的尊严;二、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三、自然生命的超越.在作品中,作者力图真切地呈现生命内涵,从生命的高度关注人的尊严,书写了人的生命尊严,追求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呼吁社会从人道主义视野珍爱生命、关爱生命,肯定超越人的自然生命而达到的精神生命的永恒.  相似文献   

5.
"人的有尊严生存"包涵三个层次:尊严是人内涵的道德价值,是人们对待自己及他人生存的应有态度,是人的生存状态的一种体现。尊严作为一种道德价值,是对人的价值的确证和肯定,是使人高尚的力量。尊严作为生存态度主要体现为对生命和道德的敬畏。从生存状态来理解尊严,就必须努力创设有助于实现人的有尊严生存的社会条件,使人的生命得到平等而充分的保障和促进,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这是人的有尊严生存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温家宝总理春节团拜会上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一语道破天机,这真是伟人的大智慧。我有一个梦,套用总理的话,就叫做让教育更有尊严。没有真善美爱的教育,只有争名夺利的教育,不是真教育;没有人格人性人情的教育,只有考学考级考分的教育,不是真教育。教育呼唤公平,公平孕育尊严,尊严是我的教育梦。然而,教育的尊严,离我们还有多远呢?  相似文献   

7.
梦的回味     
十七八岁的年龄是多梦的季节,谁没有过神奇美妙、变化万千的憧憬?我曾梦想是一名军人,用飞扬的青春激荡起生命的霞光,去点燃共和国的黎明;我曾梦想当一名作家,用犀利的笔充当人民的喉舌,文海泛舟挥洒忠诚;我曾梦想做一名法官,用非凡的才智和凛凛正气,去维护法律的尊严、国徽的神圣……梦呵毕竟是梦!梦醒时分,我真真切切地来到了学校这方象牙塔般的净土,往昔的学子成了教书的先生、育花的园丁。为了孩  相似文献   

8.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在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人"无疑是关键要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从最终意义上影响和决定着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华民族价值诉求的时代体现,体现了中华民族及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富裕的强烈期盼和共同追求。中国梦的时代内涵即强国梦、富民梦及和谐梦,三者之间具有密切的逻辑关联,强国梦、富民梦是实现其他梦的前提与基础,实现和谐梦是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中国梦的政治旨归。它增进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认知共识,凝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完善制度、强化责任,加强管理,严格监管,才能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切实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首先要尊重、珍惜和保证人的生命安全。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发展是硬道理,但不要安全、不顾百姓死活的发展没道理。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是必须牢牢坚守的红线。我们必须坚持生命至上、安全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创造稳定良好的安全生产环  相似文献   

11.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党的领导集体和理论工作者是中国梦实现的三大主体;人民群众是中国梦实现的根本依靠力量;党的领导集体是中国梦实现的领导者和组织力量;理论工作者为中国梦实现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三者之间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只有三者互相配合、才能克服自身缺陷,优势互补,形成一个有机系统,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相似文献   

12.
廖伟新 《生活教育》2014,(10):111-112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梦其实人人都有,只是每个人所追求的目标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3.
<正>人之本在于生命的存在、生命的成长、生命的快乐和生命的尊严。教育的对象是人,以生命为主题,促成学生正确地对待生命。于此,理解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应该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最基本的道德起点。一、相关调查笔者以"生命"为主题对苏北三所中等职业学校7个专业的856名学生展开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五个方面:一是对生存现状的满意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中国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中国梦凝聚强大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已成为中国人的热门话题、语境与生活目标。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实现中国梦便是追寻大学生的幸福梦。通过研究大学生幸福梦的内涵和实现问题,使生活在中国梦语境中的大学生,确立自己与中国梦相融的幸福梦,并通过教育培育、社会支持、个人奋斗来最终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观能动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之一。该思想强调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中国共产党代表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更是通过中国梦体现时代价值观,体现马克思的人本思想的现实形态。中国梦实现了个人梦与国家梦的统一,实现中国梦必定要遵循客观的历史辩证法,在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7.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生命是一种特殊存在。生命和尊严对于每个人都是神圣的,然而"文革"特殊的政治环境却造成了人的生命意识的缺失。铁凝的《大浴女》以其发人警醒的深刻反思,昭示了生命和尊严的最高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是历史的:中国梦的出现是中国从辉煌走向苦难的历史,中国梦的初步实现过程是中国人民反抗三大敌人光荣革命斗争史;中国梦是现实的:中国梦的第二步实现过程,同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中国梦是未来的,实现中国梦,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相似文献   

19.
毕淑敏小说有着独特的生命阐释,向我们呈现了具有多重意蕴的生命意象:一、生命的尊严;二、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三、自然生命的超越。在作品中,作者力图真切地呈现生命内涵,从生命的高度关注人的尊严,书写了人的生命尊严,追求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呼吁社会从人道主义视野珍爱生命、关爱生命,肯定超越人的自然生命而达到的精神生命的永恒。  相似文献   

20.
张婷 《教育教学论坛》2012,(28):171-172
生命是教育的根基,没有生命,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明确生命教育的重要价值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要了解生命特点、感悟生命美好;体认生命尊严、珍视生命存在;激扬生命活力;探寻生命意义;绽放生命的色彩、以实现生命教育的重要要义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