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原始神话:中国哲学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太一祭仪”、“鸡人创世”两个创世神话分析了中国神话的宇宙观模型及其对中国古代哲学的深远影响;进而,通过“黄帝四面”、“天子明堂”与“混沌七窍”、“夸父逐日”两级神话分别探讨了作为中国哲学之主流的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的神话发生。  相似文献   

2.
主要通过对希伯来圣经<创世记>中的"创世"神话与中国古代盘古"创世"故事的"跨文本"解读,侧重探讨"混沌"、"分开天地"、"化身"等观念的重要性.目的在于弄清中国文化文本和犹太-基督教信仰的圣经文本之间存在的显著平行和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3.
"黄帝四面"神话的历史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黄帝四面"神话,学者们的解释颇有歧义,有说是黄帝派亲信治理四方,有说是"布诚心于四方",有说是黄帝宗庙"明堂"的结构。其实是指远古的走婚制。黄帝时代当正是各个部族处于走婚阶段。所谓"黄帝四面"就是说处于中原地区的黄帝族人,可以到四方去走婚,从而使得周边四夷的部族由此紧密相连,逐渐形成统一的种族,并在此基础上构成了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精神。由此,中原文化的历史先进性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福柯的话语建构理论和费尔克劳夫"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话语分析框架的文本解读表明:从清朝、民国到当下的黄帝祭祀文化认同话语建构具有明显的嬗变特征。清朝(1723年)黄帝祭文互文性不明显,其典型的中国传统话语建构了"天子-家国天下"文化认同;民国(1912年)黄帝祭文具有明显的西方话语与中国传统话语碰撞产生的互文性,所建构的"中华文明古国"认同带有认同焦虑;当下(2011年)黄帝祭文中丰富的中西话语互文性建构出自信、复兴的中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5.
上古神话传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民创制汉字的重要材料.以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和历代典籍为依据,坚持文字、文化、神话互相求证的原则,对炎帝、黄帝神话中的文化精神进行解读,以期对炎黄神话中隐藏的汉字文化现象进行更为深入的多元解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广泛存在于早期文字书写的史籍中。通过梳理各民族造人神话起源类型,发现在藏民族史籍《西藏王统记》中记载的一则"兽妖造人"神话,区别于其他各个民族的叙事模式。通过对文本细致解读,从福柯"权力话语"视角出发,分析"兽妖造人"神话中"人之死"、"话语权力"、"凝视与规训"等具有后现代意味的深层表述,揭示少数民族文学文本的解读同样适用于"后现代"等经典分析视角。通过个案的呈现,启发对少数民族文学文本解读的另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国古代,预测和掌握天文、气象和地理知识,以利致胜,是每位将帅必备的素质。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战役,甚至是某些历史的拐点,都跟将帅们善于利用气象条件作战息息相关。黄帝与蚩尤的"气象之战"黄帝战蚩尤是中国上古神话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8.
出土文字资料与古代神话原型新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出土文字资料来看 ,神话传说中牛郎与天帝之女织女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其原型是牛郎多次抛弃织女的婚姻悲剧。夏后启是其母化为石后崩裂而出的神话传说 ,原型是夏启之母在生启时 ,因难产而死。传说中“黄帝四面”的神话 ,曾被孔子解释成黄帝派使臣于四方 ,但在出土汉简中明确记述说黄帝有四张面孔 ,不过这应是宗庙中有四面的祭主之状。虹霓神话传说及形成原因甚多 ,据殷墟甲骨文来看 ,其原型是长有两个龙头且能以头入河流水溪饮水的动物。而子弹库楚帛书整合了上古零碎的创世神话资料 ,成为我国迄今能见到的最完整的创世神话故事。出土文献为古代神话原型的研究提供了最新资料 ,也为神话原型研究提供了最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创世神话是解释宇宙万物及人的起源的神话。通过对日本创世神话的解读,可以了解日本人的原始文化观念。例如哲学、宗教、民俗等。从中也可以发现中国文化的踪迹。  相似文献   

10.
黄帝作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 ,对中国文化具有深刻的影响 ,它直接塑造了我们民族的品格 ,形成了我们民族复古怀旧的文化心理。但是 ,黄帝的人文始祖并不是从黄帝原生态神中生成 ,而是从神话的历史化中神化出来的。神话历史化所依据的道德理性思维根本上就不是神话的思维。神话所反映的是人类在童年时期力与智的角逐 ,沿着这一思维我们便会发现 ,黄帝神话的精神内核是变 ,是对自我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世界神话具备“创造”、“变成”、“产生”这三个动词的意义。研究古代日本神话思想,不仅要和中国古代神话作比较,还要研究古代朝鲜的神话。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吸纳,构成了完整的古代神话思想。古代朝鲜、日本神话所表达的是“产生”和“成为”的神话思想,“创造”思想微乎其微;而中国的古代神话里既有“产生”和“成为”思想,又具有“创造”思想。它和古代朝鲜、日本的神话思想有相异之处。古代朝鲜和日本的神话思想相类似。  相似文献   

12.
禅宗语言观在中国古代哲学言意之辩、社会历史演变、禅宗自身内部变革、参禅人员构成转化、外部世俗文化等综合影响下,经历了由“不立文字”到“不离文字”再返归“不立文字”的思想转变。本文即从从禅宗语言观的文化背景及其语言日常化、俗语化、非理性、自证性等实践与艺术表征入手,分析其“不立文字”的思想根源即禅宗“般若”语言观,最终指出“不立文字”应与“不离文字”形成辨证圆融。  相似文献   

13.
本论从宫泽贤治的童话作品出发,分析其中的神话要素。论述神话为其童话作品带来的巨大能量。宫泽贤治的童话中有很多把自然现象神格化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宫泽贤治在日本东北地区生活的真实体验。也有对古代神话中关于自然现象题材的引用。宫泽贤治的童话作品并非只是感性地、无意识地将自然现象神格化的,在宫泽贤治心中已经把自然现象确立成了一种信仰的体系。宫泽贤治认为诞生出宇宙中所有事物的主体是一种类似于宇宙根源生命力的能量。而这种宇宙根源力量就是"神"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这种观点支持着宫泽贤治为自己的信仰而努力。  相似文献   

14.
Marie Sandy 《Interchange》2011,42(3):261-285
In this paper I consider how Hans-Georg Gadamer’s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can complement the pragmatic theory that has informed the field of service-learning, and with its emphasis on community and respect for others, can offer an orientation to further the work of service-learning and community engagement in a mutually satisfying way for scholars, practitioners, and community partners. In keeping with Gadamer’s contention that mythological thinking has its rightful place alongside analytical thinking, I provide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myth of Hermes for emancipatory education practice, and then invite readers to consider some implications of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through traditional philosophical exposition. I posit there is much to be gained by framing community engagement as a civic art or practical beauty with a distinct epistemological foundation that values conversation, participation, and openended, collective processes to work for the common good. This orientation would require us to reconsider the purposes and reorient the values of this field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15.
诺斯罗普·弗莱《批评的解剖》的问世,标志着"原型批评"理论的崛起。所谓"原型批评",也叫"神话批评"。原型,就是"典型的即反复出现的意象",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文学原型就是神话,神话是一种形式结构的模型,是浸润于人类文学文化体系的各个层面,成为研究人类文学的起点。弗莱《批评的解剖》主要是一部原型批评(神话批评)的代表作,通过将《批评的解剖》的不同批评模式运用于古希腊罗马神话,可以窥见古希腊罗马神话别样的风采,也是将原型批评理论运用于实际文学批评的一次有益尝试。依照上述分析方法,我们能够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中找到符合弗莱原型批评理论的众多意象,也能够根据这如此众多的原型意象映衬弗莱理论的正确性与前瞻性,进一步让读者把握古希腊罗马神话除了赏析与文化的作用之外,更深层次地体现了神话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学,本质上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建构行为。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唐浩明的历史小说充满浓郁的湖湘气息,体现出明显的湖湘文化精神。唐浩明的作品一方面褒扬实干经世,贬低清议空谈,表现为“学为苍生”;另一方面,于事功之外,主张修身、守静,强调“含雄奇于淡远”。儒家文化的“外王”与“内圣”,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与“心性修炼”在小说中得到了完整诠释。可以说,唐浩明的历史小说对湖湘文化精神,作了当代文学史上最为全面、系统、形象的文学诠释,并借此理性回护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元杂剧与明传奇,是我国古代戏曲发展史上的两大高峰,在戏曲史和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戏剧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王实甫的《破窑记》杂剧和明代无名氏《彩楼记》传奇是元杂剧和明传奇兴盛时期的两部同题材戏曲作品,这两部剧作从内容到艺术表现形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其原因与剧作家所处的文化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严冰 《三明学院学报》2005,22(3):291-295
成功的历史文化散文创作。为余秋雨赢得了苣大的声誉,也使余秋雨将人生定位在民族未来文化建设的“建设者、引渡者和保护人”。通过分析“余秋雨现象”中的两种反差现象,认为相对于成为民族文化“引渡者”的“天之重任”,从为余秋雨赢得极高声誉的历史文化散文作品中所体现的作者生命智慧看,给人以“身腰赢弱”、不堪重任的疑虑。尚需在“坚毅度”方面强化。  相似文献   

19.
屈原,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用自己的生命铸成了不朽的诗篇.神话,浪漫主义文学的萌芽,是中国文学史的瑰宝.屈原虽然没有系统的神话理论,但他在对神话的接触、理解、运用方面的造诣却是一般神话学者难以企及的.这最终决定了他在《楚辞》这一伟大诗歌巨著中,对神话的大量而精彩纷呈的文学表现,也决定了其对中国古代神话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0.
古老的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许慎的《说文解字》通过"据形释义"的方法对古老的汉字进行解读,为我们探究汉字中蕴藏的文化和古人的思维意识、心态观念开辟了道路。本文对《说文解字》"囗部"字以及和该部有关的字进行分析,从不同的侧面来理解我国社会的传统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