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目的了解泰州师专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以便为开展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泰州师专在校学生159名,采用匿名问卷形式现场调查。结果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82.35%,男女生无明显差别。结论部分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认识不足,应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20 0 2年 1 1月 2 6日上午第三节课 ,我们听了厦门六中王云老师的一节公开课 ,课题是 :“关注艾滋病”。这节课是在学生了解常见传染病及其一般预防措施后 ,针对艾滋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剖析。王云老师课前将艾滋病相关问题分解成 8个小问题 ,布置学生自由选择 ,并以合作小组为单位针对性地收集一些资料 ,以手抄报或幻灯片的形式展示交流。一上课 ,王老师用极具震撼力的几幅幻灯片和一段视频拉开了课的序幕。接着是学生上台展示幻灯片 ,前后共有 4个活动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 ,各自从不同的角度 ,用生动的语言 ,富有吸引力的图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乡村医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了解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探索适合在乡村医生中推广、有效提高艾滋病知晓率的教育途径。方法:整群抽取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乡村医生所有学员,在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采用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前后差异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后对艾滋病一般知识的知晓率显著提高,乡村医生对艾滋病的态度有所改善。结论:应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艾滋病健康教育,长期以多样化形式来提高乡村医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改善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对襄樊市1819名大、中专学生进行了艾滋病防治有关知识、性观念、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获得艾滋病知识途径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为81.1%。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认识较为模糊;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平均正确回答率仅为66.1%;高职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程度高于中专学生,而医学类学生又明显高于非医学类学生。襄樊市高职学生对艾滋病的防治知识已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仍需大力加强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以阻断艾滋病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在第19个“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教育部2006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暨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现场观摩会议11月30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出席活动并讲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武汉大学医学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医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情况,为学校进一步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随机选取武汉大学医学职业技术学院中职1~3年级、高职1~2年级医学专业学生,自行设计问卷,以匿名式自填问卷的方法,当场填写并整体回收,调查共发放问卷1121份,收回有效问卷1091份。被调查学生对"共用注射器是否会传播艾滋病"(93.30%)、"输入含HIV的血液是否会感染艾滋病"(92.30%)、"艾滋病病毒是否会母婴传播"(91.66%)三个问题知晓率较高,对"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知晓率最低(41.61%)。艾滋病知识获取途径依次为大众传媒(90.6%)、学校教育(83.7%)、书籍(73.0%)、医务工作者(64.7%)、同学朋友(56.5%)、家人(22.9%)。对于艾滋病患者,表示愿意与其继续交往的学生占51.7%,表示愿意与其共同进餐,共同学习的学生占30.9%。该院学生对不同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不理想,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有待改变,需要继续加强艾滋病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药专科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期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对300名在校一年级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及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对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知晓率分别是95.3%、94.0%和92.7%,对胎盘、母乳和产道三种母婴传播的方式知晓率分别为85.3%、76.7%和75.3%。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以电视、网络、广播的有85.3%、学校教育的有71.7%、相关书籍的有67.7%、医务人员的有46.0%。65.3%的学生希望学校教育给予艾滋病相关知识分学生对有关防治性病和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以性知识有较高的需求。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仍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被称为“20世纪的瘟疫”,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传染性疾病,同时也是学校健康教育的一个新课题。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艾滋病防治是关系我中华民族素质和国家兴亡的大事.各级党政领导需提高认识,动员全社会,从教育人手,立足预防,坚决遏制其蔓延势头。”那么,学校如何在青少年学生中进行“防艾”教育?  相似文献   

9.
在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石湖沟村头高岗上,有一所特殊的爱心学校,只有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老师叫王立军,今年57岁,学生叫李竟竟,今年8岁。2006年12月1日上午10时,在北京中南海的小礼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微笑着与这个偏远山区爱心小学的老师王立军双手握在了一起。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1996年7月,一封非同寻常的邮件从北京机场艾滋病检测中心,急速发往了辽宁省宽甸县防疫站。报告单上的文字让医生们顿时屏住了呼吸--宽甸满族自治县××镇××村李志贤HIV呈阳性。这不就是让人望而生畏的艾滋病感染诊断么!  相似文献   

10.
依托校园网建立"预防艾滋病"网络讲座模式,组织高二学生在课外活动课中开展4课时网上自主学习.该模式不仅使高二学生熟知了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同时也使学生确立了健康的网络学习方式,营造了学校研究性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1.
壮阳误区     
云弓 《成长》2006,(8):21-21
杰是一位中学老师,他身材魁梧,体格健壮。结婚前,杰去做婚前检查,包括艾滋病、乙肝,当一切都肯定没问题后,他走进了中医专家的诊室,要求专家给他开一些壮阳药。看着这个年轻的大个子,医生有些惊讶:“你结婚了?”  相似文献   

12.
徐曼曼 《教育》2012,(12):23-23
学生:老师,学校让抽烟吗?教师:不允许!学生:那犯烟瘾怎么办?教师:偷着抽,千万别让老师抓住!学生:学校让搞对象吗?教师有点不耐烦了:你是来学习的,还是来搞对象的?学校不允许学生搞对象!学生又问:打几次架学生才会被开除?教师回答:打一次架就开除!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进一步规范了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内容,制定了“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基本要求”“中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等规章,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并加强预防艾滋病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在学生眼里,好老师能带着自己进入学习状态,爱上学习;在家长眼里,高分、好成绩是好老师的首要指标;在学校眼里,能放心把相对落后的班级带好。如果按照上述标准,王贵军无疑是一个好老师。  相似文献   

15.
被压制的发明 治愈癌症和艾滋病的良药?用水作燃料的汽车?完全实用的反引力器械?无线电的传输?这些东西有可能存在吗?看起来是这样。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要搞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优点在哪里?我们对自己的教育对象了解吗?学校配合的切入点在哪里?教师如何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现有评估制度的弱点在哪里?要不要改革?一份来自一线教师的调查报告为我们如实解答了上述问题,从而揭开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新课程、老师与新课程及素质教育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吃东西吃坏了肚子,发烧腹泻,医生常会说他感染了病菌,得了急性肠炎;一个人要是得了肝炎,医生就会说他是感染了病毒。现在,人们还经常听说什么"艾滋病病毒"、"蘑菇病病毒"等等,那么,"病菌"和"病毒"到底是什么东西?它们又是被谁最早发现的呢?其实,"病菌"和"病毒"都是可以使人和动物致病的微生物,它们非常非常小,肉眼看不见,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它们的样子,  相似文献   

18.
自1985年我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患者长期处于社会排斥与社会隔离之中,他们饱受歧视与压抑,成为丧失部分权利和地位的"身份受损"群体——污名群体.本研究对北京市某高校部分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认为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成长阶段以及影响性知识、艾滋病知识获取的主客观因素显著干预高校学生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并指出艾滋病的"内部可控性"和"消极符号化含义"对延续艾滋病患者群体污名化处境具有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9.
范雪梅 《生物学教学》2002,27(11):29-30
艾滋病被称为“二十世纪瘟疫”。自从 1981年在美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以来 ,全球已有 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或流行艾滋病。据有关组织统计 ,世界每天有 15 0 0 0例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有 80 0 0人因艾滋病而死亡。据统计 ,我国到 2 0 0 0年底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人数已超过 6 0万。艾滋病已经遍及全国 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鉴于这种情况 ,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艾滋病 ,做好预防措施。要做好这项工作 ,就要首先知道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情况。为此本人对我校初二年级学生做了一次以“你对艾滋病了解多少”为…  相似文献   

20.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提及艾滋病,很多学生都会感觉它离我们很远;当我们提及艾滋病人,往往一些学生会感到害怕、恐惧,甚至还有一些学生认为他们道德败坏进而歧视他们。我们曾对我校高一年级学生做过调查: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仅为63.55%,不害怕并且不歧视艾滋病人的人数仅占23.75%。事实上,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近每六秒就有一人感染艾滋病,形势已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