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现场短新闻用作者在新闻发生现场捕捉到的细节、材料来报道新闻事实,以"活动"着的视觉形象和现场画面来传递信息、报道事实、感染受众。报纸的新闻采写应该充分借鉴现场短新闻现场感强这一特点,这是它增强与电视传媒竞争的有力手段之一。 第一,现场感可以增强报纸新闻的真实感、可信性。 报纸新闻多选用现场发生的可触、可感、可视的事实材料,可使新闻更具有个性、具体性、富有动感和生活气息,增强报纸新闻的真实感和可信性,使受众信服。 解放军报1998年7月对日一版的新闻《共产党员的位置在水线》,记者运用视觉新闻或目…  相似文献   

2.
张薇 《记者摇篮》2009,(9):25-25
新闻现场的重要性 摄影记者既要拍摄新闻,就要到新闻现场,新闻现场就是摄影记者的第一工作现场,只有现场感强的新闻图片才会有感染力。现场新闻,也称“视觉新闻”、“目击新闻”、“现场速写”等,是记者用耳闻目睹的第一手材料拍摄或写成的新闻。它以鲜活生动、真切感人的事实打动读者,  相似文献   

3.
现场短新闻,有的叫目击新闻,实地记实、视觉新闻、实录性新闻,有的叫现场速写、新闻特写、现场报道、现场实录。这里,名称虽然很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的鲜明特点,这就是强调“现场”——新闻的采写者,必须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此外,它的体裁孔可以不拘一格,从全国首届现场短新闻评奖活动结果看,现场短新闻的体裁不只局限于消息,还包括通讯(小故事)和特写,而更多的属于新闻特写。现场短新闻中的消息,不同于一般的动态消息。它常常先用引导性的文字,引出新闻事实,接着对新闻事件进行概述,绘声绘色、有情有景的详尽描述其重点部分,力求再现现实生活和客观事实.如获全国首届现场短新闻评选二等奖的消息《大同等地震灾区人民情绪稳定》一稿,开篇便以“大同、阳高等地震重灾区已开始行动起来,抗震  相似文献   

4.
目前,写作视觉新闻的人越来越多,这种采用现场耳闻目睹再现手法写作的新闻,注重形象表现新闻事实,使人读后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以强烈的事实真实性打动读者,因而倍受人们的青睐。 视觉新闻的概念是新华社穆青同志于1983年首先在我国提出来的,对于这类新闻,有的称之为“现场速写”,有的称之为“直观新闻”、“目击式新闻”或“视觉新闻”等。笔者认为,这类新闻主要分两类:一类是目击记,包括通讯、特写、专访等,这类视觉新闻大多篇幅较长;一类是现场短新闻,主要是动态消息。  相似文献   

5.
现场新闻,也称“视觉新闻”、“目击新闻”、“现场速写”等,是记者、通讯员亲临现场、用耳闻目睹的第一手材料写成的新闻。它以鲜活生动、真切感人的事实打动读者,以“活动”的视觉形象和现场画面感染、启迪受众,因而成为当前新闻报道中极具活力、深为读者所喜爱的一种新闻形式。 现场新闻区别于一般新闻的根本特征就在于报道者身临其境,或是所报道事件的当事人,或是现场目击者。那么,对于报道者来讲,现场新闻的捕捉、采写究竟是一种纯粹的偶遇巧合,抑或是某种刻意追求?本文试图结合自身采写实践对此问题进行探索、以便进一步把握现场新闻特性,采写出更多更好的现场新闻材料。 就其表征而言,现场新闻可“遇”而不可“求” 现场新闻是新闻的一种形式,它遵循新闻的一般规律,即首先它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它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现场,离开了现场,也就不存在现场新闻了。“现场”二字既是现场新闻区分于一般新闻的特殊标志,也是在采访形式上不同于其它新闻的显著标记。 所谓现场,是由特别的时间,特别的地点、特别的事件决定的。因此,现场具有不可预料性,不可重复性。对于记者、通讯员来说,现场新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假如一位记者说他某一天要完成一个新闻采访,那是可能的,但没人会说他某一天  相似文献   

6.
现场短新闻,也称"视觉新闻"、"目击新闻"、"现场速写""、特写"等。它是记者或通讯员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运用视听等多种采访手段,捕捉事实变动的一个片断,并以具体形象的描述使之再现的短小精悍的新闻。显然,现场感强是现场短新闻的第一个特点。要求新闻作品使人读后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显示立体,形象逼真,有强烈的形象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这就要求在表述上把握以下四点:第一要具有可感性。现场短新闻必须写出特定的现场氛围。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在现场善  相似文献   

7.
杨军 《新闻爱好者》2011,(15):99-100
目击式新闻是记者在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用耳闻目睹的事实,再现于形象描写的纪实性、观察性报道。它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件。目击式新闻因此也被称为视觉新闻、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工作实践中,一些常规性报道,事实表述也能做到清楚准确;但遇到突发性新闻,采编人员的心态容易失衡,当前某些记者采写新闻失实现象也时有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写作的"客观性"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如何真正做到新闻写作的客观性呢?一、注重新闻事实的客观性许多新闻工作者在采写新闻时都始终牢记五个字:"实、新、要、快、短",同时把"真实"不折不扣地放在首位。其实这里说的"真实",就是指新闻的客观性。如果不能保证事实是客观的、真实的,那么采写出来的新闻就  相似文献   

9.
学是通过语言形象的艺术,它可以使读感同身受,其实,新闻作品也需要形象地描绘现实,新闻写作不仅要用事实“说话”,更主要的是用活生生的形象“说话”,尤其是速写,特写和现场短新闻等体裁更应如此,介是,有不少编辑记只重视抽象枯燥的途述,不重视绘声绘色地描写,有的记在新闻中偶到有一段形象描绘,编辑常以“新闻要简炼”为名而将其删除了,看部分获奖新闻作品,甚至获大奖的新闻作,我是因为题材新颖和分量较重,其字表达则是不敢恭维的,作品虽然语句通畅,事实叙述清楚,但字干巴,可读性较差,新闻作品的社会效益就大打折扣了。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新闻报道角度呢?《简明新闻学》中是这样解释的:新闻角度是新闻采写者在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即从哪里入手来表述新闻事实,也可以说,新闻角度就是新闻采写的突破口或切入点。知名记者艾丰把选取新闻角度比喻为“探矿”。指出“新闻价值在事实内的蕴藏是不均匀的,有各种不同的‘矿藏’,选择好的角度,就是为了便于记者更迅速、更顺利地开采这些价值。怎样才能写出好的报道,找准新闻报道角度呢?  相似文献   

11.
正新闻角度,是寻找、透视、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取向或侧重点,也就是采写和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侧面。《新闻学大辞典》注义:新闻角度是记者在采访和新闻写作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即记者从什么立足点,什么视角,什么突破口去寻找、挖掘、认识、选择和表现新闻事实,以更充分、更鲜明地体现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选择一个好的新闻报道角度能化腐朽为神奇,为新闻报道增添色彩,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反之,新闻角度选择不当,却会  相似文献   

12.
研究现场短新闻的构成以及它与短新闻、新闻的关系,目的在于探求现场短新闻的采写规律。总的来说,新闻采写,特别是现场短新闻采写,可以概括为“成在写作,功在踏访。”写作是第二位的,采访是第一位的;对现场短新闻来说,现场踏访尤为重要。现场踏访,既要遵循一般采访规律;更要注意现场采访的特殊规律;重在观察。具体来说是: 第一,重事实,少框框。现场采访与一般翻资料、开座谈会的采访不同,后者需要有个采访提纲,便于有目的地摘录资科、引导发言;现场采访,一般处于事发现场,情况千变万化,难以预料,只能因事制宜,不宜事先拟定提纲,带着框  相似文献   

13.
辩证法强调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处理新闻的"动"与"静"关系也是如此。新闻有动态新闻、静态新闻之分,这是对两种新闻的表现形式之表述。如何处理好这两者关系,做好新闻,也是新闻记者的一个重要素养的体现。有的记者采取动态采写方式对待静态新闻,有的记者采取静态采写方式对待动态新闻,有的则采取两者的有机统一,种种方式,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4.
新闻是不停地在路上寻找美丽的故事。如今,“新闻故事化”已越来越多地运用在新闻采写中。所谓新闻故事化,就是记者在新闻采写中发掘新闻事实中的故事因素,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事实,使新闻报道充满人情昧和亲和力。  相似文献   

15.
"新闻故事化"是近年来在新闻采写中运用得越来越多的一种方式。把新闻事实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尽可能地寻找事件中蕴含的戏剧性或含有幽默感的情节和细节,这种方式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6.
新闻是新近发达的事实的报道。那么从事实 转化为报道,首要的工作是发现。发现了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才能把它采写(制)成报道。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积极开发自己的发现力。 什么是发现?《辞海》的解释是,本有的事物  相似文献   

17.
记者在采写新闻的时候,往往只注重对新闻事实的采访,而忽视对新闻背景材料的了解,写出来的新闻显得单薄,没有深度。大家知道,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即用最典型的新闻事实迅速地传播给广大读者(听众或观众)。然而,新闻事实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一定的环境下发生的。也就是说,每一个新闻事实都包含一定的背景材料在内,而有的背景材料虽不是新闻事实本身,却起着衬托和说明新闻事实的作用,在新闻表达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新闻写作中,用好背景材料对于更好地交待新闻事实、写出有深度的新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交待背景…  相似文献   

18.
现场短新闻,也称"视觉新闻"、"目击新闻"、"现场速写"、"特写"等,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报道体裁。它以新颖的形式、较强的可读性和突出的现场感,丰富、活跃了报纸版面,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目前,现场短新闻已经成为新闻家族中最活跃的“成员”。它理应成为新闻工作者娴熟掌握和运用的十八般武艺中的一艺。  相似文献   

19.
我以速写画新闻罗苍诗新闻是可以画的。新闻速写就是运用速写这一美术手段并配以必要的新闻文字说明进行新闻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如同文字记者用笔采写,摄影记者用相机拍摄,我们在报纸工作的美术编辑也可以走出门去充当“美术记者”,深入到新闻现场,直接采访,用笔将...  相似文献   

20.
王莹 《中国广播》2011,(9):72-74
记者从寻找新闻选题开始,到选择新闻角度,挖掘新闻深度,再到表达新闻事实,需要经过一系列认识和反映新闻事实的过程。本文认为,采写新闻前要充分考虑传播目的和效果,要注重新闻解析,以提升新闻价值,要创新传播方式,以提高新闻表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