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释《鸱鸮》     
《鸱鸮》一诗两千年来受到了严重曲解《诗经·豳风》中有一首题为《鸱鸮》的诗,凡四章二十句,如下:此诗是何人何时所作?诗的题旨内容如何?过去,有以下两个传统说法: 一是《小序》和《毛传》的说法,认为《鸱鸮》一诗是西周初年周公所作。西周初年,周武王死去,太子成王年尚幼小,因由武王之弟周公摄政。武王和周公的兄弟管叔、蔡叔不服,就制造流言来诋毁周公,又勾结了原来的殷商贵族武庚发起叛乱,想夺取政权。周公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梳理了前人对《诗经?唐风?蟋蟀》诗旨的解说,对刺晋僖公、相互警戒、感时说等说法,逐一加以考辨,指出此诗所体现出的是联类而及的人生感悟,显示出作者张弛有度的生活态度和忧深思远的思想境界。在此基础上,将清华简《蟋蟀》与《诗经?唐风?蟋蟀》作了比较,得出前者为源,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屡经润饰而成。并指出简本《蟋蟀》原本为流传于民间的具有唐地地方色彩的乐歌,周武王伐耆(黎)得胜凯旋,在饮至典礼上周公吟咏此诗,借以告诫王及臣僚胜固可喜,然前路维艰,不可沉迷于享乐之中。唐风初形成于唐地,后唐并入晋,唐风犹存。《诗经》编辑者将其归为《唐风》自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3.
未雨绸缪     
《小学时代》2015,(8):38-39
快看,外边下起了第一场春雨,细如牛毛,滋润万物,好美啊!妙妙,你还差我一个成语解释呢,记得吗?当然记得了!是"未雨绸缪"的解释。今天又刚好下起了第一场春雨,就让我们说说关于"雨"的成语故事吧!未雨绸缪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了商朝。为了安抚商朝遗民,他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封在朝歌(今鹤壁淇县)做诸侯,同时又把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分别封在武庚的东面、西面和北面,以便监视他。武王的弟弟周公及太公、召公等帮助武王灭商立了大功,武王就把他们留在京城辅政,其中周公最受信任。两年后,武王得了重病,大臣们焦虑万分。周公特地祭告周朝  相似文献   

4.
<正> 周公姬旦,周武王的弟弟,因以先祖古公亶父所居周地为采邑,故被称为周公。他是周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辅佐武王推翻商纣王。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摄政当权七年之久,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不懈努力与卓著贡献。他曾制礼作乐,是封建主义思想体系——礼教的创始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圣人;又多才多艺,不失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5.
说“采薇”     
<正>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孤竹(在今河北卢龙县南)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即周文王姬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即周武王姬发)载木主(灵牌),  相似文献   

6.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的《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金縢)》和《耆夜》两篇的注释有很多错误,关系到简文的真伪,有必要通过辨析词语、分析简文内容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7.
①钻龟、祝著:古代的两种迷信活动,钻龟甲看其裂纹以卜凶吉,占著草以卜祸福。②“试玉”甸:《淮南子·傲真训》记载,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③周公:周武王弟姬旦。武王死,其子成王年幼,周公摄政。其弟管、蔡、霍等造谣说周公要篡位,周公避于鲁,不问政事。后成王悔悟,迎还周公..管、蔡惧而叛乱,成王命周公出征平定。④“王莽”句:西汉末年,王莽把持朝政,伪装谦恭,收买人心,后篡汉自立。  相似文献   

8.
《楚辞·天问》有关商末周初史事的记载,在楚辞学界仍存有歧义。通过对新出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天问》反映了商末周初的基本史实:文王被封西伯,"号衰"以行九邦;商纣俎醢梅伯以与文王等诸侯盟誓,巩固自身统治;周人迁岐社社主为军社,开始征商历程;周公"不嘉"武王对殷纣的猛力射杀,在他制礼作乐时取消了以人为牲的习俗。  相似文献   

9.
殷商末年,周文王翦商伐,既占据了殷商的经济中心,又威胁着大邑商的安全,震憾了殷商王室;同时,在军事上与戡黎一起形成了两面夹击殷都安阳的局面,从而为武王克殷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青水 《学子》2003,(2):53-53
讲到“吐哺”,就不得不说“吐哺握发”,“周公吐哺”的故事。哺,指口中所含(吃)的食物,发则指头发。周公就是姬旦。他是周文王的幼子,周武王的弟弟。相传武王伐纣后不久病死,当时武王儿子尚幼,所以将国事托付于弟姬旦,希望弟弟能辅佐自己的儿子,平定天下,稳坐江山。周公果不负重望,礼贤下士,招纳天下人才,使周朝得以相传八百年。“吐哺握发”和“周公吐哺”讲的是周公礼贤下士的事情。据说,周公当年洗发和用餐时都有贤士来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由忠州返京的具体时间为元和十五年四月初。元和末长庆初,白居易的精神处于矛盾的两极状态:既获得了诸多快意、欣慰的补偿,又难免陷于焦虑、失落的境地。白居易毅然辞谢中书舍人一职而请求外任的原因在于朝政乖舛及其忠而不用。《忠州刺史谢上表》与《杭州刺史谢上表》真实地展现了元和末、长庆初白居易欲振起又主动放弃的心路历程。白居易由兼济而独善的真正起始时间应以自请出刺杭州为分界线。  相似文献   

12.
武则天去世后,“武周革命”所形成的武氏集团对李唐王朝的影响力依然存在。通过景龙元年至开元元年间,武氏集团在太子重俊政变、李隆基诛韦后、玄宗诛灭太平集团等重大政治事件中的影响力,论述“武周革命”对这一时期李唐王朝的影响,认为太平集团的覆灭,才标志着“武周革命”对李唐王朝影响力的最终消失。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李贽的<童心说>是一篇不指名的"明真揭假"而带有论战性的理论文章,是为回答耿定向"以妄乱真"的指责而写的.其写作时间,据耿定向<与周柳塘>第十八书"顷有诗讽耳顺"一语以及杨起元<柳师中秋寿诞>诗中"重来花甲倍寻常"一句,可以推定为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5年)丙戌八月中秋之前.  相似文献   

14.
《史记》、《汉书》中记载的汉文帝后六年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守棘门,本身矛盾纷纭。实际上,驻守棘门的将军不会是徐厉,因为徐厉在此16年前已经去世;徐厉也不会是祝兹侯,不仅因为一地同时不会封两侯,而且因其封号应是县级的松兹而不是乡级的祝兹;汉文帝后六年驻守棘门的将军应当是松兹康侯徐悼。  相似文献   

15.
对班固与颜师古所处时代及立场加以综合分析,并通过对“广川国”沿革的准确爬梳,得出《汉书&#183;地理志》中关于“景帝二年为广川国”的论断无疑是正确的,而后半句“宣帝甘露三年复故”实应为“甘露四年”。  相似文献   

16.
从《曹家档案史料》所刊曹頫、李煦等的奏折中可以考证出曹雪芹的出生地是在苏州。  相似文献   

17.
唐太宗李世民的"民族成分"是史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文章从李世民家族的血统构成以及文化认同两大方面入手,并结合当时具体的历史环境,对这一难题进行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8.
《贞观政要》系统地总结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策略,包含着丰富的行政伦理思想,是中国行政伦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所体现出来的以民为本,择官重德、廉政勤政、中正诚信等行政伦理准则,对今天的各级各类领导者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清史.通纪》第六卷拟写作6章、35万字。第一章写道光二十二年至道光三十年(1842—1850)中国社会的面貌,着重交代咸丰朝爆发内外危机的历史背景;第二、第三章以叙述、分析战争和政治事件的过程为主;第四章主要写"清政府为应付危机所采取的对策";第五章主要写"太平天国在江南的统治",以太平天国为叙述主体;第六章题为"同治初年的新格局"。在写作清史时,写好太平天国的历史、正确把握太平天国的历史地位很关键、很重要。  相似文献   

20.
以唐桥陵墓室内刻有编号的14块青条石的研究为依据,参照唐代诗人王建《宫词》中对于唐宫器物分类法的记载,可揭示出湮没已久的唐代宫廷《千字文》分类法。这是一种《千字文》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它在实际使用中几经演变。发现这种分类法有助于判定唐代宫廷制造与民间制造的界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