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物园     
动物园,不是动物的公园,更不是动物的乐园.动物园,是人的公园和乐园.当人说"动物园"的时候,就已经把"人"排除在"动物"之外了.这时候,他对于动物来说,是神.  相似文献   

2.
企业的根本,归根结底是人.传统的管理是管事的学问,监督、命令、控制,出发点都是将事隋做好,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处在"快速"、"剧变"、"个性化"的社会大环境下,如何了解人、沟通人、善用人、调动人的智慧,以真正实现"人本管理","教练型领导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与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中国十二生肖中的蛇年.蛇作为爬行类动物,人们既熟悉,又惧怕.因为它的形态给人的印象是丑陋、狰狞,让人害怕.毒蛇咬人后有剧毒,会要人的命,曼让人害怕.所以,蛇便成了阴险、凶恶、狠毒的代名词.在成语如"佛口蛇心"、"牛鬼蛇神"、"蛇蝎心肠"、"毒蛇猛兽",歇后语如"蛇和蝎子交朋友一一毒上加毒"等词语中,蛇都是丑恶的象征.然而,先人却把蛇列入十二生肖之中,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在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中,蛇曾经是美好的象征,是受人崇拜的对象,因为它是华夏民族最早的图腾,是一种原始宗教神,后被称为始祖神.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是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为了一切人"的人本观念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准则.思想政治工作目标上提高人的素质,所以说人的思想提高了,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也就搞上去了.  相似文献   

5.
电厂的"德文化"的基础是建立在塑造人、打造人的基础上的,它在于培养电厂人具有热忱服务的意识.电厂特有的"德"文化,孕育出了"热忱服务、热心工作、热诚奉献、热爱企业"的文化理念.文章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管理科学理论和经营管理方式.人力资源管理则是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构成企业发展的经济要素,视为一种关键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共同点,即都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知识由人在现代社会大生产中的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所决定的,在管理中二者都将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信任人、培养人作为共同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将最大限度地开发员工的潜能,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以及发挥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其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知人"是企业家的用人之道,倾听群众的声音是"知人"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就是企业把人当作是企业发展的最根本条件,把人才真正视为企业的无形财富,就是以人为基础、前提、动力、目的.做到员工的激励不难,难的是如何把两者结合起来,构建"以人为本"的科学激励模式.  相似文献   

9.
《文化博览》2006,(12):74-75
"特奥蒂瓦坎"在印第安语中的意思是"众神之家",这座"众神之家"遗址位于墨西哥城东北40公里处,地处波波卡特佩尔火山和依斯塔西瓦特尔火山山谷之间,面积20多平方公里,它是古印第安托尔泰克人的宗教圣地和经济中心.公元1年至150年之间,托尔泰克人在这里建造了拥有五万人的城市.公元450年在城市的全盛时期,人口多达20万.此时特奥蒂瓦坎兴建了大量宏伟的建筑,成为当时中美洲的第一大城市.  相似文献   

10.
李慧  黄克宇 《职业圈》2007,(21):149
构建学习型学校的途径多种多样,但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三个因素是"学习创新人"假设、学习型组织和学习系统管理.其中学习型组织是物质基础,学习系统管理是运行机制,"学习创新人"是远景目标.学习型学校的构建就是在这三大因素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不断融合、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管理的内涵以及相关概述 企业文化是随着管理实践发展起来的.80年代初,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的融合--企业文化.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文化价值、经营理念、管理过程与组织长期业绩之关系的一次重新审视.关于企业文化的内涵,学术界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什么样的? 毛里求斯人苏玛觉得是奇妙的.一条发给家人的《疫情防控指南》视频,经过转发竟有25万人观看,让她体会到"一夜成名"的滋味.  相似文献   

13.
推行精细化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强化企业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企业.人是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紧紧抓住"人"这个中心,坚持以人为本,推行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职业圈》2005,(11):28-29
擂主简介:有"预谋"的成功 如果把成功的创业者进行简单分类,大体上可以有三类:第一类人脚踏实地,努力打拼,最后终有所成,这类人的成功靠的是毅力;第二类人误打误撞、糊里糊涂地就成功了,这类人的成功靠的是运气;第三类人,从一开始就画好了自己蓝图,然后一点点实现,这类人的成功靠的则是智慧.吉祥的成功,靠的就是智慧,因为吉祥的成长是有"预谋"的.  相似文献   

15.
只要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前提出发,是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不管时代怎么发展,思想整理工作方式怎么变化,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一定要合"情"合"理",从情理入手,以情理待人,真心实意.文章主要从多个方面阐述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在讲究与时俱进时必须把"实"放在首位,让职工充分享受发展成果,促进思想政治工作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16.
英文中有句俗语--"伟大的组织者赢得的是别人的心和头脑",这与我们通常说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顺序刚好相反.俗语表达的是,比起头脑中的思想,内心的情感才是更能左右人行为的源动力;让人有情感触动比讲道理更有效.反思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遇到的文化难以"落地"的难题,不正是因为我们过多地强调"理"而忽视了"情"?  相似文献   

17.
《文化博览》2005,(7):49
世间的人多种多样,但十种有意思的内地人是最具"中国特色"的: 最苦恼的中国人是贪官太太.她不敢大把花钱,怕露富;怕领导找老公谈话,特别是纪检、检察院的人;如果老公有几天突然不回家,她就会发疯.她的梦想是,带着钱去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地方,一切从零开始.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与苏轼归田情怀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陶渊明与苏轼的生活环境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了两人在面对仕与隐这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必须面对的人生命题时不同的态度,特别是在"归田"问题上两人不同的情怀.陶渊明与苏轼虽都在言"归"、写"归",但"归心"却迥然相异."归"之于陶渊明,是一种经过慎重考虑后的绝不动摇的人生选择,是回归心灵、回归自然、回归生命的本真状态,是生命完成的方式;而"归"之于苏轼,是对复杂多变的人生的多种探索方式之一,"归"是解脱,也是挣扎和寻求,却终究不是其生命价值的终极实现方式.两人在"归田"问题上的不同情怀,也反映到他们各自的诗文创作中,特别是苏轼的和陶诗,呈现出与陶诗不同的风格和人生况味.  相似文献   

19.
国庆前,巴菲特与盖茨的豪门盛宴被炒得沸沸扬扬,一场"裸捐"大讨论正式展开.究其热炒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是名人效应.巴菲特与盖茨,一个是投资大师,一个是科技精英,二人共同的特点是全球级巨富,在全世界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这种名人效应真是了得. 第二是高调"光标".不同于大多数富豪的沉默,陈光标算得上是勇于吃螃蟹第一人.正是有了高调的陈光标作为参照系,媒体才有了借助标杆进行炒作的素材.  相似文献   

20.
大哥难当     
做大哥,许多时候不看你有没有机遇,有没有本钱,而是看你有没有御人之术,而御人,真是个费尽心机的事. <水浒传>里的柴进,是位想做大哥的人物.梁山上王伦、林冲、宋江、李逵、武松众多好汉,都受过他的恩惠.当年在江湖上,名气最大的要数"及时雨"宋江,其次就是"小旋风"柴进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