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全国医生家庭资源中心为家长写了《性健康指南:孩子问一一家长答》一书,该书给家长提了十个建议,告诉家长应当怎样与孩子在有关性的问题上进行沟通。第一个建议是清楚地表达你对性和男女亲密关系的价值观与期望。建议家长用诚恳和坚定的态度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寻找机会重复这个信息,帮助孩子理解你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常常听到一些父母这样说:“越来越不知道这孩子在想什么,你问他,他也懒得告诉你。”实际上,孩子并不愿意封闭自己,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家长不正确的交流方式阻碍了孩子与自己的沟通。 父母与孩子能否沟通,取决于家长的态度是否正确。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家长,才能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反之,若一开口便是  相似文献   

3.
与孩子谈“性”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如何与孩子谈性才会不尴尬呢?第一,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性价值观;第二,有一定的性知识的储备;第三,我们要认真倾听孩子的疑问并积极回应;第四,要懂得智慧面对孩子出现的性相关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母婴世界》2013,(10):136-137
如果你的孩子像珊妮这般无法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可以考虑不送孩子上幼儿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只有0-6岁这个阶段与家长相处的时间最多,而这段时间也是培养亲子关系的最佳阶段。这时多陪陪孩子,了解孩子的一些想法,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对孩子性格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好的作用。当孩子一旦上了小学,开始了正规的学生生活,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孩子能自由玩乐的时间会越来越少。所以,别让幼儿园成为困住孩子的“牢笼”,让孩子在能玩的时候尽情地玩,享受她该有的快乐童年。  相似文献   

5.
一、创设情境师: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家长会。开会时,家长一般都要坐在自己孩子的位置上。为了方便家长找位置,你怎样向家长介绍自己的位置呢?生1:我坐在第4排的倒数第一个。师:你这个“第4排”是从哪里开始数的?生1:从门口开始数。生2:我在第2组。师:第2组的同学有很多。如果只说第2组,你的家长能知道你坐在哪儿吗?生2:我是第2组第3个。师:既说了第几组,又说了第几个,这样就能把你的位置确定了。为了方便,我们把左边这一组定为第一组,正数第一个同学定为第一组第一个,好吗?生:(齐)好。师:现在统一了标准,谁愿意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在第几组第几个…  相似文献   

6.
宋亮 《教育》2011,(28):22-23
不管是否行得通,在家上学已经是许多家长的愿望和兴趣所在——"有需要找在家上学伙伴的吗?只要你愿意带着孩子来我这里,不要你花一分钱,并且免费提供吃住,我现在有10多个学生,最小的4岁,最大的12岁,你孩子可以在这里免费学习,家长可以当学堂的老师,根据家长的能力发给相应的工  相似文献   

7.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 不管你是否愿意,与人交往,是人生的必修课, 不管你是否愿意,与人交往,是与生俱来的要求。 交往是一种技能,需要家长的亲身示范,也需要孩子用心学习, 交往也是一种态度,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也需要孩子的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8.
当孩子进入中学,你会发现孩子不再是以前的乖宝宝了。他们不再愿意做父母的“小尾巴”,不再把父母的话奉为圣旨。他们更喜欢与同龄人呆在一起,更喜欢参考同龄人的意见。因为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会与同龄人在一起,他们不得不考虑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得不面对同龄人施加的种种诱惑。此时孩子也就进入了我们常说的“少年叛逆期”。可是,少年毕竟还是孩子,思想很单纯,所以,家长一不留神,孩子就会与一些“问题少年”混在一起。这个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办呢?以下是一些国外的家庭教育专家和心理学家给出的建议,来看看吧!家长教孩子如何面对来自同龄…  相似文献   

9.
四岁到五岁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如何发展孩子对自我和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和接纳,学会正确地与人交往,对孩子的终身发展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建议家长不妨与孩子经常玩玩这样一些社会性游戏,促进孩子的社会情感和社会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农村教学,常遇到一些家长急于将学龄前的儿童送入小学一年级以进行正规的课程学习。而城市里的家长则更愿意自己干,他们在孩子很小时就开始智力投资了,似乎是拼命地要孩子学个够。望子成龙是中国人世代相传的美德,也可以说是世代相传的通病,尤其是当父母不懂科学的方法,而又过份心切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亲爱的家长朋友,你们好!在今年第2期《少年儿童研究》上,我发表了《我的逃学史》,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因而收到一些来信和电话。作为作者,我很高兴大家能对它感兴趣,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我发现很多家长与我有同感,他们愿意让孩子更自由的发展。但是他们遇到的一个共同问题是:当他们的孩子在童年期被培养成有独立思考能力、有自由性格的时候,他们的孩子就难以适应现在的教育体制了。于是,就需要做一种选择。应该说,这种选择是非常痛苦的。你既不愿意看到孩子因为不适应教育体制而不断得到否定性评价和自尊方面的伤害,同时…  相似文献   

12.
学会拒绝     
洪玲 《现代家教》2002,(6):18-18
家长朋友,假定发生下述情况,你会怎么做? 你的孩子在傍晚放学的时候,突然一个电话打回家,说是自行车的钥匙丢了,让你把家里的备用钥匙送去。我想,绝大多数的家长都会毫不犹豫地找出钥匙送到学校去的。然而,你这样做表面上看起来是爱孩子,实际却失去了一次教育孩子的机会,失去了造就孩子良好品质、良好意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们总是又爱又无奈,特别是面对经济快速发展、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如何进行有效地家庭教育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老师运用心理学理论结合多年任教的经验,建议家长用积极的生活态度来引导孩子,用自身的榜样力量来影响孩子,将培养孩子积极、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上流行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不一定正确,因为人生不是百米冲刺式短跑,而是马拉松式中长跑,起跑稍慢并不能对最终成就产生决定性影响。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能在起跑线上抢先,或者最起码能与别人同时起跑,谁又愿意在起跑的时候就落于人后呢?经过长期宣传,"知识改变命运"已经扎根于社会意识中,公众普遍认同教育是人生最初起跑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城市家长打破头择校,农村家长一门心  相似文献   

15.
人本主义教育,强调的是对孩子的“尊重、相信、理解、接纳”,是“感召”“温暖”“影响”“非暴力”的家庭教育。相信每个家长的目标都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安全感、有归属感、有自尊心、有自我价值感的独立个体。《正确父母》这套书分为上下两册,是由之名教育机构负责人编著,具有一定的专业指导意义。上册为理念篇,通过阐述家庭教育目标,理论基石,教育理念、沟通方法与融会贯通,向读者展示其教育框架。下册为工具篇,通过“一个观念(尊重、相信、理解、接纳),四个方法(你的感受、我的感受、我们的感受、价值观尊重)”,并配以大量真实的案例,帮助家长学会“区分亲子矛盾间的问题”,解决与孩子相处中遇到的“孩子的问题,家长的问题,共同的问题,及价值观的问题”。真正教会家长如何在具体事件中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并解决实际问题,获得亲密关系。在最后的融会贯通和附录板块,也为家长教育孩子提供了更为具体有效的方法和操作性答案素材。  相似文献   

16.
钱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一直被视为一个怪物,人们不肯轻易地跟孩子谈“钱”,认为“钱”会腐蚀孩子,会让孩子变得世俗、不可造就。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钱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该不该让孩子知道钱?怎样向孩子正确解释钱?如何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这些已经成为很多家长无法回避的问题。新学期开始,记者在市区几所学校,就“该不该教孩子花钱”这一课题,在部分家长、老师和学生中间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广西教育》2013,(4):67-67
龙应台说:"我愿意等上一辈子,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像龙应台那样,用一双温柔的双眼,看着自己的学生,说:"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广西教育杂志社教研群:114795385;市县教育动态资讯群:179687145。欢迎入群交流与讨论!  相似文献   

18.
女儿妍妍入小学两个月了。澳洲悉尼的小学教育,确切地说应该是学前班教育并没有教材,但在教学内容和次序上也有自己章法,我们这些没有接触过西方教育的家长感觉很有新意。孩子读书,费心的其实是家长。在孩子开始从学校挑选喜欢的图书带回家阅读的时候,学校专门组织了一次阅读指导的家长会,目的是让所有的家长都重视起来。家长会的内容和孩子拿回家阅读指导手册上讲的一  相似文献   

19.
陈晶 《成才之路》2010,(18):84-84
家长会一直作为家长与教师的交流方法保持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但很多时候却成了形式化,因为在家长会上大多数教师都采用介绍考试成绩和说说某某的表现的方式,结果成了说教会、批评会,家长不愿意听,教师也不愿意开了,于是我就让"家长会"变一个形式,让它成为专题的报告会。我的家长会经过尝试之后,陆续开展了《学习习惯怎样养成》《要了解孩子的青春期心理》《怎样和孩子说话》的专题讲座,不仅让每位家长知道怎样与孩子交流,而且也让每个家庭知道了如何用良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每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20.
作为教师,我见过太多的家长埋怨孩子与自己感情疏远,不听家长的话,不愿意与家长沟通等等。作为一个母亲,从我亲身经历感知,与孩子的沟通要从小开始,并且要把沟通渗透到平时的生活中,这样的沟通才是最有效的,也是孩子最愿意接受的。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套用一句老话,就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