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阐述跨境旅游合作区的背景,分别从地缘经济学理论、次区域经济合作理论、跨界治理理论三个方面为跨境旅游合作区提供理论支撑,同时阐述了跨境旅游合作区的经济效应;综合分析中国与周边邻国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现状;最后,提出了构建跨境旅游合作区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集宁师专学报》2018,(3):29-33
本文在分析"蒙晋冀"长城金三角经济合作区旅游资源禀赋及其开发环境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区域旅游开发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对经济合作区内部各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其产生的社会、经济效应进行分析,揭示了合作区的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市应创新旅游合作机制,实现区域旅游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核心-边缘"理论对于区域旅游的空间布局和空间结构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区域旅游的发展往往存在符合"核心-边缘"理论的某种结构模式,主要有单核模式、平行多核模式和多层极核模式.其中,前两种较为少见,最后一种最为普遍.在多层极核模式中,次级和再次级旅游发展核心的形成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核心-边缘"理论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的实际应用主要体现在区域整合、景区规划、都市旅游圈的构造和"核心-边缘"联动发展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城市旅游资源空间整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对城市旅游资源空间整合的概念、类型及整合主体进行分析之后,提出对城市旅游资源空间整合应包含旅游依托城市空间布局的整合、旅游景点(景区)空间布局的整合以及旅游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整合三方面,最后指出资源整合是城市旅游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对莆田市旅游发展条件分析和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演变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莆田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一心七瓣"的扇型格局,并依此设计出十大亮点旅游开发项目、两大旅游营销项目和三大旅游节庆项目等措施保障旅游发展空间合理布局,实现将莆田发展成为滨海旅游胜地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城市旅游资源空间整合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对城市旅游资源空间整合的概念、类型及整合主体进行分析之后,提出对城市旅游资源空间整合应包含旅游依托城市空间布局的整合、旅游景点(景区)空间布局的整合以及旅游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整合三方面,最后指出资源整合是城市旅游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旅游地空间规划布局的理论研究,国内外均有所涉及,但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具体规划方法的研究则更少。探讨三明区域旅游“一带二区二窗口”空间布局的规划,提出区域旅游空间布局“系统——分异——集聚”的基本方法,科学合理地协调三明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和产品结构,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以“生态三明,中国绿都”为主题形象统领的三明“一带二区二窗口”旅游空间布局,较好地实现了区域特色突出、分区景观各异、产品互补、功能独立、有机联系、结构优化的规划目的。  相似文献   

8.
伏牛山区县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虽然县域旅游开发起步较晚、县域差距大,但发展速度快且不断深入,旅游开发模式不断创新.然而,由于旅游资源开发缺乏整体观念,县际行政分割严重,结果导致旅游产品雷同、旅游市场竞争无序、旅游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等问题,制约了各县旅游业的发展.在分析伏牛山区县域旅游开发现状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伏牛山区县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四种可选模式,即生态补偿模式、环境教育模式、社区参与模式和县际联动模式.  相似文献   

9.
开发农民旅游市场是实现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目标的重中之重。以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为特征,将河南省划分为大郑州区、豫西区、豫北区、豫中区、豫南区和豫东区6个区域,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各区农民的旅游行为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民旅游市场存在巨大的开发潜力,但又呈现出大郑州区—豫北区、豫中区—豫西区、豫南区、豫东区依次递减阶梯型发展模式,应从"旅游下乡"产品、服务体系和优惠政策三个方面着手实施阶梯式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0.
《商洛学院学报》2018,(4):14-18
为了解决地图导航和用户推荐在智慧旅游系统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一个基于三层架构模式的智慧旅游系统设计体系。设计了基于三层架构模式的智慧旅游系统框架,细分了系统核心层服务层,并对服务层四个功能模块进行详细介绍。通过具体软件开发验证了该系统具有完善的产品功能和良好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者关于区域旅游合作概念的界定,在认识区域旅游合作的空间范畴上存在分歧,这种状况制约着区域旅游合作的深入研究,易对区域旅游合作的实践形成误导。从重新界定区域旅游合作概念入手,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得出,区域旅游合作既包括"区域间"旅游合作,又包括"区域内"旅游合作和"跨区域"旅游合作。  相似文献   

12.
当前,闽台旅游合作已成为福建旅游业一个显著特征和发展的必然趋势,福建平潭综合试验区建设是探索两岸合作新模式,建设两岸同胞“共同家园”的重要载体,旅游业是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的重要产业支撑,通过分析实验区闽台旅游合作战略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和创新闽台旅游合作“多维”战略机制,构建和创新闽台旅游合作“多元驱动”战略模式,以期将实验区建成两岸旅游的集散基地和国际一流的海岛旅游休闲目的地.  相似文献   

13.
基于目前川南旅游区旅游资源空间格局研究欠缺现状,结合空间分析的一般方法,从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两个方面,采用最近邻点指数、集中指数和规模度指数对川南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表明其呈大分散、小集中的趋势;运用网络连接度、通达度计算,表明川南空间结构网络连接状况欠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提出了从旅游资源类型、区位关系以及游时对川南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的思路,加速区域内部交通线路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的方式,形成有利于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4.
晚明时期商品货币经济发达,城市繁荣,人们思想活跃,旅游活动空前兴旺,旅游主体出现了出精英阶层旅游向大众旅游转变的趋势.晚明旅游资源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呈“一个中心,两大地带”的分布格局,旅游活动的繁荣促进了交通、食店、滔肆、茶馆、旅舍、戏院、旅行指南出版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开启了近代旅游的曙光.  相似文献   

15.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辽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其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收入占全省旅游收入的47%。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旅游空间结构并对其进行优化调整,可以有效利用旅游资源,持续增加旅游收入,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梳理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资源种类及空间分布,并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空间结构进行深入剖析,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视角将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空间结构演变划分为4个阶段,结合国家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战略布局以及其旅游资源特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潜力,将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产业定位为"山海风情休闲旅游",以滨海旅游和自然风光为主导,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节点的相互连接,打造具有"一心三轴"特征的旅游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6.
安顺市农家乐旅游促进安顺市旅游业的发展,使安顺旅游空间发展布局、产品结构更趋于合理,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经过分析认为安顺市农家乐旅游目前有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安顺市农家乐旅游促进安顺市旅游业的发展,使安顺旅游空间发展布局、产品结构更趋于合理,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经过分析认为安顺市农家乐旅游目前有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合作发展与“伙伴关系”培育的理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经济的竞争合作趋势和旅游活动的综合性本质,决定了旅游业合作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文章立足于旅游业合作的成功案例,探讨了旅游业合作的形成机制、合作目标、合作类型以及合作伙伴的选择和伙伴关系的培养,对中国旅游业合作发展的前景和对策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国外发展海洋旅游业成功的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并从推动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转换政府职能强化管理效率、加强区域联合建立旅游无障碍区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发展环渤海地区海洋旅游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泉州对台旅游开发条件着手,对其进行评价.认为泉州对台旅游资源丰富、区位独特、"五缘"关系凸显、可进入性增强、政策利好、发展机遇良好;然后进行泉州对台旅游开发分析,其呈现旅游产品结构多样、层次偏低;接待能力逐渐提升、系统产业化程度偏低;泉台旅游互动失衡;受周边城市竞争影响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泉州对台旅游开发应明确优势,不断丰富对台旅游产品体系;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与周边区域旅游合作,将泉州打造成对台旅游重要集散中心和最佳旅游目的地之一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