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汉代诗歌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意象群组合成不同的意境。意象是诗歌的基本艺术符号,是诗人感性、知性与客观物象的瞬间综合。意象既来源于诗人深刻独异的感性经验,又来源于诗人内在精神的律动。因此:通过对诗歌意象空间的架构分析,既可以探明诗歌意象的衍化路径,又可以揭示诗歌意象与诗人生命本体之间的隐喻关系;其次,汉代诗歌诗体的流变也呈现出多样性,表现在诗歌结构上是空间的多变化,呈现出诗歌的一种空间结构之美。  相似文献   

2.
在汉代诗歌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意象群组合成不同的意境。意象是诗歌的基本艺术符号,是诗人感性、知性与客观物象的瞬间综合。意象既来源于诗人深刻独异的感性经验,又来源于诗人内在精神的律动。因此:通过对诗歌意象空间的架构分析,既可以探明诗歌意象的衍化路径,又可以揭示诗歌意象与诗人生命本体之间的隐喻关系;其次,汉代诗歌诗体的流变也呈现出多样性,表现在诗歌结构上是空间的多变化,呈现出诗歌的一种空间结构之美。  相似文献   

3.
意象的繁复及意象表达过程的艰涩是废名诗歌的两大特点。废名诗歌用了大量的具有暗示性的带有佛教玄学色彩的意象,同时在意象的表达中往往采用“禅悟”的思维将普通意象复杂化、曲折化。这样的意象“示现”方式为废名的诗歌带来了丰富的意象空间,却也留下了很多让读者难以索解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威廉·巴特勒·叶芝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善于借用各种意象。其诗作频繁出现水、鸟、树等各种意象,玫瑰这一意象也是叶芝诗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意象包含了多层象征意义,同时赋予诗歌多重涵义。本文以《恋人述说他心中的玫瑰》为例,说明意象对诗歌的巨大作用以及叶芝对诗歌中玫瑰意象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现代新诗创作中,以意象视角切入运思,能使诗歌形成某种多层意蕴和情韵特征,造成丰富的接受空间.从而产生审美的能动性和张力场。  相似文献   

6.
意象是表现诗歌神韵的形体,它构成诗歌的建筑美,因此,多个意象在诗歌中的组合形式便至关重要。其组合形式既关乎诗歌的韵律节奏,又影响诗人的思想情趣的表达。按意象间的关系分类,意象的组合通常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等几种常见的方  相似文献   

7.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审美单元,具有空间特性,分为情境意象和主体意象,情境意象主要表示时间、地点或隐含时间、地点的意象,主体意象表示叙事对象态度、行为等意象。诗歌意象具有以下叙述功能:情境意象的氛围濡染、意象的组接方式制约整首诗歌节奏、意象的牵引流动推动诗歌的叙述进程。  相似文献   

8.
在诗歌意象翻译中,译者不仅需用目标语移植承载原诗意象的物象,而且需再现原诗意象的组合方式,从而再造诗歌意境。意象图式是在人类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具体空间的抽象概括,当这种抽象概括投射到诗歌的语言层面便会形成诗歌意境。将意象图式理论运用于诗歌翻译可以帮助译者理解诗歌中的空间描写及其隐喻意义,从而指导译者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再造原诗意境。  相似文献   

9.
六朝诗歌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其诗歌中出现的多种意象都对后世诗歌的发展给予了相当丰富的养料和扩展空间。桃意象是六朝诗歌中出现得较频繁的意象之一,因此也是研究六朝诗歌的一个重要方面。六朝诗歌中的桃意象,导致了后世桃花诗的大量出现,以及桃花源诗歌范式的复现。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是一个从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诗人,其诗歌意象也有一个从自然意象向人文意象转变的过程,这标志着他的意象内质从传统走向现代。闻一多在诗歌意象上导出了一条连接中国古代诗歌传统、朝着世界诗歌潮流行进的现代化道路。闻一多的诗歌意象和风格转型给我们带来的对新诗建设的启示是用意象重修今天的诗歌轨道,开拓明天的诗歌之路。论文还联系当前的诗坛状况,对诗歌意象的本质作出阐说,以此确定闻一多在新诗史上的影响和定位。  相似文献   

11.
“九叶”诗派的“新诗戏剧化”理论是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的融汇和创新,是中国40年代新诗的一次成功的突破,它与“九叶”诗派的现代诗歌观念密切相关并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一切艺术的本质都是一种生命现象,作者以杜甫生活的时代为参照。从诗歌意象组合的特征出发,分析了诗人在诗作中反映出的感伤情怀,展示了诗人在旅途中所产生的孤独———凄凉———迷茫———顿悟———超脱的心境。  相似文献   

13.
兼有诗人与剧作家双重身份的易卜生,在其诗歌与剧作中充分体现了诗与剧相结合的特色.首先,其诗歌中戏剧性情节的设置使其诗歌具有诗剧的典型特点;其次,诗人往往通过对戏剧性场景的描绘,展现处在这一时刻中的人物行为和心理情绪;再次,诗歌中戏剧性矛盾冲突的大量存在显示出诗人对生活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的深刻洞察;最后,易卜生的许多诗歌常通过抒情主人公的独语和对话来表现情感和思想,从而更增强了其诗歌的戏剧性特征.易卜生诗歌中的戏剧性因素赋予了其诗歌无穷的艺术魅力,也为他后来在戏剧创作中的诗与剧的完美结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王襞一生作诗很多。与王艮、王栋的教育性诗歌有所不同。他借诗表达自己的理想追求;其诗风清新,不拘一格,雅俗共赏;以率性为特征,以自然为起步;其内容主要是他对社会、对生命的感悟和心理体验,值得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15.
建安时代,曹操及其二子曹丕、曹植承两汉文人诗歌创作的低谷而异峰突起,创作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乐府诗,为我国文人诗歌的觉醒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乐府诗创作颇多学习和继承两汉民间乐府之处。本文拟从创作手法、诗乐结合、思想内容(忧生、游仙)、语言特点等四个方面探讨三曹乐府诗对两汉民间乐府的继承情况。  相似文献   

16.
先知的复调:海子《四姐妹》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子诗歌《四姐妹》是一首多音齐鸣的复调诗歌,其中至少可以听到“海子个人”,“耶稣基督”,“先知”与抒情主人公四个声部的声音。这四种声音既能在一个共时空间中同时展开,又互相应和,形成一种历时性的时间运动,统一和谐地流向一个共同的目标与方向。  相似文献   

17.
《全唐诗》收录一首所谓唐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的拗体七律《春游曲》,前些年被人引用剖析其心态。我认为该诗是伪作 ,因为 :其一 ,文献中没有她作诗的记载 ,说明她不会作诗 ;诗的内容也与她的履历、身份、性格不符。其二 ,她处在唐初时期 ,拗体七律尚未流行 ,这种体裁的作品更不可能由不会作诗者率先尝试。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从三个方面阐释诗人张枣的诗歌写作:一、张枣在诗歌中惯用“鬼脸”,即抒情中的变调,让诗歌产生独特的抒情效果。二、张枣在诗歌写作中始终具有清醒感,从诗歌中的人称变换和变幻可以看出诗人一直在寻找一个“之外”的点来保持这种清醒感。在他早期的诗歌中,只体现出诗人意识到系统束缚的清醒感,而在后期的诗歌中,诗人则逐渐开始寻找突破束缚的方法。三、张枣的诗歌写作是出于对一首独一的、有关诗歌的诗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论文提出了关于诗歌内容的七条标准:政治正确、情感健康、普世道德、真实信念、意象鲜明、神秘体验、严肃游戏;关于语言形式的两条标准:语言伦理、形式自觉。任何一首具体的诗歌,都必须同时符合“语言伦理”和“形式自觉”这两条形式标准以及七条内容标准中的至少一条,才有可能是好诗。  相似文献   

20.
在康熙诗坛,宋荦尝一度与王渔洋并称诗坛盟主,声誉颇。然其诗史地位却难以从创作认知,而是主要体现于他对“江左十五子”诗歌集群的建设。“江左十五子”是考察清初诗坛向清中叶诗坛过渡的一个关键性诗歌群体,由他们与宋荦共同推扬的创作风气从正负两方面对清中叶诗坛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