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转向与当代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之间正在出现一种引人注目的理论趋同 :现代西方哲学的经验主义转向与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事求是精神都走向了科学的经验实证 ,现代西方哲学的中立主义转向与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精神都体现了对取其中道原则的认同 ,现代西方哲学的主体间性转向与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正义精神都是对哲学的社会学维度的肯定 ,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与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本批判精神都把对语言与哲学之间关系的批判提到了议事日程。这种二者之间的理论趋同不仅验证了人类哲学的普遍规定性 ,而且也使在二者之间展开积极的对话成为可能 ;而这种对话最终必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创新和理论繁荣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科学主订还是人本主义的现代西方哲学和后现代西方哲学,他们之所以高举反形而上学的大旗,其理论原因在于他们都没有异清形而上学的深层本质和深层关怀,因而割断了古代西方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联系,其实,在玳西方哲学中已经孕育着现代西方哲学的精神,无论是亚里士多德,康德还是黑格尔等哲学巨人的思辨的形而上学体系中已经包含着一种现代哲学的人文主义精神,不过这种精神由于历史的原因,它们都被种种思辨的浓雾遮蔽着。  相似文献   

3.
叔本华和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分别代表着现代非理性主义的开端与传统理性主义的完成,他们对康德的批判哲学中的不同点的强调,标志着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的开始。因此,理解他们的对康德哲学的不同的批判和继承对于理解传统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和由传统哲学到现代西方哲学的转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哲学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和解构是符合哲学自身发展规律的,是哲学的自我批判和自我发展。以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运动,都推动了哲学的前进。但是,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实现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现代转换,并开创了现代哲学的新航程。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西方传统哲学中产生出来,它通过质变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彻底的唯物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都属于现代哲学,它们既有共同的理论特征,又有根本的原则性区别。本文通过分析两者的共同点和差异来阐述其关系,并比较了两者各自的优缺点,从而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在相互批判、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中各自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西方语言学发展与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紧密相连,语言观渗透到哲学之中,成为现代西方哲学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语言批判、语言转向、语言分析、语言结构为主要内容和方法的哲学流派,成为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主导潮流之一。章的宗旨是历史地考察现代西方哲学中的语言观,理清其语言观的逻辑发展进程,进而得出20世纪西方哲学形成发展的一个主流脉络。  相似文献   

7.
在对近代哲学思维范式的扬弃中,现代哲学思维范式凸显出两大典型代表,即马克思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虽然二者在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上具有“家族相似”性,但马克思哲学从“现实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出发,展开对传统哲学和现实世界的批判,与现代西方哲学相比,更加具有彻底性、科学性和颠覆性.随后的后现代哲学虽然在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反绝对主义的口号中进一步发挥了马克思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批判”维度,但其“批判”与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相脱离,仍然没有克服其先天的不足.关注和研究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维范式,通过剖析马克思哲学对近代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和后现代哲学的批判、超越及对话,揭示马克思现代哲学思维范式的历史原像.  相似文献   

8.
批判理性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两个流派.由于它们都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在发展过程中又相互影响,表现出某些共同特征,因此有人把前者看作是后者的一个分支.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本文试图通过对它们在科学观上的主要分歧,说明它们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各自的地位和作用,以便吸取其理论思维中的经验教训,促进我国哲学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现代西方哲学时间观念的批判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康德、柏格森和海德格尔等人的时间理论进行批判考察和比较,以形式、自由和存在表征西方哲学时间观念的嬗变轨迹,这有利于我们在现代人文学术视野下,树立科学的时间意识,形成自己的时间哲学。  相似文献   

10.
舍勒的哲学人类学是内在于现代人本主义和文化哲学的重要理论形态。在哲学研究气质上,舍勒哲学人类学超越了乐观与悲观的两极对立。蕴涵着深刻的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特征;在人的研究的思路上,开创了对人的存在的本体论观照的新视野、存在论研究的新领域并确立了新的哲学研究范式——人类学范式;在哲学史的发展中,克服了传统哲学对于人的片面理解,以科学与形而上学相结合的方法论超越了传统哲学方法论的片面性,并对整个现代西方哲学进程产生了总体影响;同时也为所有关于人的科学奠定了基础。而舍勒哲学人类学的局限则体现在缺乏前后一致的方法论和缺乏实践维度的观照。  相似文献   

11.
本就经济哲学与科学哲学在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不同研究,强调要加强哲学界与经济学界的联系、交流和勾通。  相似文献   

12.
国内的科学实践哲学研究主要着眼于新兴的科学实践研究的科学观方面,即以实践的科学观取代表象的科学观。事实上,新兴的科学实践研究不仅实现了科学观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哲学观的更新,即以实践的科学哲学取代表象的科学哲学。实现从科学实践哲学到实践的科学哲学的转变,不仅是从理论上完整把握新兴的科学实践研究的需要,也是实现科学哲学本土化的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自然哲学与科技哲学的研究已经愈来愈成为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三大块,一是对中国古代自然哲学及其特点的研究,包括哲学家和著作中的自然观、哲学范畴中的自然哲学内涵、自然哲学中的生态观等方面;二是对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哲学思想的研究,包括科学家、科学著作的自然哲学思想以及古代科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三是对中国古代哲学与科技关系的研究,包括哲学与科技发展的相互作用、哲学家和哲学著作对科技的研究、儒家文化对古代科技的影响等方面。已出现了不少重要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些重要的观点,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偏重于个案研究,整体性研究不足;二是局限于分门别类的资料梳理,理论分析研究不足;三是简单判断有余,深入思考不足。  相似文献   

14.
政策哲学是以政策现象为逻辑起点,以公共政策理论和公共政策实践之间的矛盾为研究对象,并为这一矛盾的解决提供哲学理论支持的一门应用性边缘学科。行政哲学是以行政现象为逻辑起点,以行政理论和行政实践之间的矛盾为研究对象,并为这一矛盾的解决提供哲学理论支持的一门应用性边缘学科。政策哲学和行政哲学都属于应用哲学范畴。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15.
《学哲学用哲学》一书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科学内涵,诠释了在当代中国推动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原则,指明了在当代中国推动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主要路径,是一部推动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力作。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科学哲学从一开始就是现代性的话语,带有浓重的科学主义色彩,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科学主义弊病的逐渐暴露,科学主义开始成为批判的对象,然而后实证主义科学哲学的各种探索尝试仍然共享着现代性的叙事策略,科学哲学的进一步发展要彻底超越现代性,必须要从科学实践的角度入手。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与哲学的现代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批判是人类主体性认识的起点与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传统哲学的批判性的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非科学性等局限,在批判地继承传统哲学批判精神的基础上,马克思形成了自己的科学合理的批判精神,从而实现了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转向。  相似文献   

18.
略论中国现代教育哲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现代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是在中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确立之后。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基本精神是“天人合一”和“知行合一”。中国现代教育哲学的研究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1、中国现代教育哲学的发展未能古今贯通和中西合璧;2、中国教育哲学研究存在着“五多五少”现象,也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速度;3、教育哲学的理论困惑。促使新世纪中国教育哲学更好地发展,可以从四方面把握:1、确定研究方法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基础是以大工业生产实践为基础的现代经济社会,近代对这个社会真正作出科学理解的是经济学,新哲学以经济学为基础实现二者的内在同一是历史和逻辑的必然。蒲鲁东是第一个自觉地将哲学经济学化、经济学哲学化努力的思想家,他对马克思实现哲学的经济学转向具有重要启示和推动力。哲学和经济学的内在融合构成马克思真正实现总体性全方位的理论革命的基础。马克思哲学就是经济哲学。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对传统哲学的继承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哲学的视角探讨科学发展观的精神资源,是一次传统与现代超越时空的对话.传统哲学是科学发展观的源头活水,是其内在的历史根据,科学发展观则是对传统哲学的有机整合和与时俱进的发展.在继承传统哲学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发展观也完成了其时代性超越.其中,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是对传统哲学中阴阳辩证思维方式的继承和发展,"以人为本"思想源于中华文明的"以民为本"思想,可持续发展观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历史继承与理性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