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新发展栾敏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原理之一。马克思、恩格斯把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探索从空想变成科学,列宁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最早把综合技术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并阐述了实施综合技术教育的意义和任务。伟大导师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共产主义学说,同时也继承和发展了他们关于综合技术教育的思想,对综合技术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原则、内容和方法作了详细的指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它有一个萌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宋海燕 《新疆教育》2012,(20):114-115
列宁在《论民族自决权》中,从语言的社会功能出发,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论断,这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语言本质和功能的基本原理的合乎逻辑的发展。斯大林又对列宁的论断予以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曾预言,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础之上的。但历史发展的事实是,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落后的一些国家取得胜利。列宁和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首先推行农村改革,尤其在变革农村生产关系方面,邓小平在所有制结构形式、分配方式、运行机制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在让步政策论与反攻倒算论的争辯中,双方都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大师的话来作为各自的有力的论据。无庸讳言,在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大师的言论方面,让步政策论者与反攻倒算论者都是存在缺陷的。反攻倒算论由于要抹煞让步这种历史现象的客观存在,因之,无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著作中所涉及让步这种历史现象的论述。让步政策论由于要确证让步政策是不可否认的客观存在,因之,竭力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曾预言,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础之上的,但历史发展的事实是,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落后的一些国家取得胜利,列宁和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首先推行农村改革,尤其在变革农村生产关系方面,邓小平在所有制结构形式,分配方式、运行机制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设想,是根据19世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提出来的。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没有成为现实,历史条件就发生了变化。到帝国主义阶段,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使得一国革命取得胜利成为可能。列宁发现并运用这一规律,在俄国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又有一批不发达的国家,通过民主主义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现在世界上还有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这些国家也必将起来革命并取得胜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些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情况如此,与此相适应,他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形式,与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所得出的基本原理相比较,也必然带有自己的许多特点。根据列宁的论述,我认为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写于1845—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发生根本转变的标志。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叙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论证了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的原理,阐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完整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写于1947年10月-11月的《共产主义原理》,主要针对工人运动的发展,给当时的工人运动提出了纲领性口号和政策措施,实质是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的前奏。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教育工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事业同其他的事业一样,也有自己所特有的客观规律。我们只有正确地把握这些客观规律,才能有效地做好教育工作。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对教育的发展规律,做了深入的研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11.
对旧唯物主义主要缺点的认识,马克思与恩格斯、列宁的观点不存在着对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对两种不同提法的一致性仅从马克思与恩格斯、列宁在哲学基本立场、基本观点不可能有分歧的角度来说明是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揭示两种不同提法为什么是一致的。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了重为马克思提出的点的阐述,认为马克思提出的旧唯物主义具有“直观性”这一缺点是指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点,恩格斯、列宁指出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唯心史观等缺点则是其根本缺点必然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列宁在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中,一贯地、始终不渝地对劳动人民的教育事业给予极大的关注。 列宁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学说作了创造性的发展。他指出,在苏维埃国家里解决教育和教养问题必须同组织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发展科学文化的任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他不疲倦地揭露资本主义制度辩护士的一些荒谬论点,好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教  相似文献   

13.
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留给后世的宝贵精神财富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阶级的定义和关于知识分子不是一个完整的阶级的观点,更加注重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及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对旧知识分子要采取团结教育加盐酸政策,溶化他们.列宁的知识分子理论给共产党执政的国家提供了极其丰厚的精神遗产,至今仍有现实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了世界各国历史过程之后,曾经提出某些落后国家。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他们提出的这一设想没有变成现实。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首先在俄国成功地解决了落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的问题,并在总结俄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落后民族和国家“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问题。列宁的“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跨越”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仅提出落后民族和国家“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而且全面、具体地提出了如何实现“非资本主义发展”的方法和步骤问题,从而把“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变成了指导落后国家进行革命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列宁的“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无产阶级革命在内容上是世界性的革命。列宁与马克思、恩格斯一样,在开始他的革命活动时,就具有世界革命思想。列宁在1894年写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一文为俄国工人阶级规定的战略是“率领一切民主分子去推翻专制制度”,并引导俄国无产阶级(和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并排地)循着公开政治斗争的大道走向胜利的共产主义革命。”①列宁所讲的俄国无产阶级与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并排地走向胜利的共产主义革命,是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内容是国际性②的这一思想相一致的,是其继承和发展。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理论中,世界革命的思想都是其主要组成部分。然而,探讨列宁的世界革命思想与共产国际前期策略的关系,不能仅从一般理论上而应该从实践的角度着眼,把列宁的世界革命思想与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革命思想作一比较,看看列宁的世界革命思想对共产国际策略的制定以及前者的转变对后者的转变产生何种影响。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原理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写的《共产党宣言》,列宁起草的《俄共(布)党纲草案》,都把教育同物质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共产党行动纲领的内容。他们还在许多著作中对这个原理进行了科学的论述,说明这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战略措施。毛泽东等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向来十分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毛泽东同志早在1934年就指出:“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见  相似文献   

17.
实事求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精髓,并非一开始就被完整、准确地提炼出来,而是有一个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尤其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精髓作了导向性探索;列宁正是根据这一导向对马克思主义精髓作了进一步探索;毛泽东则在列宁的基础上以中国特色的形式正确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精髓--实事求是;之后,邓小平、江泽民先后对实事求是这一概括作了补充,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精髓的概括更加完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阐述了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业合作的思想的创新和发展,并进行了简要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我国学术界有些人认为斯大林对生产关系内容的界定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观点不一致,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对生产关系的内容界定的历史考察,充分说明了斯大林观点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观点是一致的。应该把斯大林对生产关系内容的“三分法”与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环说”结合起来给生产关系下定义。斯大林对生产关系内容的界定存在一定缺欠,需要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他们在向着共同目标奋斗中建立起来的友谊,正如列宁所说“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列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83年3月14日下午,马克思因患胸膜炎、支气管炎和肺脓肿与世长辞。3月17日中午,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的马克思安葬仪式上,恩格斯怀着巨大的悲痛和崇高的敬意。向这位伟大的革命导师致了悼词,这就是著名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