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珺 《中国成人教育》2007,(22):140-141
情感教育伴随着学生认识事物和树立人生观的整个过程,教师在成人体育教学工作中,结合成人教育的特点,正确运用情感教育艺术,拉近师生心理距离,排除学生各种心理障碍,对于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编前按: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本期以“师生心理距离现状探究“和“如何构建共享师生关系“两篇文章来抛砖引玉,与读者同思索,共探讨.   师生心理距离作为师生关系的核心要素,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对师生心理距离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师生之间进一步增进了解,加强沟通与交流,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师生心理距离是一个很难把握又趋于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教科书在变、教师的理念在变、学生的观念在变,师生交往中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特别是对青少年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非常躁动和诡秘.这样,师生心理距离逐渐成为教育教学中应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小学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贯穿于体育课堂的各个环节,对拉近师生距离,调节教学气氛,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有独特的作用。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效运用各种互动策略,调整教学秩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崔海燕 《考试周刊》2007,(6):112-113
体态语言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和教学语言。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准确合理地运用体态语言对优化课堂心理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增进师生感情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教育,将有力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心理素质的培养,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和如何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我们每个体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问题,本重点研究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中学阶段教师与学生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甚大。将师生心理距离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对于教师、学生的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一、师生心理距离对中学生管理的影响中学阶段是人生重要的学习阶段,也是学生开始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多元个性与叛逆心理的时期。因而中学时期师生心理距离对教师的教学管理与学生学习会产生  相似文献   

7.
王爱竹 《考试周刊》2013,(53):117-118
<正>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指班集体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欲的力量,二者旗鼓相当。所以,男女之间棋逢对手的关系是最可靠的。情感状态,包括师生的心境、态度、情绪波动、师生间的相互关系等。体育课堂心理气氛作为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本研究从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角度探讨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状况,使我们从另一个视角发现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在学校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教师是否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否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心情舒畅、生动活泼地参与体育教学的各项活动,是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当前,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现状存在着不少偏差,阻碍着体育与健康课教学顺利地开展,影响到体育与健康课的质量。及时矫正学生不良心理状态,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颇为重要。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一些粗浅认识。一、当前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学生存在的几种不良心理状态1.消极心理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不了解体育与健康课学习  相似文献   

9.
通过查阅文献、访问调查等方法,了解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矛盾,找出师生间矛盾问题的关键,以寻求合乎学生心理规律并有利于矫正不良行为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单纯地研究身体素质、技术、体能等是远远不够的.心理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情感体验、意志品质等心理过程.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中心理训练的必要性、心理训练的方法及原则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素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探究高校体育教师负性心理跃迁的影响因素,以改善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的不良心理行为。采取匿名性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抽取福建省10所高校的在校体育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193位高校体育教师中,存在负性心理跃迁的有131位(占67.9%),不存在负性心理跃迁的有62位(占32.1%)。结果表明,目前高校体育教师普遍存在负性心理跃迁。针对研究结果,提出若干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采用调查访问的方法,结合教学体会,分析了体育系新生学习体操的心理特点,并提出教师应采用积极的对策,调整学生学习体操的心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操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的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教学情感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的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体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进入新世纪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开始向健康体育、终身体育方向发展。本从教学诸环节中总结出一些激发学生情感的方法,以期为高校体育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心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意义基础上,从资金投入、师资力量、安全保障、训练内容、训练方式、借鉴国外经验等方面,论证了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闫文龙 《太原大学学报》2007,8(3):122-123,142
运动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着良好的功效。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保证和动力。学校体育课程对培养塑造学生健康心理品质有着独特的作用。学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学目标中应以运动技术教学与身体锻炼为载体;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应以教师的全面健康为保障。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是现代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运用体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从体育教学和心理学角度研究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体育教学中心理障碍的表现和产生原因,提出治疗心理障碍的对策及建议,指出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功能与作用,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学生观应该有自己的特点。本研究通过对福建中学骨干体育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体育教师的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影响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影响体育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影响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其应对措施是倡导体育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相似文献   

19.
教师在从事课堂教学活动时,其心理品质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积极的心理品质对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正面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教师在认知、情绪和性格三方面的消极心理品质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perceived psychological distance and structural distance from management and teachers’ affective organisational commitment (AOC) and organis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ur (OCB). Teachers’ trust in management was expected to mediate these relationships. Furthermore, the adequacy and openness of communica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 making were expected to reduce psychological distance. At 10 Dutch schools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884 teachers completed a questionnaire. The data were analysed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Teachers’ psychological distance had a negative effect on trust in management (supervisor and higher management) and AOC. Trust in management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AOC, and trust in the supervisor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OCB. Structural distance did not influence teacher outcomes. Communica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 making reduced teachers’ psychological distance from management. The 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schoo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