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7年公务员招考在即,你是否了解公务员?你是否适合做公务员?哪个地区、什么职位的公务员适合你的报考?公务员招考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好个人发展方向,在公务员报考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约请有关专家从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公务员考试内容与形式的发展,中央和地方公务员招考的各方差异,报考应结合个人特点并充分考虑竞争条件等方面给以高屋建瓴的指导,我们还采集不同地区不同职位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个案,他们的考试经历和职场故事将使你了解公务员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2.
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报考公务员成为大学毕业生择业的一个重要选择.客观分析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心理,对于引导大学生科学客观地选择报考公务员职业具有直接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1994年8月19日,中央国家机关首次招考公务员,录用名额为490人。在招考报名的3天里有14000人前来咨询.4300人报名。 自中央、国家机关69个部门600多个职位面向2000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公开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以来,近几年高校毕业生报考公务员人数呈不断攀升的趋势,2006年的97个部门8662个职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考10282人,总报考人数接近100万,除海关职位外,通过审核的考生接近40万.个别热门职位的录取比例达到1:2014。与此同时,地方公务员的考录也逐年升温,报考公务员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报名参考公务员,但由于很多报考职务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因此将许多有潜力的优秀大学生拒之门外。鉴于高等学校与军队军地合作为国家培养国防生所取得的成果,本文对高等院校代培公务员作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5.
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大学后的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青年大学生的最大追求。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毕业生为了获得自身价值的提升,每年都有很多的人报考研究生。但自考毕业生报考研究生存在许多障碍。笔者认为,目前自考毕业生考研受到希望考研而又不敢报考的心理情感、报考限制与体制、报考后不知如何复习和迎考方法等三大障碍影响和制约。笔者认为,分析并消除这些障碍,已经成为自考毕业生考研的最为关注的理论与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
资讯     
正山东德州公务员考试首次允许技工学校毕业生报考在今年山东省德州市发布的招考简章中,德州市近四成招考计划向技工学校毕业生敞开"大门",5月29日,德州市公务员招录报名第一天,已有符合条件的技工院校高级班毕业生报考乡镇机关职位。为探索开展从优秀工人中考录基层公务员工作,今年山东省首次允许具有山东常住户口的全省68所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高级班的毕业生报考乡镇机关公务员。"此次招考新政策,是按照省人社厅的统一部署安排的,旨在大力发展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7.
就业热线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2005届的毕业生,今年报考了研究生。由于准备不充分,感觉没有太大希望。我现在第一个冲动就是“复习再考一年!”,但父母建议我还是应该先找工作,安顿下来再说。是回家乡,还是“北漂”,我真的感觉很迷惑,作为一个女孩儿,面临人生抉择的时候总有很多无奈。请老师帮我出出主意。谢谢!小梅小梅:你好!近年来本科应届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的比例越来越高,一些学校几乎70%以上的毕业生都选择了考研。但像当年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样,现在本科毕业生又扎堆儿到考研上,然而总会有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未能如愿,总会有人不得…  相似文献   

8.
根据宪法制定的《公务员法》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公务员法》将使公务员的地位、待遇、管理、招聘更加规范,但是招聘门槛有所提高.主要表现在招收应届毕业生人数的减少.强调公务员要有实践经验,以及对外语考试更高的要求等等尽管如此,在当前求职难的情况下.公务员还是成为高校毕业生以及在职人士的重要选择据统计.2005年公务员报考通过资格审查的合格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的比例平均约为37:1,今年总的招录比例达到了47:1.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9.
当前,报考公务员热已经成为一种主流,大学生群体作为考取公务员队伍中的主力军,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与思考。在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中,从基本行动层次上来看,大学生选择考取公务员的行为,对大学生个体来说是其理性思考的结果;而在系统行动层次上则是择业过程中的非理性表现。因此,应该从个人、政府和学校的角度,积极采取措施,为大学生职业的选择提供帮助与指导,从而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后金融危机时代,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大学生把报考研究生当作规避就业压力的理想选择,新一轮"考研热"如期而至。通过对大学生就业与考研决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毕业行为选择受到个人能力类、家庭类、社会类及价值判断类因素的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本文从毕业生个人、家庭、高校、社会各层面提出了参考建议,并提出了"提升能力、多方引导"下的毕业生行为选择优化的理论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11.
公务员考试涉及学历歧视,前几年已经有人提及,可是对高职毕业生的歧视对待,却少人问津。虽然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幅增加了对高职生的招考名额,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许多专业技术要求不高的公务员,如行政执法类职位,仍然拒绝高职毕业生报考。招考这类职位,限定研究生和本科生,而排除以操作能力、技能训练见长的高职毕业生,是一种过分的、随意的、没有理由的要求,涉嫌学历歧视。  相似文献   

12.
报考研究生是当前临近毕业大学生的一项重要选择,但究竞考研是个什么样的过程,很多学生并不清楚。本文针对研究生考试复习过程及面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从学校层面提出了一系列支持考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河北自学考试》2006,(6):36-36
自考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有两种情况,即本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根据国家招收研究生的政策,报考硕士研究生资格要求为: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往届本科毕业生学历,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须毕业两年(从专科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当年9月10日)或两年以上,并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但是,招生单位有权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考生的学历提出高于大专毕业的要求。所以,专科毕业生在选择报考院校和科研单位前,应向当地招收研究生的部门咨询,确认招生单位是否允许大专毕业生报考,对报考者有什么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4.
吴蔚 《教育与职业》2006,(34):93-94
走进高校校园,随处可见捧着公务员考试书籍的大学生,各大培训机构也存高校贴广告、做讲座扩大招生。“与其说足喜欢公务员工作,还不如说是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结果,现在准不考公务员啊!多一条路就多一个选择。”一位准备报考公务员的大学生如是说。  相似文献   

15.
公务员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及实行,使公务员这一职业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公务员考试中来,大学生更是成了考试队伍的“主力军”,大学校园里出现了报考公务员的热潮。笔者调查发现,在大学生报考公务员过程中存在问题颇多,文中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当代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学生时代结束后走上社会,一般人都面临三种选择:一是报考国家公务员,二是成为企事业单位的职员,三是自己做老板。在现实生活中,恐怕很多人都想自己创业。但是,要真正做一个赚钱的,事业有成的老板不但需要勤奋和智慧,还需要机遇。常言道: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事业都是从小到大,由点滴做起.在不断总结经验、积累资金的过程中,慢慢发展起来的。如果你想尝试个人创业的话,下面的一些小窍门也许对你会有点帮助。  相似文献   

17.
公务员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及实行,使公务员这一职业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公务员考试中来,大学生更是成了考试队伍的"主力军",大学校园里出现了报考公务员的热潮.笔者调查发现,在大学生报考公务员过程中存在问题颇多,文中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当代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数字     
正16省公务员报考人数下滑2014年各省公务员考试大幕拉开。已发布招录公告的23个省区市中,16省份报名人数集体下降,其中15个出现招录、报名人数"双降"局面。如浙江省去年报名者高达36万人,今年则剧减了37%。3945元2014毕业生平均月薪近日,智联招聘发布了2014年应届毕业生就业调研报告,2014届毕业生的期望月薪平均值为4 357元,而实际月薪约为3 945元,今年有更多的应届毕业生选择理性地"逃离"北上广,而超过半数的人选择到省会城市工作,相较而言在华东地区工作的毕业生们收入较高与他们的期望值落差也比较小。对这批毕业生来说,最不愿意从事的岗位前三位,分别为客服、销售和生产加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大学毕业之际,为响应国家关于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的政策,我于4月上旬报名参加山西省组织的大学生"村官"考试,经过笔试和面试等程序而获录取。9月5日到河津市清涧街道办事处报到上班,并担任清涧街道办事处清涧一村村委主任助理。将近一年的"村官"生活,让我锻炼许多,也让我收获很多。结合自己当时的工作经历,这里谈几点体会和心得,希望对打算报考"村官"的同学有所借鉴和帮助。确定切实可行的考试复习思路们方法是顺利考取"村官"的基础。选择报考某地区的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选择公务员为终身职业的人越来越多,报考公务员已成为社会一大热门。在某次职业吸引力调查中,有六成的参与调查者表达了想当公务员的意愿。报考公务员的场面也是一年比一年火爆,很多岗位的录取比例都超过1:100,竞争相当激烈,非同一般。这些年来,公务员队伍已经集中了相当一部分精英分子。如何更充分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引导他们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特别是人事部门不得不考虑,更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为促进公务员职业的顺畅发展,人事部门有必要从制度层面上、组织层面上和文化层面上进行全面而系统地思考,探索构建公务员职业发展的良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