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体系的核心,其阶级局限性应该批判.但民本思想在政治文明的继承性、民族性、结构性三个方面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着契合,这对我们建立以民为本的政治制度、维持以民为本的政治秩序、实现以民为本的政治目的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起源甚早,《化书》汲取前代民本思想的精华,并予以深化和弘扬,表现在四个方面:猛烈挟击封建剥削与压迫,强调以民为本,强调国君均食让利,提出建立“大和”的最高社会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是指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古代社会政治活动的进步状态和改造社会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是一个由政治意识文明、制度性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构成的完整体系,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产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文明的延续以及对世界政治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古代形成的以"民本"思想与和谐思想为核心的进步政治意识,以科举考试制度和监察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制度性文明,和以"礼"体现出来的政治行为文明,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仍有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民本思想与以民为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丹 《天中学刊》2005,20(1):11-15
民本思想萌芽于殷商至西周时期,一直存在于中国古代与近代社会之中.以民为本思想体现在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中、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思想中、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科学发展观中.民本思想和以民为本思想的共同点是:二者都重视民众的作用、都是对"官"提出的要求、都是为了富民;民本思想和以民为本思想的本质区别在于:两者都注重民的作用,但是民的地位不同;"官"与"民"的群体性划分的实质不同;实现利益的主体不同.  相似文献   

5.
关于儒家民本思想历史价值的三个基本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民本思想历史价值的三个基本判断:一是在中国古代,主张治权在君的儒家民本思想与帝制有高度的匹配性,因而长期处于统治思想地位的儒家民本思想基本上得到自我实现.二是在中国向现代演化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民本思想既没有推出过民主共和政治,也没有自发地导出民主思想,其阻滞前进步伐的消极作用占主导地位.三是在构建中国现代政治文明之时,既不能高估儒家民本思想的历史价值,更不能夸大孔孟之道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比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民本思想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阐述它们之间的异同,说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仅是对民本思想的继承更是对其的超越.重点论述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以民为本的精神是我们宝贵的历史财富。  相似文献   

7.
“民本”思想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政治思想之一,它滥觞于夏商,发展于西周,澎湃于诸子之学,它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周初的民本思想是诸子民本思潮的直接导源,在民本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现代的民主建设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君主和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制定治国施政政策的指导思想.康熙是民本思想的倡导者和躬行者,他强调治国安邦以民为本,与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以农为本,保护工商业;关注民生,禁官扰民.这种行之有效的统治策略使清王朝迅速走上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和谐发展的道路,为康乾“百年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民本思想是《周易》政治思想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周易》之民本思想有其独特之处,即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来表达其民本主张,同时,与先秦其他典籍相比,其内容也有创新之处。《周易》的民本思想主要包括亲民之道、观民施治、容民保民、爱民劝民等内容。《周易》民本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于当今的政治文明建设也具有非常有益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主流刑法思想是慎刑思想。这一思想的形成主要受人本主义与民本思想、仁政说和人性论的影响,并在立法和司法中体现出来。对这一理念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司法文化及其历史价值的理解,而且对建立当代法治社会和政治文明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政治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政治心理、政治价值三个层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导,以民主法治观念为核心内容,以人为本、以社会主义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公民政治文化,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精髓、西方政治文明的先进成果与中国的现实国情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新型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2.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是新中国文学理论在改革开放时代精神指引下所创生的学术成果。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所揭示的文学性质,是文学中呈现出来的与人类的生存状态结合在一起的审美意识形态价值。它的产生不仅是中国新时期对艺术的科学认识的回归,而且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思想的回归,在理论基础上是有马克思学说的人学与社会学统一的学理依据的。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在当代中国学术环境中再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否定马克思主义自身的人本主义思想,应该注重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进一步建设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在弄清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才能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努力实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内容、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文化是经济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媒体。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培育企业精神,着力建设企业职业道德。精心塑造企业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5.
开展学风建设是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风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多方面努力进行改进和创新.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校风、教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是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明与善治都是人类在探索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有着从政治文明到治理、到善治、再到政治文明转变的内在逻辑。在这一逻辑中治理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由于治理理念对原有政治体系的冲击,它们之间就会产生一些矛盾,表现在参与主体、法治基础、公共服务、政府管理和信息公开五个方面。所以,要实现政治文明就应按照民主、法治的原则,建立一套部门运转协调、社会法治健全、服务公平全面、管理以人为本、信息公开透明的善治体系。  相似文献   

17.
民本思想是我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核心理念,也是整个邓小平思想理论体系的核心理念。邓小平民本思想哲学内涵丰富,其中最重要的精神就是对民本理论不懈探索。邓小平民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也是新中国思想领域的集中体现。在新世纪,持续加强邓小平民本思想的科学研究,积极推进民本理论的丰富发展,仍然是我们当代哲学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8.
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将育人为本和以教师为本落到实处;要牢固树立统筹兼顾的系统改革思想,兼顾各方利益,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确保人民满意;要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思想,系统推进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与道德建设、教育教学基本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学校文化、生态文明校园建设五位一体的教育教学改革;要牢固树立现代教育管理的理念,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在新时期应赋予高校教育管理新的内容:以注重人本思想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实科学的发展现;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与时俱进,做到观念、制度和管理方法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