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小说最核心的思想是宣扬忠义思想。小说作者就是沿着这一思维格局,把《水浒传》写成了一部忠义传。宣传忠义思想,这是《水浒传》客观存在的最突出的思想倾向。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就《水浒传》的“忠义观”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为了自身的传播,写进了忠义思想及招安、投降的内容。明朝末年金圣叹删去《水浒传》投降打方腊的故事,用评点的方式对其忠义思想进行改造,宋江成了假忠义而真造反的革命英雄。因此“金本”《水浒传》盛行300余年。写了投降打方腊的《水浒传》几近绝迹300余年。1949年以后,金圣叹被骂作是“封建反动文人”而遭批判,“金本”《水浒传》停止出版,而将几近绝迹达300余年的《水浒传》“挖掘”出来,大量出版发行。一生喜爱“金本”《水浒传》的毛泽东,晚年读了这种《水浒传》后批评它是“反面教材”;1998年中央电视台以这种《水浒传》为底本拍摄电视剧,宋江成了令人憎恶的人物;新编的《中国文学史》“补写”了这种《水浒传》几近空白300余年的“文学史”。这种不正常的现象至今仍无改变。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的思想倾向是复杂的。这在其思想内容所反映的作者主观思想矛盾与作品的客观意义不一致。《水浒传》研究中的歧异,主要即本于对这一问题认识不足。今所见《水浒传》版本十余种,书名多冠“忠义”,这与书中的“忠义”、梁山泊“忠义堂”同为彰其“梁山泊水浒寨”“以忠义为主”。《水浒传》的“义”不仅是人民群众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义气、正义感等,而且是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在构陷同道、破坏社会、主动对抗皇权三个方面与传统"忠义"思想之间存在逻辑矛盾。这些矛盾造成了《水浒传》思想的复杂性,也给俞万春留下改造《水浒传》并创作《荡寇志》的机会。《荡寇志》虽然纠正了《水浒传》的逻辑失误,但在思想上却没有取得突破,反而由此损害了自身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5.
《水浒》也叫《水浒传》、《江湖豪客传》、《忠义水浒传》、《京本忠义传》,比较时髦的叫法是“三个女人和一百零五个男人的故事”.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和罗贯中。《水浒》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无可争议。  相似文献   

6.
<正>对《水浒传》这部小说,几百年来一直众说纷纭。封建时代,卫道者咒骂它“奸盗诈伪”(李开先《笑散》引);有识文人则冠之以“忠义”,说它“有《春秋》之遗意”(李贽《出像评点忠义水浒全书发凡》)。今人则或称它“歌颂了农民起义”,或谓之赞美了绿林英雄,或责之宣扬了“投降主义”……观点分歧,莫衷一是。清代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曾将《水浒传》与《离骚》、《史记》等合称为“六才子书”,如果说这之中有比儒家“六经”  相似文献   

7.
冯娇 《考试周刊》2011,(5):25-26
小说《水浒传》通过描写众位好汉被逼上梁山的遭遇,展现了北宋末年的社会状况。宋江的活动贯串《水浒传》全书,正确评价宋江,关系到正确评价《水浒传》。本文以忠义为线索,分析宋江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展现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的主要思想倾向是宣扬忠义,它的忠义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结构,反映了我国多元文化传统的影响。道家对个体生命存在的肯定对李逵等水浒英雄自由人格产生了很大影响,而鲁智生这一人物形象又集中反映了《水浒传》的忠义观跟佛家救世精神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刊行的李卓吾评《水浒传》现存有下列四种繁本:A 容与堂刊《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B 袁无涯刊《李卓吾批评忠义水浒全传》一百二十回。C 芥子园刊《李卓吾评忠义水浒传》一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该书是通过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故事和充满传奇色彩的情节来塑造人物和反映思想的。《水浒传》是描写江湖好汉绿林英雄的一部小说,即啸聚山林,打家劫舍,杀富济贫,替天行道;后来势力强大以后,对抗朝廷,最终招安,为朝廷出力,并博得一个封妻荫子,取得正果,故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者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在四大名著当中,《水浒传》是被广大青少年读得最早最普遍的一部小说,因为它的故事情节曲折紧张,语言很浅显。《水浒传》对于中国人人格的形成,以及他的价值观、审美观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的成书,从南宋初年到元末明初二百多年间,经历了从片断故事(《石头孙立》等)到大致的轮廓(《大宋宣和遗事》),从枝节旁生(如元杂剧里的水浒戏)到融为一体这么一个长期而纷杂的过程。它的原作者是谁?改编者是谁?最后编定者是谁?哪一个版本更接近于原作?这些问题至今仍无定论。但是有一点却无可置疑:在《水浒传》成书过程的每一阶段都体现了各不相同的创作思想。在《水浒传》最后成书时,这些各不相同的创作思想无不留下一定的痕迹,从而造成《水浒传》思想内容的复杂性。然而,如果我们承认《水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该书是通过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故事和充满传奇色彩的情节来塑造人物和反映思想的。《水浒传》是描写江湖好汉绿林英雄的一部小说,即啸聚山林,打家劫舍,杀富济贫,替天行道;后来势力强大以后,对抗朝廷,最终招安,为朝廷出力,并博得一个封妻荫子,取得正果,故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者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在四大名著当中,《水浒传》是被广大青少年读得最早最普遍的一部小说,因为它的故事情节曲折紧张,语言很浅显。《水浒传》对于中国人人格的形成,以及他的价值观、审美观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该书是通过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故事和充满传奇色彩的情节来塑造人物和反映思想的。《水浒传》是描写江湖好汉绿林英雄的一部小说,即啸聚山林,打家劫舍,杀富济贫,替天行道;后来势力强大以后,对抗朝廷,最终招安,为朝廷出力,并博得一个封妻荫子,取得正果,故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者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在四大名著当中,《水浒传》是被广大青少年读得最早最普遍的一部小说,因为它的故事情节曲折紧张,语言很浅显。《水浒传》对于中国人人格的形成,以及他的价值观、审美观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水浒传》,全称《忠义水浒传》,另有一个别名叫《英雄谱》(与《三国演义》合刻)。这部以北宋末年社会生活为背景的小说,通常被评价为“一部正面反映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作品,实际上梁山英雄的个性,更多的反映着市民阶层的人生向往。《水浒传》的一大特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作为“累积型”长篇历史小说在其成书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历史事实、市井传说、文人参与。它所反映的社会思想虽然以正统儒家思想为主体,但这是文人参与创作之后所规范的,其故事本身仍保留有各个时代的文化痕迹。研究宋江这一人物形象的生成,应将他放在《水浒传》成书的过程中,分析其由市井英雄升华为庙堂烈士的历程。宋江是世俗之义与忠义思想融合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16.
武松演讲     
随着电视连续剧《新水浒传》在各大卫视的热播,《水浒传》中那些忠义双全的好汉们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武松这位在《水浒传》中出镜率颇高的大英雄,他在景阳冈上打虎的英雄事迹也再次为人们津津乐道。然而,不知有人想过没有,如果武松生活在一个一切向钱看、处处充满商业气息的社会,那他因打虎成名之后,会有怎样的遭遇?  相似文献   

17.
百回本《忠义水浒传》 十回与后古十回语言风格不同,行文中诗歌的句式不同,对戏剧的描写不同,因此,百回本《忠义水浒传》的后三十回可能是续书。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的创作宗旨是歌颂以宋江为代表的忠义,忠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权奸、“辅国安民”。七十一回以前写梁山好汉的造反行动属于“辅国安民”的忠义之举,七十一回以后通过招安悲剧结局进一步揭露高俅等权奸阻塞贤路、破坏招安、陷害忠良的奸恶,进一步歌颂宋江为国尽忠效力、至死不辞的忠义。  相似文献   

19.
<正>读《水浒传》,既为书中英雄的勇猛神武所折服,也被书里好汉的豪迈痛饮所感染。在《水浒传》里,酒和梁山泊的好汉是相得益彰的关系,它使得这些英雄豪侠的忠义壮举富有风流浪漫的色彩。绿林好汉是如此爱酒,酒已经融入进他们的血液里,成为其生命中的一部分。所以,他们的生命光辉才有酒一样的热烈和豪放。正是在酒的作用下,李逵才憨态可掬,武松方勇猛神武,鲁智深更是直率壮烈。也是由于酒,才有那么多美妙神奇的故事和惊心动魄的打斗。试想,《水浒传》中没有了  相似文献   

20.
《京本忠义传》及其它 从文学作品演进的一般情形来看,当口头文学被写定,并有了刊本出现的时候,它在情节上的变动就趋于停滞的状态,而集中在文字的加工上了。据此,我们可以推想作为繁、简本共同祖本的《原本水浒》,它较繁本应为简;简本既由它删削而来,它自又较简本为繁了。在现存的《水浒传》版本资料中,符合这一要求的,只有《京本忠义传》残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