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阐述了大学学术文化建设与研究生创新科研能力培养间的密切关系;展开了对目前大学学术文化建设与研究生创新科研能力培养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根据研究生培养特点和研究生群体特点开展学术文化活动,提高其创新科研能力的观点,并提出了几点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现象也比较突出,有必要加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要提高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就要改善研究生学术研究的外部环境,改善学术界的不良风气,完善研究生学术管理制度;增强研究生遵守学术道德的内在自律,注重研究生学术道德的系统性,创新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注重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目的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3.
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能有效促进文化创新,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全面质量管理能全面控制和改进影响生产过程的所有因素,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注重顾客导向、过程管理、持续改进和全员参与的理念,能较好地构建研究学术道德体系,促进研究生学术道德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其学术道德和学术能力对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至关重要。针对目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屡有发生的现象,本文以分析影响和制约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因素为突破口,提出注重对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培养,增强其学术自律性,是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切入点,并提出了加强研究生学术自律性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学术权力的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是新生的学术群体,其学术权力受到了不应当的忽视。而研究生的学术权力对于学术风气、学术职业、学术创新等的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引导作用。因此,从学术的话语权、参与权、评判权和交流权等方面加以保障,就成为目前研究生最紧迫的学术权力诉求。  相似文献   

6.
每一位导师都肩负着培养国家高层次人才和促进创新创造的使命,他们是研究生教育的首要责任人。“构建学术共同体、做学生引路人”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导师的必由之路。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营造和谐的大学文化,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文化基础和制度支撑。文章首先界定“研究生-导师学术共同体”核心概念,然后指出“研究生-导师学术共同体”构建对研究生的学术指导、个人发展、学术资源、专业网络和学术声誉等方面具有重要帮助,最后探讨构建“研究生-导师学术共同体”应遵循的三个原则,即“求同存异”“兼容并包”“模范引领”。  相似文献   

7.
学术规范主要包括学术道德规范、学术法律规范、写作技术规范和学术评价规范。当前研究生学术行为失范的现象屡有发生, 这与社会不良风气、学术管理体制、导师学术行为的影响有关, 但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缺位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因而, 高校必须从弘扬大学精神、完善学术道德教育机制、开设学术规范课程、重视导师示范作用和鼓励研究生创新等几方面来进行教育管理, 以使其学术行为趋向道德和规范。  相似文献   

8.
学术规范与研究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建构学术规范首先必须围绕其内涵对研究生展开学风建设:在操作层面上,训练形式规范;在实践层面上,提倡道德自律;在价值层面上,鼓励创新立身,创新是学术规范的核心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9.
离开深刻性的学术,往往只是在未知的门外绕圈子,打着创新的旗号走老路、走弯路,重复前人和别人的工作,最终不能对科学发展和文化建设有积极的贡献。偏离研究生教育的这一本质属性,已经给我国研究生教育造成了不良影响。研究生的学术深刻性成长需要相应的文化环境、组织环境、方法环境、资源环境。它们是学术自由与学术诚信、研究生学术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学术能力可以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文化概念加以理解,这种阐释有助于增进对研究生教育的认识。研究生学术能力以学术论文的撰写能力为符号标志,但对于研究生教育而言不能仅局限于此,除了写作能力外,它还包括学术的想象力和更加宽泛的学术实践能力。借助于能动性、习性、场域和实践感等概念,可以在对研究生学术能力的认识上增添新的视角,即再生产的观点。这里的再生产没有局限于结构决定论的倾向,而是更加强调能动性所带来的变化。同时,基于这种理解,可以利用各种教育力量实现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