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西云 《成才之路》2012,(26):60-60
正体育课准备活动,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练习,以便学生能够尽快地从安静状态过渡到兴奋状态,各运动器官能够得到有效地预热,提高学生动作完成的协调性和准确性,减少动作失误,为体育课练习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和生理准备。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时没有意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没有扎实  相似文献   

2.
在一堂体育课中,准备活动虽然不是主要部分,但它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体育老师必须高度重视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在激烈运动前做准备活动的良好习惯。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准备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体育知识,熟练掌握体育技能的愿望。准备活动的鲜明节奏,优美动作,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自身肌肉活动的体验,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3.
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从事比较剧烈的运动之前,往往需要做一些准备活动,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使身体能够尽快地由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作为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运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对准备活动认识不足运动生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准备活动能够促使血液循环加快,能使体温略微升高,能提高肌肉的收缩力以及人体动作的协调性,避免运动损伤。准备活动直接关系到整个体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由于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存在轻视现象,准备活动期间学生动作不…  相似文献   

4.
准备活动的目的主要是预先动员人体的运动器官、内脏机能等,使之达到一定的功能水平,为在正式练习或比赛中能充分发挥最大效率而进行生理、心理准备。在中学体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准备活动的时间安排有限,要在短短的时间内通过简单的身体练习,使身体机能由运动前的安静状态迅速进入到工作状态,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场地器材、教学内容和气候条件等因素来安排准备活动。如何合理安排一节课的准备活动,使之达到预期目的,是体育教师始终探索和改进的教学实践之一。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在准备活动中值…  相似文献   

5.
准备活动是学校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任务中的一部分,准备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准备活动运动不重视、认为做准备活动运动没有必要,学生不重视准备活动运动的根源在教师,教师没有经常对学生强调做准备活动运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在内容设计上走固定模式过于单调,跑步加徒手操,不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在施教过程中也是没有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做好准备活动运动的良好习惯。下面就对准备活动的认识、如何进行准备活动?如何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内容有哪些?如何确定准备活动的运动负荷等方面我个人作个浅谈。  相似文献   

6.
1、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的创新。我们可以先讲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的要求,准备活动的热身操节奏要稍快,把身体充分活动开,教师可以教动作,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学动作,准备活动时学生可以一个人编一套热身操,也可以一组编一套热身操,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这一套操,整理运动也按上述方法进行。这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外就会认真去准备,在课内学生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  相似文献   

7.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一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有一些技巧不妨一试。1.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的创新。我们可以先讲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的要求,准备活动的热身操节奏要稍快,把身体充分活动开,教师可以教动作,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学动作,准备活动时学生可以一个人编一套热身操,也可以一组编一套热身操,在音  相似文献   

8.
董夏洁 《黑河教育》2011,(10):33-33
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各种身体练习,是人体由安静状态向兴奋状态逐渐过渡的一个过程,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必须认真对待体育准备活动,充分发挥准备活动的作用,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创造条件,使学生养成在参加激烈运动前先做好准备活动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9.
汪德明 《时代教育》2010,(1):163-163
许多体育考生和部分教师在参加体育素科考试前忽视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的安排不够科学合理。科学合理地安排准备活动,对提高体育考生运动成绩,充分发挥训练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庄文财 《成才之路》2014,(17):43-43
正一、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1)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度,激发热情。多数学生并不热衷于练习枯燥乏味的课前准备活动,这往往导致他们的体育动作不规范,甚至引发身体健康问题。这一现状,促使任课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采取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新颖的游戏形式,以此来大大提升学生对体育课堂运动项目的兴趣,练习效果也可以达到最佳状态。以体育课结束部分为例:任课教师可采用音乐伴奏法辅助教学,此举不仅减轻了  相似文献   

11.
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情况较为普遍,应引起学校和教师的高度重视,运动损伤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更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调查得出:运动损伤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忽视课前训练(赛)前的准备活动、缺乏科学训练方法,运动量太大造成过度疲劳,又不注意运动后疲劳的消除,以及学生技术素质较差,练习时技术动作不正确等因素所致,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到运动损伤发生原因和发病规律,找到预防损作的有效方法,为改进教学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实际就是运动前的热身活动,准备活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上课的质量和安全。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选择要根据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训练的时间,从教学实际出发。事实证明,准备活动不充分,可能会使学生出现反应迟缓、动作僵硬、动作的准确性和协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已成为向学生实施终身体育的最直接的途径。本文论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加强准备活动的练习,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练习质量,防止运动损伤。并提出教师都要重视准备活动的作用,合理安排课的内容,使准备活动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为了避免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造成不必要的运动损伤,教师要以严格认真的态度对待准备活动,为学生做出表率,要正确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做好准备活动,在专业技术课中设立领操员,将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有机结合,合理确定准备活动的运动量和强度。根据课的类型和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选择安排准备活动,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提高教学训练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高原体育教学中,将20分钟的准备活动改为30分钟,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过程明显加快。事实证明,科学地研究一堂(90—100分钟)体育教学课准备活动的时间,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加快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已成为向学生实施终身体育的最直接的途径。本文论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加强准备活动的练习 ,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能 ,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 ,提高练习质量 ,防止运动损伤。并提出教师都要重视准备活动的作用 ,合理安排课的内容 ,使准备活动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各利一身体练习,是人体由安静向兴奋状态逐渐过渡的一个过程。通过身体的活动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大脑皮层对运动器官的有效渊节。使动作完成的更加协调、准确,减少失误。通过身体的活动系统和各种器官预热,使其达到最佳温度,为发挥最大的身体运动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体育教学准备活动的任务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各种方法.尽快把学生的思想注意力集中到体育课上来。迅速地进人体育教学的身心状态中。把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充分渊动起来。跟上运动的节拍,精神饱满、情绪高昂的开始体育课的学习。  相似文献   

18.
初中体育课的准备活动能提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还能使体温略为升高,使肌肉、肌腱都处于良好的状况,增加弹性、伸展性,有效地预防运动伤害。在身体机能最佳状态.心理活动达到最佳水平时,投入到体育学习活动中来,有利于掌握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增进身体健康。而准备活动不充分、不正确,会造成学生学习效果差乃至酿成教学事故。以下四种情况为体育教学准备活动之大忌。  相似文献   

19.
康旭峰 《教育革新》2009,(12):67-68
在体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选择在雨天上理论课或随机安排。课前的准备不充分,教学内容随堂安排现象多,教学方法单一.雨天又具有不定时性,教师很难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这样.匆忙中上课难以保证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在其它学科教学中已经司空见惯的.而在体育教学中的使用率却并不高。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体育欣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体育理念和实际操作能力,是改善目前体育理论教学现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各种身体练习,是人体由安静状态向兴奋状态逐渐过渡的一个过程。适当的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大脑皮层对运动的分析和判断的综合能力,使运动系统和各种器官预热,使动作更加协调,从而减少错误,避免损伤。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任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准备活动认识不足。前不久对学生和教师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认为做准备活动没有必要的学生占85%左右。应该说学生不重视准备活动的根源在教师,因为很少有教师经常对学生讲述准备活动的重要意义,而在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