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在现场》中的媒体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静 《记者摇篮》2010,(9):48-49
作为现令最流行的新闻类型,民生新闻以其独有的特色在传媒界技压群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传媒也将不断地推陈出新,巅峰时期已过的民生新闻收视率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民生新闻将何去何从?专家学者所谓的后民生新闻时代将如何发展?公共新闻能否取代民生新闻?不同的人分析不同,解释各有差别。  相似文献   

2.
《声屏世界》2011,(11):101
至爱传媒问鼎王道江西五套成立于1999年。成立之初,硬件、人才、收视率在省台都相对落后。2004年,江西五套着手建立爱心品牌,打造中国最红的爱心传媒。至2007年,仅仅三年时间,就凭着品牌建设的卓越成绩成功跃居全国地面频道前八强、全国公共频道第一名;新闻栏目《第五社区》在全国民生新闻十年唯一的一次评选中荣获"中国优秀民生新闻栏目"  相似文献   

3.
叶利 《声屏世界》2006,(4):16-17
在传媒市场上,向来没有永远的赢家,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呈现出一种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局面。从目前中国来看,娱乐节目市场似乎是从2000年开始风起云涌的“真人秀”的天下,而新闻节目则似乎是以2002年开播的《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新闻为新宠。这仅仅是个巧合吗?纵观对于这二者的研究分析成果,笔者发现真人秀和民生新闻虽然看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领域内的事物,但是在二者的背后却是相同的渊源和精神,相似的话语和操作。在历史的同一时期出现的事物似乎应该具有某种程度的关联,也许不足为奇,但是两个不同领域内出现的事物的这种高关…  相似文献   

4.
价值分析正确评价新闻价值,能促进新闻作品产生显著的传播效果。新闻报道者根据新闻价值量的大小选择新闻事实,正确认识和估价新闻价值,可以扩大新闻的覆盖率,增强新闻作品的社会影响。因此,评析新闻价值是传媒评论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新闻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在我国新闻学界,往往将新闻价值税为事实本身的属性,把它仅仅归结为重要性。接近性、趣味性等要素。那么,究竟由谁判断这些要素呢?评价者只能局限于报道者的主观范畴。其实,新闻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马克思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  相似文献   

5.
于潇 《新闻窗》2011,(5):43-43
近年来,在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方针指导下,新闻界兴起关注普通百姓生活状况的民生新闻,从广播电视媒介到平面媒体,从小民生扩充到大民生,成为新闻传媒时下最惯用的新闻表达手段。从新闻业务的研究角度看,什么样的新闻是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为民生新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社会急剧变革、各种矛盾凸现为民生新闻提供了需求空间,三贴近为民生新闻的发展壮大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而激烈的传媒竞争又为民生新闻的发展推波助澜。当前,充分发挥自身能动作用,提升民生新闻的宣传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是摆在各级传媒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新闻文化是什么?数学是什么?新闻文化的数学观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新闻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传媒文化、舆论文化、交往文化、历史文化,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程栋 《当代传播》2011,(1):66-68
某些学者指出,"公共新闻"是民生新闻走出被人诟病窘境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面.这不仅没有可靠的社会语境的支持,也缺乏新闻范畴体系的逻辑学依据.民生新闻是依报道对象所划分的与"吏治新闻"相对的一种新闻类型,与"公共新闻"、"公民新闻"(参与式新闻)逻辑划分标准不同,都应作为成员,共同完成新闻范畴的增量革命.三者也不是新闻史线...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无论从内容还是社会舆论影响方面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新闻所肩负的传媒导向功能在民生新闻中得到了显著的效果。因此,在对民生新闻的采编上要格外注意传媒导向的重要性,从而提升民生新闻的质量,实现民生新闻重要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潘阳 《新闻前哨》2012,(10):93-93
如今.民生新闻已遍布全国大大小小的电视台.占据着每个台的黄金时段。虽然,民生新闻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媒体号召力,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伴随着认知的不足、新闻来源的不稳定和同质化竞争,地方电视台的民生新闻陷入了低俗琐碎的瓶颈。如何突破瓶颈.获得持续发展的能量和空间呢?一、树立大民生观念现在,不少地方电视台还把“民生新闻”简单地等同于“社会新闻”,民生新闻的内容也多局限于家庭琐事、邻里长短、鸡毛蒜皮、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小民生范畴。做出的节目只满足于新闻事实的简单堆砌.缺乏深入的阐释和挖掘,缺乏对现象规律性的把握.使民生新闻流于表象而无法自拔。不得不承认,这些琐碎小事的确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的确能引起人们一定的关注度,可是。如果一天到晚都是这些内容,新闻的内涵在哪里?新闻真正的意义又在哪里?长此以往.民生新闻的生存和发展势必受到极大的威胁,最终会被大众所遗弃。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民生新闻越来越受广大传媒业的青睐,也引起了广大受众和传媒理论界的普遍关注,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对民生新闻的提升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针对民生新闻品质的提升提出两种实现途径,简要地分析了民生新闻品质提升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2.
民生新闻的价值“迷离”了吗?民生新闻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究其根本在于它的“平民化”本色,以平民的视角观察社会,以平民的语言表达新闻,更多的关注投给了普通百姓、更多的话语权交给了基层群众。从本质上说,民生新闻所涵盖的价值取向的根本点在于“民生”和“民主”。  相似文献   

13.
电视民生新闻的误区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民生新闻是当代社会民主进程加快、传媒产业化竞争加剧、媒介功能发生重大转型的产物。本文分析了民生新闻的种种误区、成因及后果,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传媒技术的革新和新媒介生态环境的深刻变化,电视民生新闻逐渐显现出娱乐化、同质化、琐碎化、低俗化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从新媒介生态环境和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念界定出发,分析了电视民生新闻传播的社会生态特征,探讨了新媒介生态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文化传播路径,为推进电视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贵平 《新闻前哨》2009,(10):55-56
电视民生新闻从2002年开始兴起,现已发展成为中国电视传媒的主流。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体现了电视传媒的平民化趋势。是电视新闻理念和节目形态的一大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新闻实践和理论探索的不断深入,电视民生新闻自身的局限性与不足日益明显。一些民生新闻远离重大时政报道。回避主流话题和主导舆论,止于表层地堆砌日常琐事:有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样态失范.流于随意.叙事风格低俗化。这些势必有损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社会新闻范畴中的民生新闻异军突起,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但是在民生新闻栏目持续升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其发展中的一些误区,如果忽视民生新闻中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在实践中必然导致一些反理性的思潮泛滥,从而产生不良的后果。事实上,这正是民生新闻节目一味强调所谓民本取向所带来的必然结果。那么,民生新闻的民本取向为什么会带来如此大的悖论呢?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传媒上出现了一种崭新的新闻形态——民生新闻。它以关注普通百姓状况为核心,发轫于电视媒体,迅速延伸到平面媒体,并从小民生扩充到大民生,成为新闻传媒最新锐的表达手段。  相似文献   

18.
《声屏世界》2008,(8):59-59
大学毕业的时候,有人告诉我,民生新闻不就是拉拉家常、讲讲家长里短吗?时间过去了两年多.每天都在和民生新闻打交道,听的看的多了,也品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其实那里说的已经不仅仅是家长里短.我们也有对政令的民生解读、柴米油盐的快乐和幸运、大型活动的造势渲染。  相似文献   

19.
李丹 《记者摇篮》2009,(1):28-29
民生新闻传递民声、反映民意、沟通民情,是民众利益诉求的一条通道。由于大众传媒既可传达公共舆论,又可影响公共舆论,因此传媒对营造良好的公共舆论环境、提升人们的公共责任有着很大的运筹空间。当今,民生新闻已是媒体关注和报道的焦点,面对新的形势,如何提升民生新闻的有效性和影响力值得传媒人深思。  相似文献   

20.
电视民生新闻发展到今天,不能说没有问题和缺憾。电视民生新闻的价值何在?民生视角的价值何在?不搞清楚这些问题,所谓民生新闻的改革都可能是无的放矢,更遑论民生新闻未来发展的预测。有鉴于此,本文从对民生新闻的两套认知话语体系考辨入手,探讨电视民生新闻带给新闻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