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从二道沟金矿床矿石物质成分、矿物组合、金的赋存状态、金的富集规律等方面阐述了二道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从硫同位素、氢氧同位素、石英的包裹体等方面对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及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二道沟金矿床δ34 S‰值说明金矿床溶液中硫的来源与深源岩浆活动有关,δ34 S‰值显示出岩浆成因的热液硫化物的特征;石英的氢氧同位素也表明成矿具有岩浆热液的特点;成矿热液是一种混有少量大气降水的以岩浆水为主要组分的岩浆热液.石英包裹体温度均一法273℃,爆裂法340℃.二道沟金矿床成因类型是中温岩浆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荒沟山金矿区位于老岭成矿带中部。本文对该地区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矿体赋存于下元古界珍珠门组和大栗子组之间的断裂带内,严格受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系演化晚期的斑岩或中基性脉岩控制;金矿化主要与珍珠门组大理岩有关。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矿床硫主要来自围岩和地壳深部岩浆的混源硫;部分成矿热液来源于大理岩,金矿与闪长岩为同源岩浆热液的产物等。综合分析得出该矿床为典型的低温热液硫化物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新疆包古图斑岩铜矿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发现的包古图斑岩铜矿床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达尔布特断裂以南的包古图地区。通过对V号主要赋矿岩体及钻孔岩心的野外和镜下观察,研究了矿体矿化情况、蚀变分带特征和矿石组合。对该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分类研究表明,主成矿期成矿温度在180℃~450℃,包裹体的形成压力多在1~9MPa。由此得出的斑岩体的侵位深度在100~600m。黄铜矿和黄铁矿的δ^34S变化范围分别是-2.4‰~-0.8%o和-2.7‰~+0.7‰。对该矿床的初步研究认为,矿床是在埃达克质岩浆侵位到地壳浅部冷却成岩后,经历了两期含矿热液的作用而成矿的。早期形成Cu、Fe、Mo、Zn的硫化物矿物,可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晚期形成Cu-Te-Bi-Au-Ag的复杂矿物组合。早期矿化形成的辉钼矿Re-0s年龄是310Ma。  相似文献   

4.
浙江淳安潘家铜钨多金属矿是浙西新近发现的大-中型地层-构造-岩浆综合控制型矿床,矿体主要产于大铜坑岩体与震旦系蓝田组中及其接触带。本文尝试运用黄铁矿S、Pb同位素示踪的方法探讨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矿区黄铁矿硫同位素组成δ34S值集中在3.7%~5.3%,且花岗闪长斑岩-蚀变花岗闪长斑岩-角岩化围岩中δ34S值有逐渐增加,反映了硫质应为侵入岩体与沉积地层两个端元的有效混合,且以岩浆源为主的地幔源区特征;Pb同位素组成为高放射成因的Th-型异常铅,同位素组成μ(238U/204Pb)值特征、Zartman构造模式图、Δγ-Δβ成因分类图解显示,矿区铅具沉积成因和岩浆成因两种形成机制,前者为壳源,后者为幔-壳混源。综合研究显示,蓝田组地层和大铜坑岩体均为成矿母岩,且以后者为主,成矿物质为幔-壳混合源区。  相似文献   

5.
赤城县青羊沟铅锌银矿床的成因类型,众说不一。文章从矿床的地质特征、地层与成矿之关系,矿体与构造之关系,成矿元素具活化转移的特点,依据包体测温,铅、硫同位素组成之结果,得出该矿成因为"层控变质岩浆热液叠加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云南毛坪铅锌(银、锗)矿床是川滇黔成矿域滇东北地区以碳酸盐岩为主岩的中-大型铅锌(银)矿床的典型代表。矿体空间分布严格受NE向层间断裂带和猫猫山倒转背斜的控制。主要脉石矿物(铁方解石、方解石及白云岩)中的流体包裹体发育,一般较小(3~15μm),主要为纯液相和液相包裹体,常沿矿物结晶面密集成群展布。成矿流体属Na^+-K^+-Ca^2+-Cl^--F^-型,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80—218℃,盐度为4.1wt%-9.5wt%NaCl,成矿压力为406×10^5~570×10^5Pa。在主要脉石矿物流体包裹体中,Na^+/K^+(1.54~4.53)与Cl^-/F^-(0.72~156.33)较高,而重晶石流体包裹体中Na+/K^+(0.32~8.36)与Cl^-/F^-(1、06~16.77)较低。成矿流体的(D为-23‰~-64‰,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中流体包体(^18OV-SMOW依次为0、3‰~6.2‰,-9.0‰-3.4‰和-6.8‰~-12.7‰。脉石矿物的(^13CV-PDB为~1.1‰~-3.7‰。以上信息更好地揭示了成矿流体是变质水、岩浆水和建造水混合的产物,它们与沉积作用、昆阳群基底的变质作用及岩浆热液作用有关。该矿床本身可能是富含铅、锌、银等成矿流体对流循环沿构造“贯入”而成。该矿床不同于典型的MVT型铅锌矿床,是一碳酸盐岩为主岩的铅锌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矿床的矿体地质、矿物成分、矿物嵌布及围岩蚀变特征,初步研究认为:银铅锌矿成矿与变质岩系、断裂构造、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矿床成因类型为低温岩浆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查岗诺尔磁铁矿床产于南天山造山带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火山一沉积岩中。通过对矿石的结构、构造以及矿石矿物详细研究,结合矿石矿物的化学特征,表明该矿床形成与火山作用尤其是隐爆作用密切相关。该矿床成因上属于受热液作用叠加改造的岩浆型矿床。  相似文献   

9.
广西横县金矿形成于白垩系下统新隆组,呈脉状、似层状、似板状产出,具块状、角砾状,条带状构造,矿物组成主要以一套低温热液矿物组合为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41t℃~155℃之间.围岩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重晶石化.金与硅化关系极为密切.矿床的成因类型属地下热卤水溶滤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对夹皮沟地区夹皮沟群变质岩一斜长角闪岩及夹皮沟和二道沟金矿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及单个包裹体成分激光拉曼光谱研究。结果表明:金矿石中发育水溶液相、含CO2相及CO2相等三类包裹体,成矿过程中,流体经历了NaCl-H20.CO2体系的不混溶作用,各类包裹体均一温度157.2℃~440℃,盐度1.8%~11.6%NaCleqv,流体密度0.54—0.96g/cm^3;变质岩中以发育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为主,其均一温度为260℃~480℃,盐度为36.5%-54.8%NaCleqv,流体密度为1.06—1.17g/cm^3,反映了变质流体为一中温、高盐度、高密度均匀NaCl-H20热液体系。成矿流体与变质流体存在明显差异,表明该区金矿床成矿流体并非来自太古代变质热液。结合新近的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和测年数据,认为本区金矿成矿流体以来自岩浆热液为主,矿床成因属中生代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1.
热液金矿床中黄铁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大量收集了热液金矿中共生矿物黄铁矿的资料,总结了热液型金矿床中黄铁矿的物理特征、分布特征。根据其特征从中提取出矿床成因信息,含矿与非矿矿物特征以及判定矿化程度、矿床规模和矿体剥蚀程度的指标,对寻找金矿体具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蓬莱地区金矿床以石英脉型为主,其次是蚀变岩型;成矿条件与著名的玲珑金矿床相似。金主要产于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金矿床中主要存在两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CO2-H2O包裹体和中低盐度的NaCl—H2O溶液包裹体。CO2-H2O包裹体气相以CO2为主,可含少量CH4、H2S、CO。其中,黄铁绢英岩的石英中含有丰富的CO2-H2O包裹体,而黄铁矿石英脉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富CO2与富H2O的CO2-H2O包裹体共存。显微测温结果显示,黄铁绢英岩中的CO2-H2O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230℃~300℃;而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220℃-390℃,鉴于这些包裹体是从不混溶的CO2-H2O流体中捕获的,因此它们的温度下限220℃~250℃左右,应该看作是它们的形成温度。成矿早期流体为富含挥发份(流体密度0.92~0.985g/cm^3)、中低盐度(4.15%~5.23%NaCleqv)的流体:到主成矿期逐渐演化为温度升高,盐度变化范围大(1.02%~15.5%NaCleqv),水溶液以NaCl为主,气体仍以CO2为主,但可含少量的CH4、H2S、CO及有机质等的流体(流体密度0.32~0.99g/cm^3);成矿期后的流体盐度、温度及CO2含量降至最低。本区矿床中石英的占δ^18O值变化在13.8‰-18.3‰,成矿流体的占δ^18O值在4、9‰-10.9‰之间,流体包裹体中占D变化范围很小,从-78‰变化到-101‰,主要集中在-78‰~-88‰之间。由此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伴有大气降水的参与。在主成矿期成矿流体表现出明显的多期、多来源特征。温度降低和流体不混溶是导致金等成矿元素沉淀和富集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控矿地质因素及成矿物质来源的研究,阐明了雷门沟钼矿属典型的斑岩型钼矿床。矿床钼矿化与岩浆期后热液活动严格有关,矿化金属矿物及与矿化关系密切的热液蚀变矿物均为高中温矿物,表明矿床成因类型属高——中温热液钼矿床。雷门沟钼矿区内及外围存在有找矿远景的地段,区域上有找寻该类型矿床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湖南桃江县泗里河锑矿床成因模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忠武 《内江科技》2012,(4):161-162
文章认为泗里河锑矿床是一个典型的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笔者以成矿地质环境为基础,结合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特征,重点关注矿质来源、矿液形成、迁移、富集方面并阐述了本矿床的成矿作用,总结得到矿床成因模型。  相似文献   

15.
五道岭钼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滨绥断裂南侧,平山全孝复式背斜的次一级褶皱构造小岭向斜的西翼。晚二迭世一撮毛花岗岩体的南缘。区内共发现22条钼矿体,l条铁矿体,l条黄铁矿体。l号钼矿体规模最大,占总储量的80%,矿体呈不规整脉状和透镜状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矿床。其工业类型为钼、黄铁矿、高硫铁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辽西二道沟金矿床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特征矿物以及硫同位素地质化学特征论述,说明了金矿经历了含矿热液形成期,改造期和定位期三个成矿期,为岩浆热液交代型金矿,用图示表征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丁春梅 《青海科技》2007,14(5):32-36
滩间山矿体产于中元古代的万洞沟群碳质千枚岩、片岩段中,部分矿体产于脉岩中。事实证明,滩间山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硫、铅、碳—氧及氢—氧等同位素和黄铁矿化、硅化的特征均证实了该矿物源的"二源性",即成矿物质既来源于容矿原岩,又来源于岩浆热液。成矿的物化条件,即对矿石和围岩中包体的研究证实,滩间山金矿属中低温浅成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对云南元阳县大坪大型金多金属矿床矿脉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的研究表明,矿区内大量的矿脉是叠加成矿的产物,空间上具有并置、侧列(现)、再现等复杂关系,成矿可分石英.黄铁矿(主要形成金矿化)和石英.方铅矿(主要形成铜铅银矿化,并叠加有金矿化)两个阶段共7个亚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流体包裹体以个体小,数量多。杂乱分布为特征,以二相气液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变化区间为165℃~393℃,平均258℃;流体密度为0.648—0.7984g/cm^3,盐度变化为13,72%~18.96%NaCleqv,平均17.13%NaCleqv,捕获压力为64MPa左右。流体为含CO2的NaCl-H2O体系,在成分上相对富集Na^+、Cl^-、CH4和N2、NO3^-等组分,从早到晚,具有Na^+、Ca^2+、SO4^2-略有升高,而K^+有所降低的趋势。石英方铅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大小混杂,杂乱分布或呈线性排列,以CO2包裹体为主,并有二相气液和少量单相包裹体。均一温度177℃~372℃,平均284℃,流体密度为0,7413~O.9518g/cm^3,盐度变化为10.86%~21.26%NaCleqv,平均14.16%NaCleqv,捕获压力为60MPa左右。流体属为NaCl-H2O-CO2体系,在成分上以相对富集Na^+、K^+、SO4^2-为特征,部分脉体的流体包裹体中还含有一定量的Ca^2+、Mg^2+等离子。矿区不同(亚)阶段矿石氧同位组成总体变化较小(2.65‰~6.0‰),氢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120%~-40‰),其中石英-黄铁矿阶段H、O同位素组成变化均较小,以岩浆源为主,而石英.方铅矿阶段氢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表明有新的流体加入,但也以深源流体为主;石英-方铅矿阶段一个铁白云石的δ^13C值为-4.81%o,而石英.黄铁矿阶段晚期方解石碳同位素组成变化为-2.79‰~-4.34‰,平均-3.75‰。不同矿脉黄铁矿、方铅矿的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为0.3‰-4.4‰,其中石英-黄铁矿阶段为0.3‰~4.4‰,石英-方铅矿阶段为0.5~4.3‰,总体上与深源(地幔)碳、硫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综合对比研究认为,大坪金多金属矿床为源于深部的多源成矿热液在同一容矿空间充填的结果,叠加成矿作用与区内长期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矿床为中-高温热液硫化物.石英薄脉型金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9.
对地球科学的研究目前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其中对源区示踪以及地质测温的研究尤为重要,在这个领域中发展相对成熟的就是对地球化学示踪以及稳定同位素测温。在自然界之中分析每种矿物之间的各种分馏系数,来计算其在热力平衡条件下所产生的相应的温度函数,这是地球化学理论在稳定同位素研究的基础上,对同位素分馏系数的最为准确、精准的确定。将对同位素交换原理、热液交换实验、碳酸盐交换实验、CO2交换实验、矿物流体交换实验以及化学合成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塔源二支线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的东段,德尔布干构造-岩浆带的东北段,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中型矽卡岩型PbZn-Cu-Mo多金属矿床。矿体呈透镜状赋存于上石炭统新伊根河组的接触交代成因矽卡岩中。该矿床中金属硫化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根据塔源二支线多金属矿床的金属硫化物生成顺序,由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结合电子探针数据分析,通过计算所得的各金属硫化物平均化学式与其对应金属硫化物的标准化学式对比表明,其平均化学式的S元素比例逐渐减弱,表明对应矿物生成的还原环境在逐渐减弱。显微镜下,闪锌矿多呈灰褐色,常见闪锌矿被方铅矿交代,形成交代结构,也可见方铅矿与闪锌矿形成共边结构,电子探针数据显示闪锌矿Zn/Fe的变化范围为31.10-103.20,分布在低温(150℃)和中温(150-250℃)区间。Zn/Cd的变化范围为172-204,说明本矿床闪锌矿属于中偏低温闪锌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