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古建筑因其特有的价值和文化内涵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学者们开始对古建筑书籍文本进行翻译研究,但结果良莠不齐。问题在于译者没有对其进行文本分析,忽略了古建筑文本的特殊功能和交际目的。而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为古建筑文本翻译开启了新角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她的三大文本类型"信息型"、"表情型"和"感染型"理论说明文本类型决定翻译方法,译者要根据不同文本类型的不同的功能和交际目的,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结合赖斯的文本类型与翻译方法相关理论,以贺州古建筑文本为研究对象,从分析贺州古建筑文本翻译研究现状入手,对其进行翻译实践研究,探讨古建筑文本的翻译特点及翻译方法,把贺州古建筑的风貌展现在中外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2.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具有一定的知识性。但它也是一篇文章,教学时应把它作为一篇普通的课文来对待,通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梳理文本结构层次和赏析文本细部语言,多角度、有层次地探究文本,把说明文的文体知识渗透在阅读对话中——特别是每一个活动环节后的小结,应让学生在探究与对话中强化说明文学习的要求,从而逐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说明文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3.
现今,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全面提升初中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语文文本的阅读理解与应用能力十分必要。初中语文文本体裁类型十分多样,从文本的内容及表达方式上来看,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温儒敏教授主编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说明文的选材特点和教学策略。围绕这一话题,本文主要从部编版初中语文说明文入选篇目梳理与分类、特点分析、当前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现状、优化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的有效路径四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4.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主要用来说明事物的特点和发展变化规律、分析前因后果,使读者获得必要的信息,使人们对事物有个清晰、完整的了解和认识。说明文分为四种类型:实体事物说明文,包括说明书、广告、解说词等;事理性说明文,包括理论性概念解释、书文简介、教材等;文艺性说明文,即要把说明的对象拟人化,进而编成一个故事介  相似文献   

5.
《神奇的极光》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解读一向是人们所忽视的.人们尤其不太注意文本内涵的解读,以为它只不过是讲了一些一看就懂的科学知识而已,因为这里涉及不到什么复杂的形象分析与深刻的内涵寄托。所以教师往往是表面化地把文章内容再“说明”一下。比如《神奇的极光》一文,  相似文献   

6.
余耀清 《师道》2010,(3):28-29
本教学案例针对说明文内容单调而枯燥的特点,深入挖掘文本中能激活学生阅读与思维的“米”源,为说明文的赏读教学提供了一点可供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奇妙的克隆》是我上过的一节公开课。"这是一堂科学知识课,不是语文课。"面对这样的评价,我的心中不禁产生了疑问:我的《奇妙的克隆》怎么了?首先,讲讲我的教学设想。一是定位。因为前一个单元的特殊地位,我没有把说明文的常规教学定位为《奇妙的克隆》第一课时的内容,而是把立足文本,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8.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从文体上看,是说明文单元;从题材上看,是有关中国文化题材的文章。传统语文教学本着知识本位的语文观,常常从说明文的文体入手来解读课文。而新课标更强调文本的人文内涵,淡化文体知识,在单元教材的编选上虽兼顾文体,但更注重题材内容的相关性。基于这样的认识,对此单元课文的解读,重点应放在对文本内容及内容所反映的文化的理解上,而不应该只局限于文体知识的把握。但目前,教师对此单元的教学仍存在两个问题:一、仍以文体为中心来解读文本,把本来蕴涵着丰富文化内蕴的课文,变为了枯燥的说明文范本;二、一些教师知道应该…  相似文献   

9.
<正>说明文是教材独特而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标准,通常从阐述性、述说性、文艺性三个角度将说明文分成三种类别。文艺性说明文与其他两种说明文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了文学的表现手法,它通过文学的手段传播科学知识,使得说明文充满文学趣味,让学生在较为形象化的表达中缩小与文本的距离,点燃学生科学探索的欲望,体现了文体的理性与文本的感性相结合。基于这样的特点,在教学文艺性说明文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其特点,分析文本的结构,围绕其特点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10.
说明文的开头和结尾河北省高碑店市周彩霞一提起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记叙文,而往往忽略说明文。虽然说明文的特点是平实、简明,不必像记叙文那样,用倒叙或悬念式开头来吸引读者,也不必用含蓄的结尾引人深思,但是好的说明文在开头结尾上也是相当讲究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对我党新时期党建理论作出体会性阐述,指出要深入学习"七一"讲话需要弄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性和现实针对性,着重把握好"两个关系".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众多诗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诗学理念,在具体写作实践中也开始关注诗歌的本体建构,强调诗歌的叙事性因素,并建立起了一种体现个人化写作时代特征的个体诗学体系.这是90年代诗歌写作与理论阐释所出现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3.
翻译中的译老化现象,主要表现在语言老化,风格老化和思想老化三方面,翻译应及时推陈出新,并注意读的审美习惯和价值问题,这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双视角"研究方法学术观的阐述,基于民族文化哲学性的相关内容,从"双视角"理论在我国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运用及发展等方面给予初步梳理与分析,就呈现的学术特点和存在问题予以历史反思和文化批评色彩。"双视角"理论不仅建构了彼此平行的双向考察理论框架,并对研究者的角色相互转换进行考察,致使研究范围逐渐扩大;但同时存在单向性研究,整体性关注不够、价值观念偏移等不足,着重寄望于未来能加强学术研究领域内各方面的纵深开掘。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继承和发展“两点论”的基础上,从“三点论”视角出发,对江泽民同志的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加以阐述,深刻分析了其哲学特点,对于启迪人们的思维,指导人们的行为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解决好邓小平理论课教学的学风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正确看待和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要把邓小平理论课教学与学习邓小平的革命风格和嵩高品格有机结合起来,与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江泽民同志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统一起来,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一致起来。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典词学政教批评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政教批评在古典词学中的承传运用;政教之论在古典词学中的承传阐说。在第一个维面,由宋到明,词学政教批评的色彩较为淡薄,但发展到清代,不少词论体现出鲜明的政教批评的视点和色彩。在第二个维面,其承传阐说的内容主要围绕诗词同道,词的创作旨向要入乎雅正、合于风雅之义来加以展开。上述两个维面将古典词学政教批评的内涵展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8.
唐珊珊 《海外英语》2012,(5):158-159,179
叶芝的诗歌A Deep-Sworn Vow有较多汉译版本,文中选取其中广为流传的四个版本,以许渊冲的诗歌翻译"三美"理论和喻云根的译文评析的五个原则为标准,从意、音、形三个层面进行研究分析,并得出结论:四篇译文虽各有千秋,但均未较好的做到意音形的完美结合,诗歌翻译仍需规范。最后提供了试译。  相似文献   

19.
鲁迅时代的不少文学家,大学者同时也是大教育家,他们高度重视文学教育,遵循文学和教育的双重特点,不约而同提出了“无用之用”的文学教育观。鲁迅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在这方面的大量论述已实际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试析了它的三层内涵;(一)文学与“实用无所系属”,但其精神之用,尤其是其集中体现的教育作用,重要性决不亚于一切“实用”;(二)文学不能直接宣示教诫,其教是“非复常教”,其用是“特殊之用”;(三)将审美渗透于娱乐,倡导为趣味所吸引的嗜好的读书,使人沉迷其中,自觉自愿接受教育感染,这一切,在日益重视文学教育的今天,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著名楚辞专家汤炳正遗著<楚辞讲座>"概"、"论"并重,寓.论"于"概",以"论"驭"概",全书涉及到了楚辞学的方方面面.每述论一事.必梳理历代学者对这一问题研究状况的发展脉络,有着强烈的"学术史"意识,允推为楚辞学概论学之新天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