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该文认为,师教经典中的文学即师经文学。师经文学实为壮族的神话、传说和故事,它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同时,师经文学还是研究壮族哲学、宗教、伦理道德观念、古代的生产生活等的重要资料,具有文献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开丧是壮族师公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了一个完整的壮族师公教开丧仪式.壮族师公教开丧仪式对研究壮族的生死观、道德观、壮汉文化交流以及师公教的宗教属性等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壮族师公教因果报应思想整合和发展了佛道两教的因果报应思想以及道教的天道承负观念,成为反映壮族社会生活、民众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的伦理观念,在当代壮族社会中起到弘扬传统美德、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和谐等作用。  相似文献   

4.
师公教是壮族极具特色的民间宗教信仰,打蘸仪式有其内部的运行机制,它有一系列独特的文化现象,是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宣扬社会道德规范,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的凝聚力有重要功能。因遵循仪式元素链运行规则,它的传承发展在当地尚有旺盛的生命力,但需要防患于未然,采取措施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5.
在壮族民间师公教祈雨仪式中经常被唱诵的壮族英雄史诗《布伯》塑造了一个多次与雷公斗争、为人间解除干旱的人间英雄形象。在泰国东北部,解释芒飞节起源的神话《青蛙神的故事》在"智斗"的情节上与《布伯》极其相似。通过比较二者的内容,可发现侗台语族群口头叙事与仪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外在张力,其背后是深厚的越巫传统、稻作文化与蛙崇拜。  相似文献   

6.
唱本和科书是桂中壮族民间师公教的精神核心,是其宗教信仰的集中体现,也是壮族民间师公教观念的概括展示。这些唱本和科书大体可分为师唱本、圣唱本、杂唱本和科仪本四大类。从表现上看,它们上及释迦老庄,中述佛陀神仙,下达众生符Lu,其佛理仙论、菩萨神仙系统、佛法道术、斋醮科仪、宗派源流等,纷繁复杂,宛如一个臃肿的混血儿,但庞杂中也还是可以追寻其如下基本信条和教义:(一)善恶因果报应说;(二)天庭地府与仙境说;(三)人生皆苦易罪说;(四)重孝说;(五)多神崇拜,万物为神鬼主宰说。  相似文献   

7.
文山壮族"那文化"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是靠种植水稻维系生存的民族,其先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那文化”(稻作文化)。这一文化的核心观念是:“有森林才有水,有水才能种稻,有稻才能活人”。它至今还规范和引导着文山壮族的生产和生活。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壮民通过各种传统习俗和原始宗教保护森林,保护古树林木,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其他许多文明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的背景下,文山壮族的“那文化”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育才 《考试周刊》2013,(54):172-172
中国儒家思想文化已经有近两千多年的历史,儒家文化中的"仁"和"孝"思想一直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有重要的影响,直到现在依然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儒家思想教育在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儒家文化在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相应的分析研究,并提出适当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印度远古圣典奥义书中的许多观念对印度后世的宗教哲学派别有重要影响。佛教的"涅槃"观念是在吸收借鉴和改造奥义书中"解脱"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奥义书中的解脱观念以"有我论"为基础,而佛教的涅槃观念则以缘起论和无我论为基础。奥义书中的解脱观念是婆罗门教主流思想中的核心内容,而佛教的涅槃观念也是此教教义的主要成分。二者都是古印度宗教哲学中的特色理论,在印度文化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安顺屯堡建筑风格独特,建筑上有精美的木雕装饰,从中折射出屯堡人的观念和理想.从文化的视角看,屯堡建筑木雕通过不同的图式纹样,向我们传递了儒家文化中的忠义思想、崇文思想,宗教文化中的佛、道文化,以及屯堡人数百年来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1.
<左传>作者在对郑庄公的评价中渗透着儒家的"克己复礼"意识,在这种意识下对郑庄公形象所作出的评价带有儒家的主观色彩,如果历史地看问题,那么郑庄公并不是"伪善"、"违礼"的君主,而是旧时周礼时代惯性与春秋初"礼崩乐坏"时代挤压下的诸侯形象.  相似文献   

12.
性灵文学主将袁宏道与庄子有着不解之缘。儒释道杂糅的思想背景,使袁宏道在面对庄子时自由灵活,不拘一格,既可以庄用庄,也可以庄典儒用,还可以儒释解庄。而袁宏道的闲适人生观,则使其对庄子的隐逸、无用、自然天性、山水自然等思想表现出浓厚兴趣。袁宏道的庄子接受是性灵文人庄子接受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3.
佛教文化作为一种异域文化,与传统中国文化存在诸多差异,从其早期传入起,就遭受到了以儒、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系的批判、抵制甚至打击。文中主要论述了儒、道思想及统治阶级等对佛教文化的抵抗,以及这种抵抗对佛经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庄子视界中的老子是一个被寓言化了的人物,是儒家思想的批判者,是"古之博大真人",但也并非完美无暇。老子之所以以这种形象展现在庄子的视界中,是因为老、庄的思想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可抹灭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庄儒虽为二家,但其思想多有融通。儒家的天命观中,“天”有自然之义,也有不可知的必然性之义;“命”则包含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庄子的自然之“天”既来源于老子,又吸收了儒家;而具有必然性意义之“天”与包含必然性与偶然性双重含义的“命”,则直接来自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16.
儒学至少从取得独尊地位而成为官方哲学始,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哲学和思想文化中就有了明显传播和影响。云南纳西族的阴阳观念渗透着《周易》阴阳观念的文化基因,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白族僧侣被称为"儒释"或"释儒"。阳明学对贵州少数民族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在壮、黎、瑶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岭南,儒学的传播影响和发展,更有广泛深刻而长足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本就嵇康现存的诗,指出其受庄子影响,来源于庄子思想的成分,并逐一分析其论题,指出他在哪些问题上、在什么程度上继承、发扬了庄子的思想精神。最后归结起来,我们可以认识到嵇康发扬庄子思想的表现是:1、不论看什么问题都以任情、任自然的观点为主;2、坚持庄子反儒教的立场;3、发挥庄子逻辑严密、概念准确的特色以及某些语汇的吸收、运用。  相似文献   

18.
从《庄子》全书的总体内容看,“上无为而下有为”是夹杂于其中的其他流派的思想——儒家甚至法家的南面术,与庄子思想格格不入。庄子的思想是“无为不治”。在“无为不治”思想的基础上,庄子对仁义即通常的社会规范制度进行了猛烈抨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少数民族的宗教以民间信仰为主,作为瑶族一个支系的布努瑶族,同样如此。他们的民间信仰以密洛陀信仰为主体,同时信仰"万物有灵"的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由于受壮族汉族的长期影响,人们在布努瑶的宗教仪式和宗教典籍中发现道教和佛教的影子。随着社会发展的深入,与其他民族沟通融合的加强,布努瑶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这些新发展和变化对其信仰的民间宗教同样产生了影响,使其更能适应现代人精神生活所需,同时有利于该地区的社会安定和谐。  相似文献   

20.
《道藏》除了收录道教教义、符箓、科仪、仙传故事之外,还收录了先秦诸子、道教徒诗文集、文人对道教经典的注解等。《道藏》杂而博收的特点曾遭儒、释两家非议,然细观其所收书内容,几乎每部典籍都与道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道藏》收书情况反映了道教"杂而多端"的特点以及编撰者通融开阔的视野,凸显了道教的普世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