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尤澳 《寻根》2022,(2):68-71
近些年来,对于西域特别是敦煌、吐鲁番文献中蒙书研究日益深入,其中又因为敦煌蒙书文献相关图版公布较早、体量较多和类型较繁,敦煌蒙书文献的研究比吐鲁番蒙书文献的研究更为深入.  相似文献   

2.
薅草锣鼓在我国历史悠久,分布较广,很早便见诸文献记载。若仅依赖文献,后人仅能从简洁的文字中对其进行感性认识。通过对薅草锣鼓全面细致的调查和系统深入的研究,发现田野调查不仅能印证文献中的记载,反观古代的文化现象,而且能填充有限的文献信息,弥补文献对薅草锣鼓缘起、程序、内容等叙述之不足。  相似文献   

3.
两汉语类文献部分延续了先秦记言、编言传统,但由先秦的重在编纂向重在撰述转化,从而显示新的文献生成方式。从文献编撰及功能角度来看,两汉语类文献可划分为奏疏体、经解体、纪传体、模拟型、编纂型、混合型等类型。两汉语类文献在篇章"语体"方面延续先秦时期问对体、事语体等形态,并极大地发展了专论体;专书"语体"则创制纪传体、拟语录等体式。由于篇章"语体"与专书"语体"的多缘关系,两汉语类文体又呈现复杂的文体形态。整体言之,两汉语类文献在篇章"语体"方面大抵只是继承先秦传统,其中只有专论体得到跨越式发展;然而两汉语类文献在专书"语体"方面取得较大的突破,纪传体的综合性较国别体有质的飞跃。因此,在早期语类文献演进过程中,两汉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两汉语类文献无论是生成方式还是文体形态均有着自身的特质。  相似文献   

4.
正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祖,从《史记》以来为历代帝王所追溯,其追溯的方式即世系的附会。其追溯的本源起自先秦,从原始口传文献开始,到西周奠世系所产生的制度文献,再到战国以来的整合文献,黄帝从一族、一姓之祖变成诸族、诸姓的共祖,就在于这几个阶段内世系文献的渐次附会。一、黄帝与原始世系文献原始世系文献主要是指保存于《山海经》中的世系材料。有关黄帝一系及其特点如下所示:其一,血缘的交叉与世系的单线传承。早期部分部族之间虽然存在血缘上的联  相似文献   

5.
张西平  陈茜 《寻根》2024,(1):33-39
<正>梵蒂冈图书馆藏有一份来华耶稣会士傅圣泽带回欧洲的胡若望的手写文献,尽管这份文献已经由美国汉学家史景迁做过介绍,他根据这份文献写出了一本具有故事色彩的专著,但一旦我们深入研究这份文献,就会发现史景迁在讲述胡若望的故事时,对这份文献并没有深入研究。故本文将这份文献和新发现出版的法国国家档案馆的文献加以对照,  相似文献   

6.
由上海图书馆和杨浦区共同建设的上海近代文献主题图书馆,12月12日在杨浦区图书馆3楼建成对外开放。上海近代文献主题图书馆以杨浦的近代工业、市政为主题,立足杨浦区的近代历史积淀,紧密结合杨浦区的高等教育资源和迎世博的内容。馆内不但开通了上海年华数据库、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等网上服务,还将文献、数字资源、影视播放、视频点播、展览讲座、网上服务等各种读者服务方式融为一体,实现了传统与现代并存的信息共享空间。在上海近代文献主题图书馆内,  相似文献   

7.
郭店楚简共有先秦文献18篇,其中道家文献4篇:即《老子》甲、乙、丙和《太一生水》。其中,《太一生水》篇是我们之前未见到过的先秦文献,颇显珍贵。《太一生水》篇主要阐释了关于宇宙如何生成的理论,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辩证性。  相似文献   

8.
《寻根》2012,(3):144
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特别注重台湾文献之典藏,经过几年努力,渐成特色。以此为基础,2012年3月9日,研究中心台湾文献特藏部在信阳师范学院新图书馆二楼成立。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尹全海教授应邀介绍了研究中心大型台湾文献之典藏及利用情况,这里摘要介绍五种:  相似文献   

9.
四川地处我国的西部边陲,在明代已经是西部的文化重镇,造就大批的儒学大家,保存大量儒学文献,这些儒学文献从载录文献上看,主要体现在明代四川儒学文献对《易》学的关注和抑朱仰王,以及开始了儒学文献的辨伪工作,同时总结为政之道等,这对清代学术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文献"一词是图书情报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然而一般文献学论著在谈及"文献"一词本义时,多只涉及其"文贤"本义,对其更深的渊源却鲜有探及,笔者试撰本文,以究其滥觞。一、"文献"一词的来源"文献"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成书的《论语·八佾》中,其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解"文献"曰:"文,典籍也;献,贤也。"即说"文"  相似文献   

11.
正西夏(1038-1227)上承吐蕃、唐代归义军、回鹘,实际控制"河西走廊"达200余年,客观上把汉、唐之后贺兰山一带的"丝绸之路"引向了繁荣,并继承和发展了敦煌文化,把"河西走廊"沿线的文化遗存打上了独有的印记。黑水城文献与敦煌文献不仅在出土地域和时间上有交叉和延续性,而且在文献的种类和性质上都极为一致。如果说敦煌藏经洞的发掘品是一幅唐五代时期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生活画卷的话,黑水城文献就是宋元时期河西各民族人民谱写的壮丽篇章。  相似文献   

12.
《寻根》2012,(6):146
《民国史料丛刊续编》是在已出版的《民国史料丛刊》(全1128册)基础上增补编辑的另一套大型文献丛书,两书前后互补,堪称姊妹篇,尽可能"囊括"民国历史概貌。续编精选民国时期史事文献类纸质出版物2300余种,以政治、经济、社会、史地、文教分类编排影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门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必须扎实地开展该学科的文献发掘、整理与研究。如就禅宗美学这门十分年轻的学科的研究现状而言,当前面临的困境之一,就是禅宗美学文献的发掘、整理、研究、出版滞后,缺少可供学者参阅的文献诸如"禅宗美学文献资料汇编"之类的图书,不利于更多的学者开展研究。如就禅宗美学的理论体系的建构而言,只有掌握了丰富的历史文献,并着力呈现其历史的本来面目,才能从中总结、归纳、提炼出它的理论构架。为了能走出禅宗美学研究面临的困境,为了使禅宗美学的理论体系建构,能真正融及、接近与呈现禅宗美学的本来面目,有必要花工夫进行禅宗美学文献的发掘、整理与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文献记载与实物相参照,对南宋大诗人陆游《剑南诗稿》一书的版本源流进行了考察.通过文献梳理,弄清楚了《剑南诗稿》在南宋的三次刊刻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对《剑南诗稿》的版刻、卷数、流传等问题做出了分析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鱼凫史传的文献记载多以神话传说为多,虽然丰富,但是显得十分的驳杂。鱼凫史记传说的记载多归于对蜀史三代论、鱼凫田于湔山、鱼凫治导江、鱼凫统一各部等几个方面。从各种文献材料记载看,随着对鱼凫相关记载的文献材料不断的增加,各种文献记载中相互间有着矛盾之处,对这些史料进行研判成为对鱼凫演进之路得出可靠依据的根本前提。深入分析鱼凫史传的相关资料,可以更加深入的揭示古蜀文明的演进与古蜀早期王国的形成之间存在着的交织关系,进而对古蜀文明的形成的历史进程形成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石经及其文献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纸张发明以前,中国古代记载文献的材料是甲骨、金石、简牍、缣帛等。其中“金石”的“金”是指商代至秦汉的青铜器,“石”则包含的范围较广,因为各种各样的石头都可以用来刻写文字以记录文献。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石刻文献是石经,即刻在石版上的整部儒家经典。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众多。在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民族自治地方占去了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四。各个民族都有其悠久的文明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民族地方文献是本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同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的飞速发展,信息资料的开发与利用,是全社会日益得到关注的问题。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促进各民族地区的发展,开发和利用民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是发掘民族地方文献中所包含的广泛的知识内容,将其加以整理,加工、及时准确的提供给读者,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文明建设服务。加强民族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对于推动各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增进民族地区团结与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全波 《寻根》2008,(6):48-58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到亚洲腹地探险的热潮,各种名号的探险队、考察队开始在我国西北地区(古丝绸之路沿线)肆意地探险和寻宝,大量文献和文物被发掘并掠夺到世界各地,尤其是敦煌吐鲁番文献,从一开始就被各国探险家所瞩目,成为他们争夺的焦点。下面我们就主要介绍一下英、法等几个国家的探险活动及由此造成的敦煌吐鲁番文献的海外流散状况。  相似文献   

19.
朱乃诚 《寻根》2010,(3):22-30
<正>龙,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在中华民族文化中,有着广泛的流传。在汉代,就已将龙与炎帝、黄帝、天子等联系起来。在先秦文献中也有许多文献记载着龙的故事。但大家一直认为,古代对龙的各种记载,是一种传说。然而,2004年经考古发掘清理后辨认  相似文献   

20.
孔门整理孔子遗说而编纂《论语》,主要是基于学派建设的考虑。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此目的,孔门充分利用传统资源以加强其权威性。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继承史官语类文献及简册载录的神圣传统,使孔子话语在"书"这样的形态下生成为经典文献;二是沿承"王若曰"、"君子曰"以来的立言传统,借此赋予孔子话语以神圣性;三是继承大夫"家语"传统,这些方面构成《论语》编纂的先在文体来源。孔门正是在这些文体资源之基础上建构《论语》这部儒家学派的经典文献,它同时也奠定了诸子"家语"文献的新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