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认为:"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于不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性学习能力就是受教育者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独立地获取新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的需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决定  相似文献   

2.
教学是由"教"和"学"两个方面组成的,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们更偏重于"教",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已经准备好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学生的"学"只不过是被动地接受那些知识而已,在这样长期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只不过是成了知识的承载者,而并非知识的主宰者,他们非常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因此,要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真正地通过自己的能力去获取知识,不断地提高学习能力,围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下对英语学习的要求规定,要针对学生学习的特点,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学从"教"到"学"的转变,学生从之前被动的接受学习,到不断地提高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之外,获取更多的知识。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式,是提高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认为:“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于不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性学习能力就是受教育者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独立地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5.
传统教学过程中偏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从初中科学教学工作入手,分别从"以学设教、以学施教、以学评教"三个方面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性强、知识更新快,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操作应用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知识,学会知识的迁移学习应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帮助、创设自主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从而实现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7.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性强、知识更新快,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操作应用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知识,学会知识的迁移学习应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帮助、创设自主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从而实现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的。一、共享学习资源,提供自主学习帮助课前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收集、建立、共享教学资源,从学生的需求出发  相似文献   

8.
正一、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要树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每个学生都是积极的探究者和知识构建者;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提供有利的条件;学生的英语技能不是靠老师"教给"的,而是他们在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中"学会"的。其次教师要树立学生自主学习指导思想。传统的教学现象是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什么,就学什么,实际上学生是机械地跟着老师走,根本就没有自己去学  相似文献   

9.
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新课标的目标之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学习奠定基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如何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策略,是比传授知识更加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代教育家刘佛年先生说:"有两种能力很重要:一种叫自学能力;一种叫独立工作能力."也有人说,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的确,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的学习型、创新型社会,新的基础教育改革与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英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核心就是利用一切可资利用的知识载体、设备器材,以主动进取的精神去独立涉取知识、探索知识,以开放合作的方式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值得我们英语教师探讨的一个新课题.要使学生得到发展,要使课堂实现由"教"到"学"的转移,要使学生产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素质,在合作、自主学习过程中注重自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学习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能力。数学学习力包括分析、计算、推理、想象、创造等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小组的交流等,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此方能越教越轻松,方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之境界。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效课堂,我校开展了"助学单"模式下"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探索,让"助学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在数学学习的方法上有所突破,真正做到"学有用的数学".  相似文献   

13.
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了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的转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更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主动地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巧妙地提问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课堂上适度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那  相似文献   

14.
姚雪晴 《考试周刊》2014,(99):31-31
<正>自从提出自主学习模式之后,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模式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学生只是被动单一地接受知识,结果把学生变成背诵知识的"机器",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不如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从而达到"不教"的目的。一、让学生有自主学习意识在以往教育中不少同学课前不预习,上课被动地听老师  相似文献   

15.
自主学习就是改变教与学的传统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使教学的重心不仅仅停留在学生获取知识上,还有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让学生主动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建立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质疑问难,有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老师引导下独立地、自主地去研究学习对象,达到掌握知识、获得能力,并且运用这些知识与能力的学习方式与过程。我们要让学生真正地学会自主学习,打造自由呼吸的课堂。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0,(15):121-122
"教为不教"的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师各种教学方法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在当前高中体育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十分重要,这有利于学生自身提升身体素质,教师提升高中体育教学效率,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因此,本文主要从教为不教教学理念出发,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探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说过 :“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说通过教让学生学会学习 ,不断提高 ,不断创新 ,达到自我完善 ,而目前的学生缺少的正是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教师在课堂中必须有意识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教师必须尊重学生 ,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 ,实现教与学的“同频共振”。第二 ,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和欲望 ,尊重学生自主探求的过程和结果。第三 ,给学生最大的自主学习的权利、时间、空间 ,实实在在地让学生读读、想想、议议、…  相似文献   

19.
"先学后教、自主学习"在职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专英语之所以难教,教学效果难尽人意,在于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偏低,无法适应教材和老师提出的教学要求.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的欲望与正确的学习方法,这种现状迫切需要执教者在授人以鱼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授人以渔,而"先学后教、自主学习"教学法在这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从最基础的自主学习方法入手,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互动讨论、释疑解答与评价等环节,使学生逐步从"学会知识"向"学会学知识"转变.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实现由教师被动地教转变为学生主动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值得我们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探索。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传授学生自学方法来对这一课题展开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