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2年11月至1943年6月,宋美龄出访美国,与美国政要进行多次会谈以获取美国援助和商讨共同对日作战等问题,而宋美龄在美国面向公众的宣传活动,对改善中国形象和中美关系也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宋美龄在美期间,频繁向蒋介石汇报和商讨相关事宜,蒋介石通过电报指示宋美龄在美各项活动,如反攻缅甸,对美之立场、国会演讲内容、及访英问题等,成为宋美龄访美的坚强后盾,而宋美龄在战时政治氛围下也逐渐成长为女政治家。  相似文献   

2.
1898年9月24日晚,北京。75岁的李鸿章宴请了57岁的伊藤博文。此时,北京的形势波谲云诡。开始于1898年6月11日的维新变法,刚刚于3天前(1898年9月21日)失败。酒宴上,伊藤博文告诉李鸿章:"治弱国如修坏室。"  相似文献   

3.
钩沉     
《教育与职业》2012,(19):102
1898年6月1日维新派妇女团体创办中国女学会书塾1898年6月1日,维新派妇女团体女学会,在上海城南桂墅里创办中国女学会书塾,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自办女校。学校开设中文、西文、医学、女红四门功课。1900年中秋前后停办。女学会成立于1897年夏秋  相似文献   

4.
说到宋美龄,很多人会联想到她的才华横溢、妩媚动人。宋美龄在2003年以106岁的高龄走完了她美丽辉煌的一生。宋美龄被誉为“燕窝美人”“最长寿的燕窝进补人”,可见她的养生秘诀与燕窝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介绍宋美龄1942~1943年访美的历史背景上,对宋美龄访美的七个月历程进行了具体生动的描述,然后对宋美龄访美效果进行述评。作者认为宋美龄访美虽未取得重大的实质性成果,但它仍不失为抗战时期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值得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田汉     
田汉(1898~1968)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剧作家、诗人。原名寿昌。1898年3月12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 生平和创作 田汉出身贫民家庭,少年时代受到谭嗣同,陈天华,黄兴等人和南社诗人、舅父易象的影响,具有反帝爱国志向。1912年就读于长沙师范学校。1916年得易象之助,东渡日本,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在东京加入李大钊等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始发表诗歌和评论。翌年,创作了剧本《环珴璘与蔷薇》、《咖  相似文献   

7.
陈立夫大半生纵横政坛,曾任蒋介石机要秘书、国民党中央秘书长、教育部部长等要职。1950年8月3日,蒋介石下令陈立夫二十四小时内离开台湾。因为陈氏兄弟的政治势力严重威胁到蒋介石的统治地位和威望。临行时,陈立夫还是礼貌地到蒋府与蒋介石辞别。蒋介石得知陈立夫前来,避而不见,让夫人宋美龄前去接  相似文献   

8.
《当代学生》2013,(Z1):44-49
姓名:周树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笔名:鲁迅、自树、迅行等出生地:浙江绍兴出生日期:1881年9月25日逝世日期:1936年10月19日职业: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革命家毕业院校:南京路矿学堂、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相似文献   

9.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宋美龄是20世纪中国政治和历史舞台上的重要人物。宋美龄凭借她的特殊身份和角色,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西方主流媒体通过报道宋美龄在西安事变中的活动,构建了宋美龄的形象。宋美龄则通过媒体的报道获得了受众认可,在外域环境中实现了自我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公元1898年6月11日),德宗皇帝颁布上谕,开始了戊戌变法。但此上谕在教材中的表述中却出现了差异。  相似文献   

11.
民国范儿     
正宋美龄与蒋介石结婚后,平时在头上梳一个小髻,旗袍贴身,大衣适体,穿高跟鞋,在甬道上都是紧步走过。她见到蒋周围的工作人员,总是自然地面带微笑,平易近人。工作人员与她接触,不会感到拘谨,也不会觉得宋美龄有任何骄矜之色。宋美龄平时和人说话委婉适度,蒋介石侍从室的一名工作人员说:"六年中我未曾见闻她和蒋有过口角。"宋美龄说话的声调总能把握到让对方听清楚为止,从不大声叫嚷,更不颐指气使。林语堂任教东吴大学时,一次给新生上课,他带着一大包花  相似文献   

12.
刘少奇(1898年11月24日—1969年11月12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高中语文教材《个人和集体》,出自他的名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相似文献   

13.
丰子恺档案名号——原名润,又名仁、仍、慈玉,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祖籍——浙江崇德(今嘉兴桐乡市崇福镇)出生日——1898年11月9日逝世日——1975年9月15日职业——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身世背景——丰子恺于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11月9日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市石门镇)。祖上在石门镇开一家小染坊。丰子恺是家里的第七个孩子,童年记忆中充满着感伤,他身边的姐弟大多夭折早亡。8岁时,父亲患肺病去世。但是由于是同辈中唯  相似文献   

14.
民国范儿     
宋美龄与蒋介石结婚后,平时在头上梳一个小髻,旗袍贴身,大衣适体,穿高跟鞋,在甬道上都是紧步走过.她见到蒋周围的工作人员,总是自然地面带微笑,平易近人.工作人员与她接触,不会感到拘谨,也不会觉得宋美龄有任何骄矜之色.宋美龄平时和人说话委婉适度,蒋介石侍从室的一名工作人员说:“六年中我未曾见闻她和蒋有过口角.”宋美龄说话的声调总能把握到让对方听清楚为止,从不大声叫嚷,更不颐指气使.  相似文献   

15.
1943年春夏间,宋美龄在美访问引起轰动,返华时带回罗斯福邀请蒋介石参加盟国领袖会议的口信,在几经联系后,终于决定于1943年冬,在埃及开罗召开中美英三国领袖会议.宋美龄偕同蒋介石共赴开罗,以其娴熟的英语能力,周旋于美英高层,争取中方权益,其所扮演的角色至为重要,对提升中国的民心士气和国际形象,亦有莫大帮助.文章将试图运用蒋档和相关史料,探讨宋美龄在开罗会议所扮演的角色与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平简介中国画家、文学家、翻译家、美术和音乐家、教育家。1898年11月9日,丰子恺出生在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丰  相似文献   

17.
“好啊!”“加油、加油!”“明尼苏达!”1898年11月2日,在明尼苏达大学的一场橄榄球赛上,历史上第一位啦啦队长约翰尼·坎贝尔大声喊着。  相似文献   

18.
1898~1911年是近代中日教育交流的非常时期,其中尤以法政教育交流最为显著。在将近15年的时间内,中日法政教育交流经历了三个阶段:1898~1904年的萌芽及初步发展期、1904~1908年的发展高潮期、1909~1911年的相对衰退期。清末法政教育自产生以来,就打上了日本法政教育的烙印,因此研究它能更好地揭示近代中日教育交流的规律。同时,清末法政教育又是为了适应新政的需要而产生并逐步发展壮大的,探讨它也能揭示出清末这一特殊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态势。本文将从留日法政学生、国内法政教育、来华法政教习三个方面分析中日交流中的清末法政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一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组河 《科技文萃》2000,(7):113-114
他看起业像个畸形儿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转年梁妻赴东京与夫团聚.1901年4月20日梁思成出生.  相似文献   

20.
日历     
7月1日1650年《新到新闻》在德国莱比锡创刊,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报。7月2日1997年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亚洲金融危机爆发。7月3日1898年光绪批准了由梁启超代为起草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