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傅翀 《河南电大》2008,(3):55-56
法律概念具有内涵小外延大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除了必须使用表义明确、具体的立法语言外,还需要表义概括的语言形式。表义概括的名词、行为动词、不定代词和具有名词性的“的”字短语等语言形式可以扩大法律概念的外延,满足法律的需要,是立法语言严谨、周密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法律文本中普遍存在着词汇名词化现象,英语立法文本中的名词化词汇特征主要表现在其词形上的可溯源性、表义抽象化、信息密度扩大化和使抽象语义再具化的特点。对此加以探究能更好地帮助人们掌握法律英语中立法语言的词汇特征。  相似文献   

3.
胡邦岳 《华章》2007,(6):138
立法语言是法律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其明确语义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用词方面探讨立法语言表义的明确性.采用专门的术语、模糊词语与确切词语恰当配合可以使法律规范的词语语义明确.  相似文献   

4.
立法语言是法律语言中最重要、运用最广泛的分支语言类别,具有显著特点。语篇结构高度程式化,句类选择仅限于陈述句和祈使句,表述风格适度概括并运用模糊语言。  相似文献   

5.
立法语言是法律语言中最重要、运用最广泛的分支语言类别,具有显著特点:语篇结构高度程式化,句类选择仅限于陈述句和祈使句,表述风格适度概括并运用模糊语言。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作为汉民族共同语,拥有丰富的语料资源,立法语言是民族共同语在法律语境中的具有特殊用途的语言变体,它虽然不具有特殊的语言材料或完全独立的语法体系,但由于法律本身的特殊要求,变异和创造出一些超越常规使用的句法形式,赋予它们固定的语言功能,并在立法行文当中普遍地、高效地使用。"非……不……"就是一个异常独特的句式,探究其从日常语言到立法语言的承袭和变异,从语言的角度更好地认识其在立法实践和立法理论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简牍法制史料和典籍文献,分析了汉代的立法形式与立法语言间的关系,认为汉代的法律构成主要是律典和会典,由于律典为基本法典,因此它的语言严谨周密,逻辑性强;而出于以律治民、传习法律的需要,汉律的语言又具有简明易懂、平实质朴的特点。而令往往来源于皇帝的诏令,因此语言明显地带有立法者的主观意志与价值取向,更直接地揭示了令的性质特征。文章进而指出,汉代律令语言存在着异同,这或多或少地折射着法家和儒家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源流  相似文献   

8.
一、知识导引议论文的语言,是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形式,直接阐明观点来说服读者,起着议论曲直、评判是非、判断正误的作用,一般来说具有准确、严密、概括、鲜明、形象、有力的特点。1.准确。就是使用的每一个概念、判断都要恰如其分,它们的内涵和外延都要有明确的界定。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的开头“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下”。  相似文献   

9.
现代英语语法形式和句子结构的一个发展总趋势是由繁到简。由较小的语言单位替代较大的语言单位,用短语替代从句。在现代英语中,名词性从句紧缩成短语形式比较常见。名词性从句常可转换成以下几种短语形式。一、名词短语:名词性从句转换成名词短语是将句子名词短语化,含有这种名词短语的句子具有结构紧缩、表意概括等特点。例如:  相似文献   

10.
王文霞 《海外英语》2014,(7):135-136
立法语言具有权威性、准确性、正式性和凝练性,体现在词汇方面的明显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频繁使用古体词、正式词汇和拉丁词汇,少用人称代词,以及频繁使用名词化结构和大量的冗言赘词。在中国法律规范英译的过程中,译者必须考虑上述词汇特点,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使用规范和目标读者的期望值。该文从上述词汇特点出发,对比分析中国法律规范英译本和美国法律,研究目前法律规范英译中词汇层面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1.
英语词汇学习中的石化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表示意义的最小单位,因此词汇学习在整个语言学习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英语词义的石化现象对学生正确理解和得体运用词汇带来了许多影响.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掌握一定的原则,尽可能减少和避免词义石化现象对学生英语词汇学习产生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12.
比喻用法涉及言语在语义场的根本变化,使人既能意识到言语的字面的意义,又能意识到它的比喻意义。联想意义是语言符号唤起的联想或是所给予的暗示,或是其内涵、外延对读者产生的印象。了解暗喻与联想在语言交流中的意义,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3.
从音、形、义来说,很多英语词汇的形成都具有理据性,隐喻是语言意义变化特别是多义现象产生的重要来源,隐喻在词汇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对词汇的理据起很大作用。人类有意识、有根据地借助隐喻的思维来构建语言的内涵和外延。词汇的理据性是语言的一个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4.
商标零翻译作为一种兼顾商标译名内涵与外延的翻译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商标翻译领域。由于商标译名在市场中的唯一性,必须选择能在各角度下全面演绎商标源语涵义的译名。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为指导,从商标译名继承其源语的音节属性、构词属性和意境入手,在分析大量案例的基础上建立商标零翻译译名综合评价标准,用以评判译名达到商标翻译交际目的的程度,为辅助译者有效地进行商标零翻译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刑法文义解释方法的位阶及其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刑法文义解释在刑法解释方法的位阶具有严格的优先性。文义解释的规则包括普通含义解释规则、语法解释规则、语言解释规则、同一用语解释规则、普通含义与专业含义解释规则和制定时含义与适用时含义解释规则。文义解释在出现多个解释结论或出现矛盾的解释结论时,其他解释方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体验哲学认为语言具有体验性,强调意义不是来自与外在客观世界的对应,而是来源于人类的身体体验、社会经验和主客主的多重互动认知理解。空间隐喻是人类最重要、普遍的体验。人类有意识、有把握地借助空间隐喻来构建语言的内涵和外延,空间隐喻的产生是有理据的。  相似文献   

17.
表示词义的单义义项在语言实际中的应用表现在各个方面。多义词在具体语境中一般只使用一个具体的义项,同义词、反义词一般是指一组词的某个义项之间的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词库词、词典词、应用词中的义项各不相同。义项在词汇量测量、词频统计及语言教学中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词类活用的现象,修辞学家称之为“转品”或“转类”。实际上,词语活用还有更为宽泛的含义,它们或多或少都与修辞手法相关联,如词语的借用与借喻、别用与别解、仿用与仿拟、缩用与节缩及词语的拆用等情况,就是最好的例证。词语活用既是对词语功能的发挥,对词语意义的丰富;同时作为特殊的修辞手段,它们在书面语和口语表达中起到了渲染词彩、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模糊语言在人们的言语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模糊语言比精确语言表述的更准确、更生动。尤其是在文学创作中,恰当贴切地运用模糊语言,更能使作品产生神奇绝妙的表达效果,显示出巨大的表现能量。不仅如此,在情感的表达上,模糊语言也有其独到之处,它能使情感物化在言语表达之中,使情感产生一种张力,使读者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