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国难当头的危机时刻,冯玉祥的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受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提出了实行民主政治、维护国家主权和反抗外来侵略等主张。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是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社会转型期。在此时期,美国出现了因严重的社会失范而引发的种种社会矛盾与问题。基于社会危机主要是一种道德危机的判断,杜威围绕着寻找新道德的基础和维持、再生产新道德的机构这两个主要课题展开了其民主主义道德教育思想:以道德教育实现民主主义,以民主主义改造道德教育。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对于同样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下中国道德教育改革有两点启示:一是凸显道德教育的民主目的;二是重视道德教育自身的民主化改革。  相似文献   

3.
以国家危机为开端的近现代中国历史,激发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的的“中国梦”。主权危机和民权危机,决定了“中国梦”在政治层面上的两个维度,即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根据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向和本国政治发展的独特性,中国逐步确立了“主权优先、兼顾民权”的原则,并以此来处理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关系。要确保这一原则能够被自觉贯彻,则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涉及两项基本内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以及在民主革命进程中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完善。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历程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它们的斗争目标基本相同,都是反侵略(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政治。但由于领导阶级不同,决定了革命的走向不同。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也就是中国探索近代化的过程,近代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完善是政治近代化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民主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民族独立,但真正的民族独立与近代化的发展又密不可分,在复习时应该予以把握。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政党与政治发展》认为政党主要有三种危机:合法性危机、参与危机与整合危机。据此文章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主主义、民族主义的发展、新政治力量诞生和北洋政府政权合法性的丧失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重点点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就是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历史。它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时期,其目标是推翻封建主义、专制主义,建立民主的政治制度,实行民主的政治生活。主要内容有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推翻君主专  相似文献   

7.
【目标导学】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涉及两项基本内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以及在民主革命进程中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完善。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历程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它们的斗争目标基本相同,都是反侵略(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政治。但南  相似文献   

8.
让·雅克·卢梭(1712年——1778年)是法国十八世纪杰出的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与同时代的许多著名资产阶级思想家相比,他的政治思想更为激进。卢梭高举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旗帜,对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进行尖锐的批判,他的民主主义思想对十八世纪法国革命的进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后来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十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人民反帝反封建情绪日益高涨,一批爱国知识分子纷  相似文献   

9.
中国跨入近代社会以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919年在北京爆发的五四运动,就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回首当年,五四时期的先贤都已作古,但是五四精神至今不衰,一直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精神力量。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五四精神的内涵——民主与科学五四运动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它使中国社会从此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进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个时期的起点是1915年9月《新青年》的出版,终点是1921年6月中共一大召开…  相似文献   

10.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段历史,是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史.以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分水岭,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80年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30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什么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遭到失败,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终于取得了胜利呢?史学界对此已有较为深刻的分析,但一般很少谈到国际环境的影响,看不出中国革命和同一  相似文献   

11.
雷慧清 《新高考》2010,(1):37-38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涉及两项基本内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以及在民主革命进程中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完善。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历程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它们的斗争目标基本相同,都是反侵略(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政治。但由于领导阶级不同,决定了革命的走向不同。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也就是中国探索近代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社会初,民族危机日益加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提出民主救国的主张,希望仿照西方的议院制民主政治体制,在中国建立这种民主政体来挽救民族危亡。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提出的这种民主思想的路径与西方的民主思想演变的路径相比较,表现出一种逆向运行的特殊逻辑。这种逆向运行的特殊逻辑,是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幼弱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持的特有的政治理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三、李大钊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发展五四时期和科学要求相联的民主要求,对于当时的思想启蒙运动和反对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的政治斗争,也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李大钊的民主主义思想在早期是继承了辛亥革命的优良传统,在后期则因为受到十月革命的感召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由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思想体系逐渐转变到无产阶级的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我们看得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以后。才在西方列强的欺压和凌辱下开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辛亥革命的爆发终于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国在国体上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但是民主共和的观念并没有深入人心,广大民众仍旧处于封建蒙昧主义状态。随着中国政治局势的动荡演变及新文化运动的启蒙和宣传。民众的政治觉悟逐渐提高,五四运动时民众的政治心理带有了强烈的民主主义色彩。这种“民主主义因素不断增长的轨迹。最终导向推动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民主革命。”因此探索民众政治心理的这一变动过程,有利于我们总结中国在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学文科》2007,(1):18-27
【重点点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就是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历史。它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时期,其目标是推翻封建主义、专制主义.建立民主的政治制度,实行民主的政治生插。主要内容有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推翻君主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打倒北洋军阀政府的国民大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人民民主革命。后三次革命使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出现三次高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初步概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开始萌芽;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毛泽东初步论证了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走向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又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进行了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浅析抗战时期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实现政治民主,是赢得抗战胜利,取得民族独立、自由的根本保证;二、扩大党内民主是巩固和发展党组织的必要步骤,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重要武器;三、建立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合作制及民主监督是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根本原则及巩固政权的法宝  相似文献   

18.
廖仲恺革命的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时期.自20世纪初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以来,无论是在中国同盟会时期,还是在中华革命党时期,抑或是在中国国民党时期,他都为革命作了出色的贡献,成为“奉行主义最力的人物”.特别是在其晚年,他由旧三民主主义的奉行者转变为新三民主主义的坚决支持者和执行者,实现了晚年思想的根本转变,从旧民主主义飞跃到新民主主义,进到了他一生中革命思想发展的顶峰.  相似文献   

19.
历时八年的中国抗战,用伤亡3500万中国军民和无可估量的财产损失的代价,迎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终胜利地用中国人民热爱民族独立,追求民族解放的特有精神,塑起了一座民族胜利的丰碑;更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政治优势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发展和壮大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力量,为夺取我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奠定了雄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基础。本文仅就抗日战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地位和作用作一浅派一、政治地位上的保障作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面对外敌入侵,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国内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重新…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面临双重危机:秩序危机与意义危机。双重危机唤起改造国民素质和重构民族精神的时代主题。在这一过程中,近代知识分子一方面将西方的自由、民主、科学等经验之思提升为形上之思以应对双重危机。另一方面立足于传统儒家伦理精神,从儒家的形上之思中开掘出现代科学与民主的经验之思,以此解决民族危机。因此,经验之思与形上之思成为近代中国国民素质改造和民族精神重塑的重要内容,并且在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和民族精神重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