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弗朗索瓦·于连(Frangois Jullien,1951-)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因借助研究中国古典哲学来反思欧洲哲学,而成为见地颇深的汉学家。于连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1972—1977),1978年获巴黎第七大学(七大)远东研究博士学位,曾游学于北京和上海等地的大学(1975—1977),担任过设于香港的法国汉学研究分会的负责人(1978-1981)。  相似文献   

2.
在欧洲东方学的历史上,17世纪的德国汉学居于领先地位,当时的法国和英国等国家都尚未有较为深入地汉学研究.本文通过17世纪德国汉学的三个代表性人物,物展现德国17世纪汉学研究的基本成就和特点.这三位汉学家在德国开启了欧洲本土的汉学研究.18世纪后欧洲汉学属于法国,但在17世纪,欧洲汉学的重镇是德国.  相似文献   

3.
卫匡国两部汉学著作述评吴孟雪卫匡国,原名为马尔蒂诺马尔蒂尼(MartinoMartini)。他于1614年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城市特伦托(Trente),17岁在罗马加入耶稣会,入罗马学院研习数学。他的数学老师是德国名数学家基尔旭(AKircher),此...  相似文献   

4.
法国汉学研究史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人们常说,汉学是法国人创立的。如果说汉学是指对中国进行科学的研究,这倒是真的(我认为主要还是从这方面来看待汉学,否则就不能这样说了)。谈到欧洲最初对中国文化的一般了解,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南方邻国是法国的先躯,是发现和探索亚洲大陆的先锋,由此欧洲进入近代历史时期,随之而来的是这个历史时期不可避免地所带来的一切,其中包括一系列问题和悲剧。十六世纪(1514年)葡萄牙最先来到中国,紧接着是西班牙人,以其传教士和远征军士兵所提供的情报为基础——传教和军事、经济征服意图双管齐下——于是,关于中国最初的著作之一在欧洲出版了。这就是让·贡扎雷·德·孟多扎(Juan Congalez de Mondoga)的《中华大帝国史》,1585年用西班牙文在罗马出版,很快就译成欧洲各国语言,最先译成法文(1588年,巴黎)。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国际汉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黄振萍1997年1月5日至7日,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在辽宁教育出版社的支持下,在清华大学召开了一次有日本、韩国、美国、意大利、法国、德国以及中国学者参加的“二十世纪国际汉学及其对中国...  相似文献   

6.
法国汉学研究史概述(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九世纪 十八世纪,在中国,尤其是在北京,几乎只有法国的耶稣会传教团仍在活动,汉学研究才得以发展;虽然法国国内也有发展汉学研究的愿望,但是弗雷莱、富尔蒙式或是蒂尔戈大臣在这方面的努力都没有什么结果。十九世纪形势完全相反,上半叶,汉学在法国本土组织起来;由于这种转变的长处和不足,汉学变成了一种学院式的、书本式的学科。一方面,在当时的专业人员中,法国汉学学者的新成员在对中国的研究中运用已在其他人文学科中使用的研究方法,比耶稣会士更有准备;但另一方面,他们缺少与研究对象的直接接触,如同人类学家所说的,缺少“现场”实践,这就使他们的研究工作更加理论化,因而没有人文科学的生动性。他们那精确而严格的方法论补救了他们失去的真实的直感。仅仅在鸦片战争(1839—1842)和一系列法中条约(1844—1860)签订以后,对中国的研究才有可能在中国进行,这种研究或是由翻译人员和领事进行,或是由传教士,尤其是由恢复了十八世纪其前辈学术传统的耶稣会士进行,但不是在北京。(具体地说,是在上海的徐家汇和河北省的献县——译者注。)  相似文献   

7.
谈到 17、18世纪在华传教士对萌芽期欧洲汉学的贡献 ,通常从这几个指标衡量 :传教士本人的中文造诣和有关中国之研究成果的价值 ,传教士在欧洲传播普及中国知识的程度 ,传教士与早期欧洲汉学家的来往。然而照此看来 ,本文的主人公法国耶稣会士傅圣泽(Jean Francois  相似文献   

8.
从门多萨的《大中华帝国史》欧洲早期汉学和中国明代社会(上篇)吴孟雪1585年(明万历十三年),西班牙历史学家门多萨(JuanGonzálezdemendoza,1545-1618)在罗马出版了西班牙文的《大中华帝国重要事物及习俗史》,这是欧洲早期汉学...  相似文献   

9.
瑞士汉学家毕来德与法国哲学—汉学家弗朗索瓦·于连因对汉学及中国思想的理解方法不同而起笔战,遂引发中、法学界空前激烈的讨论。中国国内对毕来德《驳于连》一书有过讨论,本文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于连的回应和法国学者的相关评论,试图对两人的学术分歧点做出更加清晰的梳理,从宏观角度对这场汉学之争进行更为全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讲了五个问题:一、"汉学研究需要有个家"。汉学浩荡了几百年,其研究直到今天才在我国才呈现出繁荣景象;但是,它像"流浪汉",需要有个家。二、汉学释义:"汉学"和"中国学"属"异名共体",内涵相同,都可用"Sinology"表述。汉学和汉学家是从事中国文化研究的外国学者名称的最恰当的词语表达。三、汉学的传统与现代:由于时代的演变,无论是"汉学"还是"中国学",都包含传统汉学的内容和现代以降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四、汉学之辨:阐释汉学(Sinology)与国学同根而不同。五、阐述对于华裔汉学及华裔汉学家的界定。  相似文献   

11.
莱布尼茨(G·W·F·vonLeibniz,1646—1716年)是17—18世纪德国的著名哲学家、力学家、神学家和史学家。他是上承希腊哲学,下启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人物。莱布尼茨一生中从未到过中国,主要是受法国入华耶稣会士们的通讯和著述之影响与启发,...  相似文献   

12.
让-吕克·德莫纳什(Jean—Luc Domenach,1945-)是法国有名的中国研究专家和政治学家,中文名字杜明。他具有政治学、汉语、历史等学术背景,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杜明因对河南省大跃进研究而出名,他撰写的关于中国劳改的博士学位论文于1992年以法语出版,随后又用德语出版。他曾在日本和香港分别做过军事外援专家(1970—1972)和法国驻港领事馆文化随员(1976—1978),还担任过法国外交部的分析与预测中心负责人(1979—1981),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社会发展日益全球化的今天 ,汉学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领域的重要内容而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在一些学者的努力之下 ,俄罗斯汉学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翻开俄罗斯汉学的历史篇章 ,从公认的 174 1年 3月 2 3日伊拉里翁·罗索———俄国第一个以汉语翻译、研究为职业的人调入俄国科学院而确立汉学在俄国学界的位置至今 ,已有2 0 0年的历史的俄国汉学 ,发展历程曲折艰辛 ,并以其卓著的成就在国际汉学界独树一帜。这里我们从几个方面审视俄罗斯汉学发展的耐人寻味之处。首先 ,俄罗斯汉学历史悠久 ,并在很多方面为世界早期汉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2005年6月17日,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学研究所与《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的“汉学研究:海外与中国”学术座谈会在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会议厅召开。北京语言大学黄卓越教授主持了会议,韩经太教授做了中心发言。此次会议的目的,主要是联络在京的学者,研讨汉学研究近期在国内外发展的有关态势,及如何加强汉学研究界学者之间的合作与联系,以共同推进汉学研究的进展。会间,被邀专家与北京语言大学的学者们在汉学研究这一学术领域内,展开了广泛与深入的交流。本次座谈会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了热烈地探讨。一关于汉学的概念、名称与学科范…  相似文献   

15.
斯洛伐克汉学家(二)徐宗才安娜多列扎洛娃(1935-1992),女,斯洛伐克著名汉学家、翻译家,曾任斯洛伐克东方学协会理事、欧洲汉学协会理事、捷华协会理事,布拉迪斯拉发考门斯基大学教授。1935年4月28日出生于斯洛伐克鲁让贝罗克。父亲是医生,曾参加...  相似文献   

16.
1998年11月25日至28日,在杭州召开了由浙江大学历史系、中外关系史学会、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西文化交流史(1500—1840)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第一次集中了史学界、哲学界、宗教界、翻译界、科技界、文物界、出版界...  相似文献   

17.
捷克汉学家(七)徐宗才白利德(AugustinPalt奥古斯金·巴拉特),男,捷克著名汉学家、翻译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欧洲汉学协会副主席、捷华协会副主席、捷克与亚非拉美大陆协会主席。1923年2月1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的一个铁路职员家庭,父亲是摩...  相似文献   

18.
温明登(Jacques van Minden).曾任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食品专家组组长(1987)、法国对外贸易顾问(1989)、法国驻柬埔寨专员(1990)、法国国民议会中国问题报告人(1997)、法中友好协会会长(1997)、中国政府外聘专家(2002)等.  相似文献   

19.
理雅各出任牛津大学汉语教授时发表的《就职演讲》,标志着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在牛津大学的确立,同时也标志着英国汉学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端。演讲词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我们研究理雅各汉学思想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19世纪英国汉学和欧洲汉学的珍贵文献。本文以理雅各的就职演讲词为研究对象,解读演讲的主要内容,探讨理雅各的汉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易名 《职业圈》2013,(22):14-14
East东方红酒窖主办的“中法文化之恋”主题交流活动于近日在东方红酒窖盛大举行。 出席活动的有:法国国家电视台(France Televisions)questions pour un champion的主持人:Julien Lepers于连·勒佩尔斯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