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建筑叙写,是我国建筑文化中一笔宝贵的遗产,最早见之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自东汉开始,中国关于建筑的描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筑艺术的提高逐渐繁荣,出现了班固的<西都赋>和<东都赋>;张衡的<西京赋>、<东京赋>、<南都赋>;西晋左思的<三都赋>,从中可见当时都城的规模、气派和精湛的建筑艺术.南北朝时期,寺庙建筑在<建康实录>中有真实的记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是中国描写亭阁的佳作.唐宋以后,我国的古代建筑逐渐趋于个性化.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客观上成了先秦时期宫殿建筑的一次总结,成为治古建筑者和中国建筑史者了解先秦时期我国宫殿建筑情况的必读之文.王勃的<滕王阁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禹偁的<黄冈竹楼记>、欧阳修的<丰乐亭记>、苏轼的<放鹤亭记>等,都真实地反映了唐宋的亭阁建筑并表现了人文情怀.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集大成和再创造时期,在众多作家的笔下都得到了再现.关注和重视中国古代散文中关于建筑的叙写,不仅对当代作家写好建筑名篇有启示意义,对后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也提供了可靠的资料.研究古建筑,研究建筑史,不能忽视古代散文中的建筑叙写.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古建筑、古建筑史的宝贵资料,而且可以见出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技术.继承与弘扬这笔文化遗产,是我国作家、建筑家和文学研究者、古建筑研究者义不容辞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2.
越人歌     
<越人歌>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明确歌颂恋情的诗歌,它和楚国的其他民间诗歌一起成为<楚辞>的艺术源头.<越人歌>有记载的出处,是刘向<说苑>,卷十一,善说篇,第十三段.  相似文献   

3.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有目无辞,因此通常又称为"诗三百".<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其中的诗篇全部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合乐歌词,产生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等地.<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国风>是十五国的地方乐曲.<诗经>的内容,以题材论,我们大略可以将它们分为婚姻爱情诗、战争徭役诗、农事诗、宴饮诗、宗庙祭祀诗等.  相似文献   

4.
<诗经>、<楚辞>作为中国文学创作的两大源流,二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从二者的文化渊源和艺术手法两方面谈了它们的文化艺术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般说来,美国最早的流浪汉小说传统,可以追溯到19世纪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的<瑞普·凡·温克尔>,而真正标志着美国流浪汉小说达到第一座艺术高峰的作品,则是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到了20世纪,美国流浪汉文学的声誉,又主要是建立在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索尔·贝娄的<奥吉·马奇历险记>、杰克·克茹亚克的<在路上>和威廉·肯尼迪的<流浪汉>之上.这些作品继承了欧洲流浪汉小说的艺术传统,同时也反映出了鲜明的时代风貌与独特的美国精神.  相似文献   

6.
<琴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琴曲解题专著,由于关于其作者和成书存在争议,一直以来关注者较少且缺乏深入研究.本文时<琴搡>的编撰思想和主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其在民间故事流传和琴曲歌词演变中的地位进行了详细阐述,对其故事和歌词的艺术成就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大体反映了从商代到春秋中叶黄河流域广阔的社会风貌.<诗经>体现了中国古代狩猎诗的第一个高峰,有14首诗直接涉及狩猎,它们分别是<周南·兔置>、<召南·野有死(鹿吴)>、<召南·驺虞>、<郑风·叔于田>、<郑风·大叔于田>、<郑风·女曰鸡鸣>、<齐风·还>、<齐风·卢令>、<齐风·猗嗟>、<魏风·伐檀>、<秦风·驷驖>、<豳风·七月>、<小雅·车攻>、<小雅·吉日>等.这些诗均产生于周代.本文拟就它们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思想艺术特色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求教于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8.
<公无渡河>又名<箜篌引>、<箜篌谣>,是有记载的最早的一首由朝鲜传入我国的民歌.此诗一经传入,摹写、扩写之作纷起,在我国诗坛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从原诗与接受诗两大版块分别切入,对<公无渡河>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以期达到对<公无渡河>诗的全面关照.  相似文献   

9.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人类文明的进化和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在艺术上作番比赛,笔者惊讶地发现它们之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1.
<玉篇>和<类篇>是我国中古时代的楷书字典,它们都传承于<说文>,但也有很多的不同.本文从成书过程、版本收字、内容、价值地位等方面比较它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以1919年<演说辞>为中心,分析李大钊对中国图书馆学的贡献:他提出要重视图书馆的教育和社会教育职能,教育改革和图书馆管理方式改革要同步进行,要重视图书馆专业队伍的训练与培养.  相似文献   

13.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是我国现代文坛反映农村土地改革的两部长篇小说.它们在创作方法上存在诸多差异,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在刻画人物手法上,前者以"静"的表现见长,后者以"动"的描写取胜;在矛盾处理和形象塑造上,前者表现出强烈的真实性,后者表现出鲜明的倾向性.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得出:在艺术手法上,<暴>要优于<桑>,而在形象的典型性和矛盾的处理上,<桑>又要高于<暴>.  相似文献   

14.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是唐代"以喻写乐"的优秀诗作,它们分别运用以形喻乐、以声喻乐和以典喻乐三种表现手法,取得了公认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5.
《诗经》情歌与《仓央嘉措情歌》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情歌与<仓央嘉措情歌>分别是汉藏两族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民间情歌.尽管二者时隔共远,流传地迥异,但它们都具有群众性,各自为汉藏民众所喜爱,并且蕴藏着汉藏两族不同的情爱元素和民族文化信息.文章从思想内核、题材内容和风格特征等方面,探讨<诗经>情歌与<仓央嘉措情歌>在艺术追求上的民族特色以及两者艺术个性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6.
<俄藏敦煌文献>Ⅱx17449<黄石公三略>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手抄夹注残卷孤本,是史书所载北魏、西凉刘晒注<黄石公三略>注本,较之传世的南宋孝宗、光宗年间刻本早800余年.为我国古代军事文献史上的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17.
作为以记言为主的"言经",<尚书>的主体部分为夏商周三代君王的政治演说.其中<周书>部分,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具有成熟修辞技巧与手段的记言作品,堪称"文言之始,记言之祖",展示了周初说理散文的艺术成就.而这种成就的取得,与周初礼乐活动及礼乐活动的早期形式一一原始宗教祭祀活动的影响密不可分.我们利用语源学的研究方法,借鉴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发现早期宗教祭祀活动是<尚书>修辞的直接源头,决定了<尚书>修辞的基本特征,影响到<尚书>文体特征的形成,进而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艺术批评发展异常活跃的时期,南朝谢赫所作的<画品>与钟嵘所作的<诗品>均为这一期间的重要艺术论著.这两部不同艺术门类的论著在文体样式、美学范畴以及话语风格等方面,虽然都保持了各自的特性,但更多地存在着相互间的影响与推动.  相似文献   

19.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将近一半的篇章使用了数词,使用数词的地方多迭400余处.本文试图从数词概况、数词分类、数词运用的形式、数词的语法结构等几个方面对<诗经>中的数词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诗经>是中国题材诗的源头,其中亦不乏中国最早的送别诗,但由于历代经解的影响,<诗经>别诗经常被附会本事,强作他解.结合古今<诗经>笺解注译,考辨<击鼓>、<渭阳>等诗歌意旨,发现<击鼓>是一首征夫别妻之作,<渭阳>是赠物惜别之制,<崧高>、<烝民>、<韩奕>是祖饯仪式上的别诗,<有客>是最早的留别诗歌.还原这些诗歌送别诗的本来面貌,不难演绎出中国早期送别诗嬗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