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王妍 《现代教育》2014,(6):54-55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人类交流交际的工具。语是语言,文是文字,因此语文课上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要完成这一目标,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姓"语",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训练,说到底都是语言的训练。语言训练又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根据《大纲》对语文教学中说话能力训练的要求,对照教学的实际,我们的语文教学并没有把口语能力训练摆到应有的位置,学生不说、少说,或即使说了,也是含混不清、言不成句、语不成义的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3.
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续)广西小学教育研究中心黄焕勋三、小语教学为什么要加强语言训练1.从语文课的本质属性来看。语文课姓什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回答:语文课姓“语”,而不是别的。“语文”又是什么?用叶圣陶老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口头为‘...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叫语文?”“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毕养赛、钱威先生也认为:“语文是工具,语文课姓语,语文训练主要是进行语言训练,掌握语文工具。”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应从内部语言思维能力的训练入手,进而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姓“语”,这是不容置疑的话题。小学语文教学就应该通过字、词、句、章的训练,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习得基本的语文能力,如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许多人们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偏离了语文姓“语”的轨道,是经不起追问的。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姓“语”,这是不容置疑的话题。小学语文教学就应该通过字、词、旬、章的训练,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习得基本的语文能力,如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许多人们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偏离了语文姓“语”的轨道。是经不起追问的。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既要教会学生语言知识,更要学生体会语文课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要联系生活进行生活化教学,语文教学中课外拓展性阅读必不可少,它既是实现语文教学任务的必须环节,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通过拓展性阅读既实现了训练语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更是实现了语言教学的最终要求,语言学习就是为了获得信息,而学生要获得信息必然要多加训练课外拓展性阅读。  相似文献   

8.
语文应该姓“语”,“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已成为小学语文界的共识。然而,语言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整体性、连续性、阶段性与发展性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进行语言训练,是每个语文教师值得探索的课题。笔者认为,“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应当从语言文字训练目标体系的构建入手,针对学生实际精心研究教材,在“训练”的可操作性上狠下功夫,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从而完成语言训练项目。  相似文献   

9.
一、语文课为什么要上成语言训练课?第一,从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来看。什么是“语文”?吕淑湘先生认为:“语文”中的“语”就是语言,“文”就是指文字。这里所说的“语言”是“口语”的意思,“文字”是“书面语”的意思。本文所说的“语言训练课”中“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这就是语文课的本质属性。可见,语文课的首要任务是进行语言基本功训练,语文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理解语言和应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科的本质决定了语文课应当姓“语”。语言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往往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学生回答问题的好坏作为衡量语文教学效果的试金石。殊不知语文课堂上除了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之外。还有许多美妙的音符值得我们去捕捉、去聆听。因为它们见证了孩子的成长与进步,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有效资源。  相似文献   

11.
“没有名牌的思想,便没有名牌的语言”,马克思的这句话,把思想和语言的关系说得明白不过了。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就必然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说得很明确:“学生语文学得好,对于他们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学好其他各门学科,掌握文化科学知识,成长为又红又专的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语文课在进行读写训练的同时,还必须  相似文献   

12.
一、语言能力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语文教学包含多方面的因素,就学科的性质而论,目前尚有很多说法,但有一条:即语言作为载体的功能以及它作为语文课的主要对象却是大家公认的。章熊同志指出:“准确地说,语文课涉及的,木是“语言’,而是“语言的运用’,语文课传授知识、分析语言,不是要学生知道‘这是什么”,以获得某些概念为满足,而是要总结善于运用语言的人的经验,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它为什么这样’。”①叶圣陶先生也强调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没语文课以训练之。”这些论述揭示了两层意义:一是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时下的小语课堂,执教者热衷于教学方法的巧妙,教学风格的独特,讲究的是上课如何能够打动学生及评委的心。这就造成了语文教学耗时多,但效果却不明显。语言学家吕叔湘曾经说过:"语文就应该姓语,语文课一定要重视语言文字的教学和训练。"因此,我意识到,关键语句理解得越充分,课文理解就越深刻,语文课的性质体现得也就越充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学段词语教学也定下了如下目标:1.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  相似文献   

14.
一、“语文”课不是“言语”课 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改变“语文教学效果很差”(吕叔湘语)的局面,必须明确语文教学姓“语”,加强语言教学,这是多数人的主张。张传宗《加强语言教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力》(《课程·教材·教法》1995年第五期)就是典型代表。其实,关键问题不是要不要加强语言教学,而是如何认识“语言”,即在语文教学这个特定的视角中,“语言”的含义跟语言学中的含义是否一回事?或者说,语文教学中的“语文”是否等同于“语言”? 大纲认为,设置语文科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这里,先不说读、写、听、说的能力是否等于“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单就“理解运用”来说,它指的应是‘言语”而  相似文献   

15.
语文姓“语”名“文”,学语习文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凭借文本语言,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中的理解不单是对文本内容的感悟,也有对文章写法的领悟;阅读中的积累不单是对文中优美词句的记储,还有对文章写法的习得;阅读中的运用,主要是对文本相关信息的吸收、内化后的输出过程,它是检验阅读效果、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所以阅读课理应成为学生写作方法习得的主渠道和习作训练的练兵场。  相似文献   

16.
语文姓“语”名“文”,学语习文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凭借文本语言,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中的理解不单是对文本内容的感悟,也有对文章写法的领悟;阅读中的积累不单是对文中优美词句的记储,还有对文章写法的习得;阅读中的运用,主要是对文本相关信息的吸收、内化后的输出过程,它是检验阅读效果、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所以阅读课理应成为学生写作方法习得的主渠道和习作训练的练兵场。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阵地,纵观我们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有一个现象值得深思: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学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要改变语文教学中高耗低效的状况,首先就要努力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使每堂语文课都成为有效教学。有效的教学必须首先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把深刻的语文教学内容以凝练简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真正做到"语文姓语",要扎扎实实地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阅读 ,作为从文学作品中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心智技能 ,被尊为“学习之母”、“教育之本”。所谓“语文能力 ,‘读’占鳌头” ,就是指语文教学总要秉着“语、文合一 ,以文为主”的精神 ,坚持“写作以阅读为基础”的原则 ,遵循“以读、写带动听、说”的训练方略。因此语文界公认 ,阅读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阅读教学作为现代语文教学的一部分 ,毫无例外也应把教学的目标之一定在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上 ,因为没有阅读创新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就失去了它的人文光彩。只要承认阅读是对精神产品的再生产活动 ,就应该把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9.
李娜 《考试周刊》2013,(87):44-4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进一步进行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根基,也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基点.同时还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所在。“语文姓语.小语姓小”,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排体系,在字词句篇的教学中,确保学生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并力求将语言训练过程展示得妥帖自如,富有艺术性,这样才能切实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20.
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什么?从语言的角度看,就是要学会感受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离开了经典课文,离开了典范语言,离开了具体的字词句,谈何感受?谈何理解?谈何运用?因此,字词句是教一篇课文的“总抓手”,离开了它,语文教学就会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成为“空中楼阁”。对于小学生而言,最重要的阅读能力是品味能力,尤其是词语的品味能力。教课文,就是要扣紧词语。只有扣紧了词语,语文课才有“语文味”;只有扣紧词语,语言因素的教学才会落到实处。所谓“扣紧”,从宏观上讲,就是要潜心钻研课文语言,精心锤炼教学语言,热情批阅作文语言;从微观上讲,就是针对具体的词语,层层追问3个问题,即语言里“有什么”,语言“怎么样”,这样表达“为什么”。这3个问题,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问自己,在课堂上要问学生,并要引导学生自己问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