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黔云 《新闻窗》2007,(4):109-110
纸质媒体发展到今天,大多数报纸达到十几、几十个版面,直至一二百个版的报纸也时常出现。报纸的“厚”办方式,是媒体走向成熟的一个体现,也是为了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报纸厚了,价格却并未随之上扬,颇得读者的喜爱。但对媒体来说,报纸变厚,却潜伏着不小的危机。其实在铺天盖地的新闻信息面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一、移动互联技术催生"指尖上的新闻"移动互联技术的普遍应用,出现了新闻发布手段和接收习惯两个重要环节的革命性变化。在新闻发布端,除了已有的报纸、广播电视之外,网络媒体和以个人化、个性化和普存性为主要特征的自媒体也兴盛了起来,最新的信息,已经不再是传统媒体来发布了。很多有影响力的新闻事件,往往是通过当事人或行业"深喉"在网络或自媒体上首先爆料,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传统媒体才得以跟进报道。在这里,传统的报纸和广播电视媒体已经从消息的第一发布者,变身为信息的追随者和扩散者。同样严重的情况也在接收端  相似文献   

3.
这已经是一个移动大传媒时代。虽然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媒体还在大行其道,但新技术的发明与普及已在潜移默化中改造着这些所谓的"传统媒体"。报纸朝手机、网络、移动终端延伸,电视与广播巧借短信与网络平台与受众即时互动……那些我们熟悉的媒体形态,或多或少都已经有了新媒体的成份;那些不知不觉进入我们大脑的信息,都无不反映着新技术无孔不入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核心阅读:今年2月19日,人民网研究院发布《2013中国报刊移动传播指数报告》,对2013年报刊媒体在微博、微信、聚合新闻客户端、媒体自有APP各个传播平台影响力进行评估,推出“报纸移动传播百强榜”和“杂志移动传播百强榜”,同时发布报纸微博传播十强、报纸微信传播十强、报纸入驻新闻客户端传播十强、报纸自有APP传播十强.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由武汉大学互联网科学研究中心完成.  相似文献   

5.
肖飞 《东南传播》2014,(5):141-142
自从报纸媒体试图突破传统媒体各种限制、在数字化传播平台上寻找新出路以来,历经曲折,在新的征途上探索不息。时至今日,多数报纸媒体已经不再犹豫于是否要将传播的疆域拓展到新型移动互联平台,相反,他们中的很多机构已经度过了探索和试水的阶段,开始了以"新型手机报"为典型产品的实质性运营。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传统报纸媒体的新闻内容优势有效地发挥到移动互联平台上。本文尝试从信息二次编辑的角度,为上述问题提出答案。  相似文献   

6.
孙岩 《青年记者》2015,(29):22-22
曾几何时,平面媒体是何等辉煌。但在新媒体日益发展的今天,报纸等的市场蛋糕正在被新媒体瓜分和掠夺。网站、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在这些新兴媒体形式和智能技术的推动下,人们的媒体触觉和信息阅读更加呈现出多屏化趋势,这使得当前众多报纸发行量骤减。新兴媒体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对传统媒体形成了极大的挑战。媒介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甚至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无疑是划时代的社会进步,但对传统媒体而言,是生死存亡的巨大考验。  相似文献   

7.
国际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出现,迫使报纸更像杂志,周刊更像月刊,月刊更像季刊,而季刊已经变成书了。美国《新闻周刊》编辑乔恩·米查姆的这番话,实际上已经道出了纸媒出版形态演进的基本规律,即报纸的小型化、杂志的图书化和图书的移动化方向,并因此诞生了三个英语新词BROADLOID,MOOK,POOK,它们的流行正是纸媒印刷出版形态最新变化的实景写照。    相似文献   

8.
吴宝良 《今传媒》2015,(4):101-102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今天,媒体在思考将报纸、网站、移动媒体的后方编辑工作进行“深度”融合整合,记者也要成为全媒体记者.纸媒、网媒、移动媒体成为各有取向的“中央编辑部”后,采与编自然分开.而各媒体平台的编辑模式、编辑手段、编辑方向不同,对记者稿件的要求也不同,因而采编在媒体融合时代也更应该分开.对于报纸来说,媒体融合时代,各家报纸比以往将更强调自己的公信力,更强调深度报道以区别于即时性碎片化信息的网媒报道,在这种情况下,报纸流程实行采编分开制应该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采编分开可以更好地体现编辑的专业化;可更好地发挥编辑的主导作用,强化纸媒已有的公信力与权威性;有助于实现采编与经营分开;可更方便培养报业新人等.  相似文献   

9.
项目背景 互联网时代的媒体格局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传统的以报纸、纸质杂志、电视、广播为媒介的新闻传播业,受到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媒体的巨大挑战。数字媒体逐步取代传统媒体的地位和作用,受众的信息消费需求逐步向数字化、移动化、多终端方式转化。  相似文献   

10.
正这已经是一个移动大传媒时代。虽然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媒体表面上还在大行其道,但新技术的发明与普及早已在潜移默化中改造着这些所谓的"传统媒体"。报纸朝手机、网络、移动终端延伸,电视与广播巧借短信与网络平台与受众即时互动……那些密布在我们周围的媒体形态,或多或少都已经有了新媒体的成分;那些不知不觉进入我们大脑的信息,无不反映着新技术无孔不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字出版和云媒体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日益壮大的今天,传统报业面临着困境和数字化转型的多种尝试,"云端读报"与传统报纸的合作,其信息整合的新形式及推广方式是传统报业转型时需思考和重视的。  相似文献   

12.
赵亮 《新闻战线》2015,(5):179-180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在万众瞩目中召开,媒体合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信息传播渠道,促进了文化传播发展并且引发了对体育文化与价值追求的深刻思考。媒体合作是为了满足日渐变化的市场需求,传媒产业内部报纸、杂志等印刷传媒、广播电视媒体、移动互联网络媒体的相互结合,提升了彼此的信息传播方式和信息传播水平。比如,将相关电视节目通过网络在线播放,扩大受众面,人们可以通过直播、点播等方式收看那些自己喜欢却受时间、地点等限制不能及时观看的电视节目。报纸和期刊的电子版保障了信息资源的  相似文献   

13.
陈杰  曹飞虎 《青年记者》2005,(11):39-40
在媒体高呼读图时代已经到来的今天,在纸质媒体的眼里,大尺幅、高质量的图片已经成为报纸媒体与电子媒体以及其它纸质媒体竞争的重要手段.然而,在众多报纸媒体大声歌咏图片功劳的同时,有关报纸图片编辑过程中出错的现象却也接连不断,并一次次损害了媒体的形象与公信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媒体刚络化进程的加快,在互联网技术革新和媒体竞争的推动下,报纸媒体阳站已经从报纸网络版(或称电子版)阶段过渡到以新闻为主的综合性网站阶段,在中国网络媒体大格局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作为互联网媒体属性而带来的网站内容传输问题也开始受到报纸网技术管理层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媒科技》2008,(7):35-36
未来十年对于中国的信息技术、科技产业来讲有两大机会:一个是传统企业互联网化,一个是移动互联网化。这对于新媒体来说无疑也是难得的机遇。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些企业已经逐渐摸索出了较为成功的商业模式,新媒体产业也变得更加活跃。在2008新媒体高峰论坛上,易观国际首席分析师符星华女士向我们提供了一些值得参考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手机电视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输平台,正日益引起各方关注。它不仅仅是传统电视的移动化,而是以便携性、移动性、互动性和个性化服务为特点,成为融“文字、声音、影像”为一体的全息性新媒体。手机电视具备“电视媒体的直观性、广播媒体的便携性、报纸媒体的滞留性以及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可以说综合了传统几大媒体的优点,被誉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第四荧屏”。这些特点,同时也为手机电视的内容生产规定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多媒体竞争的今天,传媒企业跨境融合,移动互联网颠覆了传统传播模式,新媒体几近实时直播,单向传播变为双向甚至多向传播,大数据、共时化的快捷流动加强了信息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信息时代下的老百姓对文化传媒的需求量大增,但面对潮水般的信息和媒体,泥沙金子俱下,眼花缭乱之中,媒体的社会责任日益突出和重要。在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致辞中,胡锦涛总书记一再强调,媒体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媒体主要功能和任务是从事信息传播,但媒体万变不离其宗的社会责任主要有哪些呢?本文以《大公报》为例来说明。  相似文献   

18.
在今天这样一个媒介融合与信息互渗的时代,网络不仅成为媒体融合的中介,而且正成为一个数字化互动的复合媒体。在新技术支撑体系下,网络与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共同构成了今天的新型媒体。在这一新媒体语境下,网络文化不仅成为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网络社会出现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陈希阳  贺晓然 《新闻窗》2012,(5):117-118
新媒体作为新技术支撑体系下的媒体形态,在满足随时随地互动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博客、网络电视、移动多媒体等热门的新媒介已经充斥了当代大学生活的各个角落。它们以更新及时、图文并举、信息量大、互动性强、方便快捷等特点深受欢迎。这些新媒介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校园媒体模式,成为学生重要的信息来源与传播渠道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校园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这样一个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网络建构技术蓬勃兴盛、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电视媒体应当向移动化、社交化、平台化、数据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这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顾此失彼。当下电视媒体影响力大不如前,不仅被各种新媒体赶超,而且面临着与报纸、广播、杂志等传统媒体共冋竞争视频市场的局面。作为社交化媒介平台上众多媒体中的一部分,电视媒体所生产的内容在汪洋大海般的平台信息中很容易被消融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