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鹏 《收藏界》2014,(11):73-75
2010年9月,安徽省淮北市博物馆(暨淮北市文物管理所)在新火车站广场工地,对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桓君山藏书处"遗址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当考古发掘进入汉代文化层后,遗址现场出土了数以万计的汉代子母扣砖、筒瓦、板瓦、彩绘云纹瓦当、陶器残片、汉代成熟青瓷片等。经过清理,发现了一处用石块和汉砖垒砌的三进六开间的庭院遗址。  相似文献   

2.
许向英  江用虎 《收藏》2009,(6):75-75
琮式瓷瓶始见于宋代,明清时期多有烧造。清代乾隆以后,琮式瓶作为传统器型,器身装饰演变为多种形式。1981年春,文物部门在安徽省怀宁县进行文物普查时,于该县村民家发现了一件底书红彩“乾隆御制”款的白釉刻瓷粉彩琮式瓶。  相似文献   

3.
吴金亮 《收藏》2001,(8):52-53
龙泉务窑是辽金时期北京地区的重要瓷窑,也是目前为止发现的该地区时代最早的瓷窑。窑址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龙泉镇龙泉务村北,距北京城约30公里。遗址东西长250米.南北宽180米,现为北京市重点文物埋藏区。因窑址紧邻龙三泉务村,故名龙泉务窑。  相似文献   

4.
周京京 《收藏》2013,(9):94-97
界首彩陶是安徽淮北地区一种优秀的民间传统工艺。20世纪90年代,淮北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出土了一些宋代界首彩陶片;徐州市博物馆在发掘地下明代城址的宅基和生活垃圾堆积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界首彩陶片;安徽省文物总店、界首市文物管理所征集收藏了上百件民间传世明清至民国时期的界首彩陶,这些珍贵的实物资料表明南宋时期界首彩陶已有烧造,并延绵不断烧制至今日。结合历代界首的建置和区域的历史沿革,以及国内外民间传世和出土彩陶器的排比分析,笔者初步将界首彩陶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周京京 《收藏》2013,(5):94-97
界首彩陶是安徽淮北地区一种优秀的民间传统工艺。20世纪90年代,淮北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出土了一些宋代界首彩陶片;徐州市博物馆在发掘地下明代城址的宅基和生活垃圾堆积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界首彩陶片;安徽省文物总店、界首市文物管理所征集收藏了上百件民间传世明清至民国时期的界首彩陶,这些珍贵的实物资料表明南宋时期界首彩陶已有烧造,并延绵不断烧制至今日。结合历代界首的建置和区域的历史沿革,以及国内外民间传世和出土彩陶器的排比分析,笔者初步将界首彩陶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苏方军  宋康年 《收藏》2011,(1):95-95
1985年秋,安徽望江县黄家堰村村民在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发现地下埋藏有许多陶片、残石器和玉片等,感到十分惊奇。当时县里正开展文物普查工作,普查工作队一进村听说这一消息,便告诉村民该地是一处5000多年前的古文化遗址,并向村民宣传《文物保护法》,将村民挖出的文物依法进行收缴。县文物管理所及时将此事转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杨玉彬 《收藏界》2013,(8):30-36
1991年冬季,安徽天长市东郊三角圩水利工地施工时发现一古墓群,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天长文物管理所组织考古队对该墓群进行了清理发掘,共清理战国墓1座、汉代墓葬24座,出土珍贵文物数百件,被评为199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其中仅"桓平"墓就出土玉器90件,现择其精要介绍如下。利物对为仅介  相似文献   

8.
石琳娜 《收藏》2008,(9):43-43
1972年,位于耀州窑遗址区内的黄堡镇新村,几位村民劳动时偶然发现了一座唐墓,墓中出土一件唐代黑釉塔式盖罐。该罐后来被定为一级文物,并成为耀州窑博物馆镇馆之宝。  相似文献   

9.
乐明 《上海集邮》2005,(10):9-9
11月6日 《城头山遗址》 1979年发现的城头山遗址是一座古城残迹,位于湖南澧县西北10公里的车溪乡南岳村(澧县车溪邮政所,415503),坐落在比周围平地高出一二米的岗地上。  相似文献   

10.
杨忠文 《收藏界》2010,(5):108-108
柳孜遗址位于淮北市西南约30公里,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流经此地。随着时代的变迁,被当地人称为"隋堤"的通济渠古遗址早已成为车水马龙的泗永公路。1999年因公路拓宽发现大量文物,因此引起文物部门重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淮北市博物馆遂于当年对柳孜遗址进行正式发掘,获重大收获,被评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收藏》2018,(10):16-16
近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了河西走廊西部地区古玉矿遗址考古信息。据介绍,河西走廊西部玉矿遗址是国内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采矿聚落遗址,从实物层面展示了公元前一千纪的采玉活动。自2007年以来,该研究所与北京大学等单位联合进行了早期玉石之路调查,先后发现了肃北马鬃山径保尔玉矿遗址、寒窑子玉矿遗址以及敦煌旱峡玉矿遗址等。  相似文献   

12.
邢舒良 《收藏》2006,(3):52-53
南京瓷友对陕西耀州窑还比较陌生,去年我们结伴来到这座集遗址保护展示、文物收藏陈列、古陶瓷工艺演示于一体的大型古陶瓷遗址博物馆进行考察,馆内丰富多彩的展示和馆宣教部主任党燕宁女士的精彩讲演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3.
程晓中 《收藏》2009,(12):46-47
20世纪90年代中期,南京黄浦路2号“黄埔广场”建筑工地(明故宫遗址内)发现一日深达11米的残井,出土一件轰动文博界的瓷器——明洪武官窑白釉褐彩“赏赐”款梅瓶。这是继1964年在疏浚南京明故宫遗址御城河时发现青花瓷、釉上红彩五龙盘、内外双色釉暗龙纹碗等洪武官窑瓷器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14.
焦华中  孔秋莉 《收藏界》2010,(10):46-46
20世纪90年代末,河南省考古所在鹿邑县太清宫遗址发掘了一座大墓,根据出士文物的铭文。把此墓命名为长子口墓。长子口墓所在的鹿邑县属于豫东地区,地处淮河流域。从考古学上讲,这一地区在南、北、东、西文化交流中起着十字路口的作用,古代文化面貌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06,(3):201-201
湖南郴州为“楚粤之孔道”,曾是无数先贤生息之地,历代名人辈出。这里曾发现过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刻纹骨椎和商代人类居住遗址,并发生过神农郴州作耜、项羽徒义帝于郴,三国时赵子龙计取桂阳,南宋时岳飞率军围剿贼寇遭成等事件,诸多重要的史实使郴州名扬九州,同时留下了无数文物和古迹,年代久过的绝壁悬棺、古佛古寺、古祠堂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6.
高波 《收藏》2010,(10):52-55
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安徽段遗址坐落在安徽省泗永公路之下,泗永公路就修建在隋唐大运河河道遗址之上。隋唐大运河起点在河南荥阳市板诸黄河口,经河南、安徽、江苏18个县市,最后在江苏宿迂市古泗州汴河口入淮河,全长650公里。通济渠始凿于605年,湮塞于1325年,安徽段遗址全长170多公里,坐落在安徽省淮北市和宿州市境内。  相似文献   

17.
储磊  江用虎 《收藏界》2013,(7):89-89
上世纪80年代,安徽省岳西县文物管理所在对全县文物进行普查时,从民间征集到一幅清代黄易《溪头独钓图》(见图)。该图设色绢本,纵94.5厘米,横40.5厘米。图左上题"溪头独钓,宗北宛本,小松黄易"。下钤"黄易之印"白文印、"小松"朱文印。黄易(1744-1802年),字大易,号小松、秋庵,仁和(今杭州)人,清代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21,(1):102-102
华阴因在华山之北故名,为关中要塞,古京畿长安之门户,依托着西岳华山,古今闻名遐迩。华阴目前发现有瓦当出土的汉代遗址三处,即汉集灵宫遗址、京师仓遗址、汉华苑遗址,以富有地域特点的汉代"与华"类文字瓦当为代表,以"长生无极""与华无极""与华相宜"三品居多。其历史、形制、文辞、文化品位诸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主...  相似文献   

19.
王延敏  杨海青 《收藏界》2012,(12):42-46
西坡遗址位于河南省灵宝市阳平镇西坡村西北,坐落于铸鼎原南部。遗址东、西两侧分别为沙河的支流夫夫河与灵湖河,海拔456米~475米,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2005年4~7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第五次发掘,最重要的收获  相似文献   

20.
张鉴宇 《收藏》2021,(1):90-102
华阴因在华山之北故名,依托华山,古今闻名遐迩,为关中要塞,古京畿长安之门户。华阴目前发现有瓦当出土的汉代遗址三处,即集灵宫遗址、京师仓遗址、汉华苑遗址,以富有地域特点的汉代"与华"类文字瓦当为代表。其历史、形制、文辞、文化品位诸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主流风尚,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三处遗址汉集灵宫遗址集灵宫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