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黑人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创作中特别关注非裔美国人因为爱的变异引发的暴力导致的悲剧。她的小说揭露了美国黑人男性,他们是种族歧视的受害者,同时又是施害者,他们把变异的爱转移到比他们更弱小的黑人女性身上;同时也剖析了黑人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历史命运以及她们重重压迫下表现出来畸形的爱。本文力在指出莫里森创作文本中那些"令人恐惧的爱",及其表现形式的多维性。  相似文献   

2.
以构建"约克纳帕塔法"世界而享誉文坛的著名美国作家福克纳与营造出一个"高密东北乡"文学世界的作家莫言可以说是东西方家族小说的代表人物。这两位既不同时,也不同地,分属于不同文化圈的作家在创作上却颇有相通之处。本文从这两位作家的家族小说入手的人物以及他们之间亲情等方面,分析其创作的异同与相似之处。福克纳与莫言通过对笔下若干家族历史图景的描摹和营构,探寻家族沦亡衰败的复杂成因,进而展露出作家对人的生命力渐趋萎缩现象的焦灼关注。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作家沈从文和19世纪英国作家哈代是中西文学史上重要的乡土文学作家。他们的小说都描绘了乡土世界的自然之美、风俗人情之美,表现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工业文明社会的批判。文章通过比较分析中西两位作家描绘乡土世界之现象,探讨作家创作的共性特征:立足于本民族文化,关注人性与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体现出人类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4.
孤独对于卡夫卡来讲是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这种孤独性格的形成与其自身忧郁敏感的气质以及时代环境的影响都不无关系。作家笔下的主人公们也都不约而同地沾染上孤独性特点,其中既有永远在路上的迷茫者,又有受尽欺凌的弱小者,但无论是哪种具体类型的孤独者,他们都是鲜明地表现了作家对时代的观察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戴安娜嫁给了查尔斯王子,于是成了王妃,也有了王室的高贵与尊严,否则,她将永远是平民。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王妃原理”,即因为自己是弱小者,寻找一个比自己强大的靠山,借助他们的实力和势力,使得自己摆脱弱小地位,得到别人的关注和尊重,并实现一些自己在原来弱小者地位时无法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作家是一个民族的代言人,鲁迅与卡夫卡作为中西方代表性的文学家,他们在各自的小说创作中展现了一幅幅民族的生动画面,揭示了民族精神的某些本质特征。通过对两位作家在小说中所塑造的背叛者、被驱逐者、伪装者等三种人物形象系列的分析与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两位作家在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和琼瑶是中国现当代代文学史上颇受关注的两位女性作家,她们生活的时代不同,对于感情的认识和描摹也迥然不同。通过对从两位作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比较,探究形成她们同一故事两种解读的社会和人生体验等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8.
美国来华游历者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纪实书写是近些年备受瞩目的现象。彼得·海斯勒与迈克尔·麦尔是国内外较受关注的两位美国来华游历作家。两位作家以对文化多样性包容的态度切身体会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并在实地考察过程中表现出对中国文化的崇敬和仰慕之情。在此过程中,他们也带入自己的理性思考,并由此反观自己的文化。通过考察两位作家的作品可以发现,来华的经历有助于两位作家超越二元对立的思想,站在更能理解中国文化的角度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9.
研究对比了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农场》与中国作家张爱玲的《秧歌》,发现两位作者均思考了人的生存境况,并号召弱者争取自己的温饱权。然而两位作者在对"饥饿"的描述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法,映射出了他们在文学风格上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章红 《考试周刊》2008,(22):194-195
华盛顿·欧文和陶渊明在他们最受世人瞩目也最受评论家好评的作品<瑞普·凡·温克尔>和<桃花源记>中,关注了相同主题,流露出两位作者对政治的不尽相同的相似态度.两篇佳作均文字流畅,情节生动,想象丰富.同时,两位作家都抒发了对自然的挚爱之情,具有前瞻性地表达了对生态问题的焦虑.  相似文献   

11.
迟子建和哈代分别是中国和英国的两位作家,他们的小说创作相差近百年,所处地域又相距遥远,在创作中不约而同地书写了各自地域的民间信仰。通过对两位作家重要作品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异域环境中的类似信仰与崇拜,及作家对此信仰的态度,从而可以了解到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类似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2.
余华与陀斯妥耶夫斯基都在他们各自的作品中浓墨重彩地展示了自己对人类苦难的关注与追寻.然而面对人类苦难的追寻与出路的勘探,两位作家却在追问的途中产生了分岔.相比较而言,毫无疑问余华与陀斯妥耶夫斯基不在同一层次的作家苦难追寻途中.然而正是在面对同一主题的探险与思考追问中,余华体现出难能的冷静和令人惊异的细致发现,而陀斯妥也夫斯基则是凸显出了他深刻伟大得多的意义与价值,这也正是伟大作家与一般好作家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赵树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迥异的两位乡土小说作家。异同兼具的文化身份,构成他们观察社会与生活的共通视角,使他们在创作上有着同样真挚的乡土情结,关注底层乡土中国、乡土村民。  相似文献   

14.
生命之阶     
一位作家,一位评论家,是他们的执着与智慧给了我一个新的起点,筑成了一个乡村教师不断向上的生命之阶。  相似文献   

15.
舍伍德·安德森与沈从文分别是中国和美国文学史上两位非常有影响力的、地位比较特殊的作家,本文拟从两位作家的生平经历、作品主题及意义、作家本人及作品对后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两位作家做一比较,并通过这种比较来审视两位作家对人性的深切呼唤、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美好期许以及隐藏其中的深深的担忧。  相似文献   

16.
余华与陀斯妥耶夫斯基都在他们各自的作品中浓墨重彩地展示了自己对人类苦难的关注与追寻。然而面对人类苦难的追寻与出路的勘探,两位作家却在追问的途中产生了分岔。相比较而言,毫无疑问余华与陀斯妥耶夫斯基不在同一层次的作家苦难追寻途中。然而正是在面对同一主题的探险与思考追问中,余华体现出难能的冷静和令人惊异的细致发现,而陀斯妥也夫斯基则是凸显出了他深刻伟大得多的意义与价值,这也正是伟大作家与一般好作家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与契诃夫是文学领域两位伟大的作家,他们虽然生活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但他们的创作却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通过比较两位作家的短篇小说《故乡》和《胖子和瘦子》,可以发现:同样选取了旧时好友再次会面的场景,聚焦于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剧命运,揭露出国民灵魂的奴性与病态。但是,两者在篇幅结构,在对当时社会的揭露、批判的深广度上却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大江健三郎和井原西鹤是日本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位作家,但他们都继承了日本传统的性文化观,热衷于在"性"这片领域上培育自己的文化果实。尽管他们的历史背景、文学创作观以及价值取向迥异,但殊途同归,他们都表现出一种人道主义倾向,即关注人,关注人的存在价值。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来窥视日本的社会、文化以及作家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9.
卡夫卡与张爱玲,这两个生活年代上几乎前后相继的作家,尽管他们生活的国度、所处的历史时期、植根的文化土壤不同,但俩人在人生经历、性格特点和文学创作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是灵魂深处的孤独舞者:孤独是他们生命之歌的主旋律,怪诞是他们呈现给世人的共同特征,写作是他们灵魂深处的舞蹈。  相似文献   

20.
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与王尔德的童话《打鱼人和他的灵魂》,都讲述了凡人与美人鱼的爱情故事。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古老民间传说题材,是属于水域空间和陆地空间之间生命关系的艺术原型。然而,在两位世界级童话作家的笔下,却各自构成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两位作家对爱情这一母题各具个性的诠释,可以感受到两位作家对生命的诗意观照,可以领会到他们不同的心路历程以及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