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梳理了自1944年至今老舍作品在美国的翻译、自1939年至今老舍及其作品在美国的研究,并在与国内同时期研究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老舍作品在美国的译介与研究特点.由于受到文学和超文学因素的影响,老舍作品在美国的译介与研究经历了由与国内研究不谋而合,到"反动",再到互动互补的过程.作者还对伊文金改写<骆驼祥子>和<离婚>,老舍几次改写<骆驼祥子>等现象给出了个人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钦努阿·阿契贝是英语后殖民文学的重要代表,被称为"非洲文学之父"。其作品《瓦解》是对康拉德的经典作品《黑暗的心》的有力回击。阿契贝在该小说中以伊博族为例,向读者展现了真实的黑非洲文明,从而对欧洲小说中刻画出来的对非洲的刻板印象进行纠偏。本文通过细读文本,分析阿契贝通过书写伊博族独特的谚语、故事、婚丧习俗等口头叙事传统,旨在消解欧洲中心主义,构建非洲新形象,以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学》是建国后国内第一份对外译介中国文学的英文杂志。分析该杂志有关少数民族作家及少数民族题材作品的翻译情况,研究该英文杂志译介少数民族相关题材作品主要是受审美艺术、对外宣传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繁荣及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构建和谐国家理想形象以向外宣传新中国形象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莉敏 《文教资料》2007,(29):40-41
2007年6月12日,76岁的尼日利亚作家钦努阿·阿契贝获第二届布克国际文学奖。阿契贝"开创了现代非洲小说",被公认为现代非洲文学之父。他不仅以其小说的社会意义闻名于世,更以他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蜚声文坛。阿契贝用自己的小说创作展现了非洲的历史与现实,旨在帮助尼日利亚获得世界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时期后,外国文学在我国迎来了历史上又一次翻译高潮.西方现代派作品乘风气之先被大量译介进来,其中以卡夫卡、福克纳和博尔赫斯等的影响为主,在此背景下国内一股新兴的先锋文学力量得以催生.通过分析新时期翻译文学在我国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探讨其对我国先锋文学的影响以及先锋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对外国文学的接受.  相似文献   

6.
阿契贝怒斥康拉德是一桩事关非洲文学历史进程的著名公案,可是在中国并未得到充分理解。文章从赵海平分析该事件的文章入手,指出其有只知局外人康拉德、不知局内人阿契贝之病;然后将批评的视角调整至非洲文学一方,截取阿契贝对人的描写数例与康拉德比较,以显示他们对原住民的态度;最后谈论阿契贝挑战康拉德的意图,以及重新讨论这场争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杜拉斯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形式方面看,国内对杜拉斯作品的研究集中在文学风格、作品结构、小说语言等方面;从内容方面看,阐发杜氏作品主题则主要是女性主义角度、精神分析心理学角度。  相似文献   

8.
井上靖是在中国最有影响的日本作家之一。20世纪60年代初他的作品开始在我国翻译出版,80年代形成译介井上文学的高潮。外国文学的译介,都是一种期待视野中的选择。而中国对井上靖的接受,也折射出中国社会与文学的变迁,从中可以给我们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9.
1911-1949年,伴随着国内文坛对外国文学和文论译介的大潮,法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进入我国文学家、翻译家和评论家的视野。本文全面梳理了该时期法国浪漫主义文论在中国的译介情况,通过研究,我们看到,本时期对法国浪漫主义文论的译介非常全面完整。而浪漫派作家雨果因其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理想色彩,则成为该流派的译介重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收集1900年至1949年国内出版的小说、儿童故事、童话、连环画故事、寓言等译作66部,对20世纪上半叶我国的美国儿童文学译介展开研究,结果显示:20世纪最初10年、30年代以及40年代是美国儿童文学翻译比较活跃的时期,其中30年代是最高潮;译介中心在上海,甚至一度出现垄断局面。近60位译者参与了译介,但专门致力于该领域译介的译者并不多。期间,一些作品被复译,少数作品甚至被复译多次。该时期的美国儿童文学译介对中国儿童文学孕育、生成及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