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河北地区从“五四”到北伐时期所建立的革命报刊系列,几乎全部遭到破坏。但是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反动派的屠杀所吓倒,他们从血泊中清醒过来,拿起武器,重振无产阶级的新闻事业。 就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第二年1928年11月,中共顺直省委创办了《出路》,负责人为陈潭秋。翌年又主办了《北方红旗》。1930年初中共直南地区特别委员会创办了《灯塔》,同年秋直鲁豫特委创办了《红旗周报》。也是这一年,中共保属特委创办了《红旗小报》。这些由党组织创办的报刊,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中国共产党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主张,宣传发动工农群众进行革命暴动,从而推动了所在地区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6,(5):71-72
<正>1921年8月20日,《劳动周刊》在上海创刊,编辑部设在上海公共租界新闸路北成路口19号(今成都北路899号)。该刊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的最早的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的机关报,是在党直接领导下创办的第一份全国性工人报刊。《劳动周刊》真正做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运动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报纸,积极参与到工人运动中去的报纸。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是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开创人和奠基者,是党的宣传工作的卓越典范和光辉旗帜。翻开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史,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毛泽东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宣传工作者与新闻评论家。他生前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伟气魄,用“横扫干军如卷席”的如椽之笔,创办和主编过很多报刊,撰写和修改了大量新闻稿件和评论文章。他为我们留下无数不朽的传世之作和怎样写好新闻精品的精辟论述。这些已成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动的革命教科书。每个丞要的历史时报,毛泽…  相似文献   

4.
军委主席江泽民在接见解放军报师以上领导干部时指出:“办好解放军报,首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坚持鲜明的党性原则。”鲜明的党性原则是党报、党刊乃至整个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灵魂,江主席强调这个问题,是重申我们党的一以贯之的新闻思想。对于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则问题,我们决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动摇。新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我们党历来认为,新闻是宣传、教育、动员人民群众的一种舆论形式,具有鲜明的党性。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务使通讯社及报纸的宣传完全符合党的政策,务使我们的宣传增强党性。”也正如邓…  相似文献   

5.
党性原则是随着无产阶级党报的诞生而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的。无产阶级政党诞生的初期以及此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党的新闻事业主要是指党报。因此,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党性,实际上也就是党报的党性。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们,在创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过程中,创办、编辑和指导过许多党的报刊,他们是无产阶级报刊工作党性原则的最初制定者。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全面地论述过新闻事业的党性问题,但是在他们中晚年时期的“党报思想”中已经孕  相似文献   

6.
李瑞环同志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中,谈到“重视和改进批评报道”问题时说:“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不是不要批评报道。重视和改进批评报道,同样是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党性原则决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包括新闻批评,是我们党的建设的重要法宝之一,是我们党克服消极思想侵袭,保持健康肌体的有力武器。正因为如此,我们党历来重视在报刊上开展批评。”学习了这篇重要讲话,受到很大  相似文献   

7.
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宣传活动中,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体现。《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规定:“党的报刊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治观点”,党员“绝对不允许在报刊、广播的公开宣传中发表同中央的决定相反的  相似文献   

8.
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到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共五年又九个月。在此期间,抗日救亡成为许多报刊的宣传中心,同时还创办了一批以促进抗日救亡运动为使命的报刊。抗日救亡运动的怒潮推动着报刊的发展,而报刊宣传又引导着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在我国新闻史上,这几年是报刊宣传最活跃的时期之一。在“九一八”之前,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国土上屡次挑起事端,已经引起中国舆论界的关注和抗议。如一九三一年六月和七月,日本侵略者制造“中村事件”和“万宝山惨案”后,邹韬奋在《生活》周刊上连续发表几篇文章指出:这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一部分表  相似文献   

9.
廖承志(1908.9.25—1983.6.10)曾长期致力于外事和统战工作,为团结侨胞、反对侵略、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是人所共知的;但作为新闻工作领导者,尤其是在延安时期,曾参与陕北新华社和《解放》周刊的创办工作,在香港创办《华商报》等多种救亡报刊,担任新华社社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务,对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新闻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却是鲜为人知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的组成部分。“五四”以后,党的发起组或共产主义小组刚一问世,就开始了自己的报刊实践。党的一大通过的《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就明确提出党的报刊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在我们党70年的历程中,对新闻工作作过数以几十万字计的阐述。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亲自主编过革命报刊,亲手创办了通讯社和广播电台,撰写了大量社论、评论和消息,精心修改、审定过大批重要稿件。70年来,广大革命的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1.
人民群众应当成为新闻宣传的主角,这是由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和地位决定的。党的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明确指出:“电视、广播、报刊要多宣传群众,充分反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解放军指战员的创造性劳动、先进思想和模范事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认为“人民,只有人  相似文献   

12.
《新闻知识》第三期《论党报进行道德评价的特征》一文中,提到“我们党从创办第一张党报——《热血日报》以来,……”《热血日报》是不是我党创办的第一张党报这一史实,值得商榷。据《新闻学简明词典》记载:《热血日报》是我党出版的第一个日报。但党的第一个日报≠第一张党报。《新闻学简明词典》提供的资料表明:“《向导》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周刊”《中国新闻事业简史》第四章第一节第二目中谈到“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后,决定出版党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向导》是党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1922年9月13日创刊于上海”。两报从创刊时间上,《向导》要早于《热血日报》近三  相似文献   

13.
读了贵刊1991年第11期孙世恺同志的《记者要廉洁》一文,深受教益。这篇文章体现了编辑“既教写文,又教做人”的办刊思想,值得认真一读。新闻记者不讲廉洁,影响记者的社会形象,降低报刊宣传的可信程度,败坏党的新闻事业声誉。可见,记者的廉洁是何等的重要。在我们的新闻队伍里,确实有不廉洁的记者,而绝大多数记者是不为名、不为利,为党的新闻事业而辛勤劳作的。希望贵刊今后能继续刊发一些反映  相似文献   

14.
今年7月24日是邹韬奋先生逝世50周年纪念日。韬奋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报刊主编。他一生创办了六刊一报,业绩卓著,品格高尚,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为我国进步文化和新闻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韬奋先生创办《生活》周刊和生活书店都是白手起家、从零做起的。他说:“要把单张的《生活》周刊改成本子,要有钱;开展事业要有钱;增加同事以分任过忙的工  相似文献   

15.
廖承志(1908.9.25.~1983.6.10)曾长期致力于外事和统战工作,为团结侨胞、反对侵略、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是人所共知的;但作为新闻工作领导者,尤其是在延安时期,曾参与陕北新华社和《解放》周刊的创办工作、在香港创办《华商报》等多种救亡报刊,担任新华社社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务,对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新闻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却是鲜为人知的。  相似文献   

16.
新闻工作是我们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新闻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极强的工作,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宣传、教育、动员人民群众的一种舆论形式,新闻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正如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肘指出的:“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马克思在谈到报刊的使命时曾经指出,革命报刊是革命人…  相似文献   

17.
在报刊宣传中,图片报道以其真实、准确的具体形象,再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情景,使它在对敌斗争中,具有无可辩驳的实证作用,而在对人民进行宣传教育时,却又具有强烈的说服力量。党的报刊一向重视图片的运用。党成立后所创办的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周刊,在当时的反帝斗争中,即曾运用这种报道形式,并充分发挥了它的战斗力量,发出了第一支投枪。  相似文献   

18.
典型宣传是我国新闻工作中常见的一种报道方式,也是中国新闻报道的一个特色。重视和运用典型宣传,不仅仅是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的光荣传统,更是现实生活的迫切需要。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有些典型人物宣传人为“拔高”,刻意追求“完美”,结果适得其反。因此,典型宣传...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的统治与迫害,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重建自己的新闻事业,创办了许许多多的报刊,本文分析了当时最有名气的《申报》和《大公报》的评论,指出这些报刊向各级党组织分析形式、解释政策、指导工作、宣传党的主张,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选清 《军事记者》2001,(12):12-13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电视、网络媒体的强劲崛起,给传统的报刊宣传,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争夺读,占领市场,各报纷纷打出“特色牌”——创办周刊,开辟专版。专版已成为各报宣传一个极具特色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